里长关以诚带着几位村老在老杨家坐了一会。
勉励杨小白哥俩一番。
并要把此事写到村志里面,鼓励小仇村的其他孩童们也跟着效仿学习,给村子争脸。
把隔壁的崖底村和王伙村比下去!
压力必须给到两村的里长!
看待得时间差不多,关以诚站起身来,笑道:
“杨叔,我们就走了。”
杨爷爷连忙拦住,说道:
“走啥走?饭都下锅里了,我那儿还有坛子好酒,咱们晚上一块喝点。”
关以诚和几位村老眼神意动。
但还是连连摆手拒绝。
“家里都做好饭了,回去吃。”
“老杨头,改天再吃,到时候咱们打个平伙,美美喝一顿。”
谁家里都不富裕,基本都是算着粮食吃饭,今天吃多少,明天吃多少,今天多吃了一口,明天就得少吃一口。
通常家里招待客人,为了面子会去割一丢丢肉。
炒完菜就把不多的肉铺在菜上面。
客人们心里也都明白,很少会夹肉,都是夹下面的菜吃。
杨爷爷见留不住。
只好起身和杨大伯们一同把关以诚几人送出院子。
门外的村民立刻凑上来,笑着恭喜道:
“杨老哥,你们老杨家又出了个神童啊!”
“就是,一门双神童,老杨家要发达了!”
“我打小就看好耀祖和小白这俩孩子,我还抱过他们呢!”
“你踏马刚才还说打小就觉得耀祖和小白不是个好东西!”
“咳咳,口误。”
杨爷爷深深看了眼满脸奉承的村民。
叹了口气。
没有说什么。
杨爷爷他们送关以诚几人走了段路,便是回来了。
回谢村民的恭喜,关住院门。
便是老杨家自己的时间了。
杨大娘醒过来了,没啥大问题,就是一下子急着了。
杨耀祖搀扶着她,低声说着今天的事情。
杨大娘时不时惊叹一声,摸摸杨耀祖的脸颊。
其余一大家子十几口人互相看着。
谁都没有说话。
但脸上的笑容,却是如何也遮掩不住。
杨爷爷率先开口,笑着说:
“打小我就听你们的爷爷,太爷说,黄河水都有清的一天,人不可能穷一辈子!”
“之前我不信他的话,我总是觉得光景过得烂包,天天在黄土地里刨食,年年到头就是那点粮食,日子真是没盼头!”
“现在……有了!”
笑着笑着,杨爷爷就抹眼泪了。
“可惜他老人家苦了一辈子!”
“我打记事起就见过他吃过两回肉!”
“那时的日子苦啊,天天打仗,那狗日的鞑子往死里逼我们。”
“他老人家到死都盼着杨家能出个人才,光宗耀祖!”
“可他到底是没见到咱们老杨家出了两个麒麟儿!”
众人听到这话,不禁面露伤感。
杨奶奶拍了他一下,没好气道:
“这么高兴的日子,说这话干啥?”
“去抓只鸡!”
“晚上给孩子们炖鸡吃!”
杨爷爷那双满是老茧的双手微微颤抖着,擦掉眼泪,笑道:
“好好!我就去抓鸡,我这就去。”
“哈哈哈!”
全家人都笑了出来。
杨大娘撸起袖子,开始准备晚饭,几位娘娘也笑着帮忙烧火摘菜。
老少爷们熟络的开始吹嘘晚上能喝多少酒,之前干过啥牛气哄哄的事情。
杨小白见众人没注意到自己。
狗狗祟祟想要溜走。
可下一秒。
就被杨老娘揪住了衣领子。
杨小白浑身一紧!
糟糕,好似被命运捏住了咽喉!
杨老娘的眼神看向了杨小白的怀里。
这是揣银子的地方。
刚才人多,她不好意思说这件事情。
但现在。
不好意思。
“哝。”
“把钱拿出来。”
杨老娘把手伸出来。
杨小白瞪大眼睛道:
“娘,你好歹演一下啊!之前你还说一句留着给我娶媳妇用。”
杨老娘哼了一声,道:
“呦,你小子还想走一遍流程!”
“看在你今个表现不错的份上,就满足你吧。”
杨老娘脸上挤出一个大灰狼哄小红帽的笑容,轻声细语道:
“乖,这银子娘先给你保管着,等你长大娶媳妇用。”
杨小白强颜欢笑。
本小白说的是流程的问题吗!
本小白是不想给银子啊!
他连忙抱住老娘的腿,撒娇道:
“娘~~你是这个世界上面最好的人!”
杨老娘很吃这一套。
三个娘娘见状心里也是羡慕的不行。
她们家的孩子,各个都是个木头疙瘩,啥时候抱着她们撒娇过?
当娘的。
其实就喜欢孩子们多亲近亲近。
孩子是从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心头肉!
杨老娘笑眯眯道:
“那行吧。”
“给你留笔钱。”
“多少?”杨小白眼睛一亮。
杨老娘笑道:
“可以谈。”
杨小白认真想了想。
灵机一动!
“五五分,咱们一人一半!”
杨老娘笑着的面庞立刻板起来,说道:
“小白,你乖不乖?”
杨小白才不会上当呢!
这种把戏,他见得太多了!
“本小白要是说乖的话,你就让我把银子都给你,我要说不乖的话,你就揍我一顿,再把银子都抢走!”
“总之不论本小白说什么,都没有!”
“所以本小白不回答!”
杨老娘眼睛瞪大!
这小子这么机灵啊!
不过……
“你不回答,我也抢你的银子!”
随即!
一场惨案在光天化日之下发生!
旁人更是冷漠至极!
竟然无一人制止!
这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丧失!
受害人杨小白欲哭无泪的瘫坐在地上。
“我的钱!我的钱!我拿十个铜板!你拿二十多两银子!”
“还要让本小白谢谢你!”
而凶手正得意洋洋的数着银子。
拢共是二十九两三分五厘银子,其中卖黄鳝和泥鳅得来的银子要分给老大老二他们一些,但落到手里面也有二十二两银子。
抵得上寻常农户一年多的收入!
加上这笔银子,杨老娘手里面足足有西十两银子。
三十一两是这些时日卖槐米炭和鱼获赚来的,九两银子是杨老娘自个攒的。
青砖在大夏朝的市场价是十三文一块,修建一座砖瓦房少说要两千块砖,算下来便是二十六两银子左右。
若是修建三间砖瓦房,就需要七十八两银子。
再加上木料,石料以及雇匠人的开销,没个一百两银子下不来!
一百两银子虽然很多。
但是,至少杨老娘敢想了!
其实在杨小白家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住上漂亮的砖瓦房的梦想。
这是长时间住在漏雨的茅草房里,难免会生出的一个愿望。
那大诗人杜甫不就是这样嘛。
正是因为住茅草屋的体验感太差,所以才有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诗。
或许有苦中作乐。
其实更像是一种无奈和妥协。
房子!
这个东西始终像一座大山压在人们的身上。
普通人想要住上漂亮的大房子。
多半只能在梦里。
太遥远了!
但是现在!
这个遥远的梦,对于杨小白家而言,似乎越来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