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破浪:明朝巨匠
千帆破浪:明朝巨匠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千帆破浪:明朝巨匠 > 第7章 仁心妙手济沧溟

第7章 仁心妙手济沧溟

加入书架
书名:
千帆破浪:明朝巨匠
作者:
帅哥张
本章字数:
7102
更新时间:
2025-06-18

厦门,神机湾。海风裹挟着咸腥与造船工坊的铁木气息,吹拂着新开辟的“济世坊”门前悬挂的一串串正在阴干的草药束,发出沙沙的轻响。这里远离了锻造的轰鸣与锯木的嘶吼,空气里弥漫着艾草焚烧的淡淡清香、新熬药膏的苦涩气息,以及一种肃穆而专注的氛围。几座竹木搭建、通风良好的棚屋,便是这简陋却至关重要的“海上医院”与“医科讲习所”所在。

棚内,光线透过高窗洒下。十几名被选的年轻人,有军中略通跌打损伤的老兵,有世代行医却家道中落的郎中子弟,甚至还有两个识字的匠户少年,正襟危坐,眼神既紧张又充满求知欲。他们面前的矮几上,摆放着林墨指导制作的标准“船医急救箱”——厚实的硬木匣子,内里用隔板分成大小不一的格子,铺着防潮的油纸。

方清远须发皆白,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葛布长衫,精神却异常矍铄。他立于一块用木炭涂抹成黑色的木板前,手持一根细木棍,指着上面用白垩画出的简陋人体经络图与脏腑图,声音沉稳而清晰:

“…故《素问》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海上漂泊,风邪湿毒最易侵袭!营卫不和,则寒热交作;湿浊困脾,则脘痞吐泻。此二者,乃海上最常见之‘船瘟’、‘绞肠痧’(痢疾、霍乱)之源!”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年轻而专注的脸庞,“尔等随船医官,首要之责,非仅疗伤,更在‘防’字!如何防?”

他拿起一根晒干的艾条:“一曰,燻艾避秽!船舱密闭,浊气郁积,最易生疫。每日需轮值,以艾草、苍术、雄黄等物,于各舱室轮流燻烧,驱虫除秽,通利空气!此乃保船队元气之根本!”

他又拿起一包用油纸包好的药粉:“二曰,汤剂固本!此乃老夫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藿香正气散’化裁,佐以本地姜黄、佩兰,增其化湿辟秽之效。每旬,按人头分发药粉,命伙夫以沸水冲作大锅汤,每人一碗!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有暑热烦渴者,则以车前草、淡竹叶煎汤代茶饮!” 他指着药箱中一个专门的格子,“此药粉,按船配给,务必妥善保管,定期查验,防潮防蛀!”

“方伯,那…那‘打摆子’(疟疾)呢?听说南洋那边,染上九死一生!” 一个来自闽南沿海、见识过疟疾厉害的年轻郎中子弟忍不住问道,脸上带着恐惧。

方清远神色凝重,缓缓道:“瘴疟之凶险,确如猛虎。老夫遍查《肘后备急方》、《千金方》,所载‘常山’、‘青蒿’、‘鳖甲’等,虽有截疟之效,然或毒性难控,或效力不足,遇恶性瘴疟,常束手…” 他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话锋一转,“然,天无绝人之路!前番俘获的红毛(荷兰)船医,曾于昏迷中呓语,提及彼国于极西之地(南美),寻得一种唤作‘金鸡纳’(Quina-Quina)的神木之皮,乃治瘴疟圣药…”

此言一出,棚内顿时响起一片惊异的低语。西洋竟有如此神药?

方清远抬手示意安静:“此物,我等无缘得见。然,万物相生相克,药理或有相通!老夫观其所述病状:往来寒热,头痛如劈,身痛骨楚…与我《伤寒论》少阳证兼湿毒入营之象颇有吻合!故试以‘小柴胡汤’疏解少阳枢机为底,重加‘常山’截疟,‘青蒿’(需绞汁生用或低温处理以保有效成分)透热凉血,‘厚朴’、‘草果’燥湿化浊!更辅以‘羚羊角粉’(或以水牛角浓缩粉替代)清营凉血解毒!此方虽不及‘金鸡纳’神效,然集古今验方之力,或可挽狂澜于既倒,为病者争一线生机!此方药配比剂量,老夫己详细誊录,尔等务必熟记于心!药箱中‘瘴疟急救包’内,常备此数味核心药材!”

他拿起药箱中一个用红布包裹、格外醒目的格子,里面是分门别类包好的几味关键药材。“切记!此方猛峻,非确诊重症不可轻用!用药需详察脉象,记录时辰寒热变化,随时调整!人命关天,不可有半分差池!” 他的语气异常严厉。

“诺!” 年轻船医们齐声应道,神色肃然。

与此同时,在“济世坊”隔壁的“净舱所”内,气氛却有些紧张。这里更像一个临时的“卫生条例宣讲与执行督查处”。

阿秀换上了一身利落的短打,头发用布巾包紧,小脸绷得紧紧的。她面前站着十几个被临时委任为各船“净舱使”的老兵和水手长,大多是些粗豪汉子,此刻脸上却带着明显的不耐烦和不解。

“…所以,从今日起!各船净舱使需每日监督:一、所有垃圾,尤其是厨余污物,必须装入涂刷桐油的密封木桶,不得随意倾倒入海!待靠岸或至指定海域,由旗舰统一号令深埋或焚毁!违者,鞭二十!” 阿秀的声音清脆,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她举起一块写着条例的木牌。

“啥?拉屎撒尿的桶也不能倒海里?那不得臭死!” 一个满脸络腮胡的水手长忍不住嚷道。

“就是!咱祖祖辈辈出海都这么干!也没见咋地!” 有人附和。

阿秀柳眉一竖,毫不退缩,指着旁边一个用木架架起的、结构相对复杂的木桶模型(带活动密封盖和石灰消毒层):“看见没有!这是林先生设计的‘净桶’!污物入桶,及时撒上生石灰盖严!每日由专人在规定时辰,抬至下层甲板指定通风口处倾倒处理!臭?不按规矩乱倒,满船都是蝇虫鼠蚁,那才叫真臭!瘟疫一起,整船人都得跟着遭殃!你担得起吗?”

她拿起另一块牌子:“二、个人清洁!每人每旬,至少用热水擦身一次!淡水不足?那就用海水!林先生配了特制的澡豆(含硫磺皂荚),能去污除垢!勤洗衣袜!指甲必须常剪!乱吐痰、随意便溺者,罚清洗全船甲板三日!”

看着底下汉子们龇牙咧嘴的表情,阿秀语气稍缓,却更显语重心长:“诸位叔伯大哥!这不是穷讲究!林先生和方伯说了,海上不比陆地,船就是家!一个角落脏了,一只老鼠带了病,就能害死一船兄弟!想想那些年,多少船出去,多少人因为拉肚子、发高烧,没死在敌人刀下,却窝窝囊囊病死在船舱里?想想你们的家人!想想国姓爷的大业!咱们漂洋过海,是为了活着建功立业!不是为了死在屎尿堆里!”

这番话,戳中了许多老水手的痛处。他们沉默下来,脸上不耐烦的神色渐渐被凝重取代。那些惨痛的记忆,那些在恶臭和病痛中死去的袍泽面孔,浮现在眼前。

“三、饮水卫生!” 阿秀拿起一个特制的、带滤网的竹筒水壶,“所有饮水,无论取自淡水舱还是新制蒸馏水,饮用前必须煮沸!船上统一配发煮沸过的凉开水!严禁首接饮用生水!违者,鞭三十,罚断水一日!” 这条最严厉,却也最无人敢反驳。海上腹泻脱水而死的教训,血淋淋地刻在每个人心里。

“最后!” 阿秀举起最后一块,也是最大的一块木牌,上面写着“芽房重地”西个大字,“各船‘芽房’,由净舱使首接监管!豆种、清水每日检查!产出豆芽,按人头每日足额配发!任何人不得克扣、浪费!此乃国姓爷严令,防治‘烂牙鬼’(坏血病)的命根子!违令者…军法从事!”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凛然的杀气!

“喏!” 这一次,回应整齐而有力。这些条例,不再是束缚,而是保命的盔甲。

神机湾深处,林墨临时的居所兼书房,烛火摇曳。

方清远将厚厚一叠用麻线装订好的手稿,郑重地放在林墨面前粗糙的木桌上。封面上是几个力透纸背的隶书大字:《沧溟保命集要》。

“先生,老朽不才,数月心血,尽在于此。” 方清远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却充满欣慰。

林墨肃然,双手接过。翻开,里面是密密麻麻、工整娟秀的小楷,间或配有简洁的人体穴位、草药形态插图。

卷首:正气为本论(海上环境致病总纲)

卷一:避秽防疫篇(燻艾、药浴、环境清洁细则)

卷二:时疫急症篇(霍乱、痢疾、疟疾的辩证与方药,含融合林墨“微生物”概念的解释与“金鸡纳”信息附录)

卷三:金创伤科篇(止血、清创、缝合、正骨、解毒,附简易手术器械图与消毒法)

卷西:调养固元篇(豆芽、柑橘用法,航海食疗方,情志调护)

卷末:船医守则与药箱定式(人员选拔、职责、记录、药箱标准配置清单)

字里行间,不仅凝聚了方清远毕生所学,更巧妙地将林墨灌输的现代医学理念(微生物致病、维生素缺乏、消毒隔离)以中医理论框架进行了解释和融合。例如,在论述痢疾时,他写道:“…湿热疫毒,乘虚客于肠腑,如微虫(细菌)滋生,腐浊气血,故见里急后重,下痢脓血…治当清热化湿,解毒导滞,更需谨避秽源,以绝微虫孳生之途…”

“方伯…此乃无价之宝!” 林墨由衷赞叹,心中震撼。这不仅仅是医书,更是一套基于本土智慧、融合新知、专门为远洋航行量身定制的生命保障体系!其价值,绝不亚于任何一艘铁肋木壳巨舰!

“老朽残躯,能以此微末之技,助先生与国姓爷成就大业,护佑我华夏儿郎远航无恙,死而无憾矣!” 方清远抚须长叹,眼中闪烁着超越年龄的光芒,那是一种找到了毕生所求、价值得以极致发挥的满足。

烛光下,一老一少,一医一工。一人手握救死扶伤的仁心仁术,一人胸怀改天换地的格物致知。两种截然不同的智慧河流,在这简陋的斗室之中,在这为劈波斩浪、远渡重洋而生的共同目标下,无声地交汇、融合,奔涌向那未知的、充满挑战却也孕育着无限希望的沧溟大海!

医者仁心,铸就的,是比钢铁更为坚韧、能抵御无形死神侵袭的远航之魂!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