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北来到了落木村,曾经的这里荒草丛生,近几年因为联姻带来的和平,让这里安居乐业。
他来到了这里告诉了原村长情况,村长带着他在周围走了一圈大约知道了村子的范围。接着他们正式确立了关系。
村长属于当地的地头,吉三郎属于外派的官员,属于两者共治的情况。而且吉三郎120石的村领地,按照五农五公的税收,他在本村应该有一半的领地和领民。
村长有着100石,240石归三郎,剩下的160石是某个人的俸禄。但是有治理权的只有派出的人和村长有。
当天回到村子,村民都被竹帮子声音惊动,一个个来到了村长门前空地集合。他们齐刷刷的看向上面的村长和不认识的年轻人。
村长开口说道,“大家静静,这位是来本村的官员,以后从孙七到阿米,也就是比不多半个村都是他的俸禄地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惊大了嘴巴,上一个来的代官他们也知道,大概也就50石的样子,这个人这么年轻却有这么大的土地,高低是个高级武士。
接着他在村长的带领下来到了一个建筑前,村长敲开了门。吉三郎看到里面一个中年人,正在吃鸡蛋。
“主公有信过来?”他问道。于是三郎将书信拿出,把他那封给了他,他看后哈哈大笑道,“2年了总算给我加封了5石,换去北飞驒那边。”
接着他吃完鸡蛋,收拾东西很快就离开了,吉三郎就入住了这里。他扫视了一圈一应俱全,甚至比自己在城下町哪里面积还大一点。只是会客厅改成了一个奉行所。
他找到休息的地方睡了一觉,第二天起来第一件事他就是巡视他的领地。以前总领俸禄,这是他第一次来实地查看。
有的民众看到他来首接鞠躬着迎接,让他感觉自己就是这里的王一样。骑在马上一路看去,确实田地稀疏,有的地方又很密集。
他逛了一圈下来,他感叹道,这里真不错啊这么多个村子这里是最小的,这很方便管理,靠近美浓这么温度没有那么低了,他甚至能看到有棉花种植。
有小河和树木,果然晚上他就得到了村长送来的一条鱼,这是很难想象的,山窝窝里居然有鱼。他简单的和村长寒暄了几句,村长也誇他年轻有为,互相吹捧了一下。
晚上他就吃着糙米饭就着2指宽的鱼和一段咸萝卜吃了起来,中午他为了勘察,都只吃了两个饭团。
又过了一天,这次他没有骑马,而是步行出门。这次他来到自己的领地,选择了一个叫龟一郎的年轻人,作为自己的随从。又选了一个女人阿荷作为自己的仆人负责简单的起居做饭,每人5石年奉。
接着他就回到了家里,这时候正好有一个人前来,他开口道,“大人你要为我做主啊!”
“呵呵,来活了。”吉三郎心里想着问道,“怎的了?”
“我的萝卜今天早上被人偷了2个,大人你知道的,……”他说了串。
吉三郎摆摆手说道,“先带我去看看。”接着他们来到了案发现场,确实少了两个萝卜,因为坑还非常新鲜。
奇怪周围没有人的足迹,乡里乡亲一般不至于会偷2个萝卜。于是他在周围找了一圈,发现一颗树下有一个洞。
他小心靠近,拿出长枪一下扎入,随即取出一首兔子,接着他从里面掏出半只萝卜,还给了村民。
接着他对龟大郎说道,“把这只小偷拿回去交给阿荷。”村民见事情解决了也就告退离开了,他只能自认倒霉,他还能找领主要那只兔子?
接着他乐呵呵的回到了住处,很快一盘兔子肉被端了上来。此时大多数武士阶级本持着不吃大荤肉的传统,但是平民却不忌口。
上到飞禽,中间走兽,下到泥鳅都吃。吉三郎看着他们两人都看着兔子肉不停的咽口水,他说道,“都来一起吃吧。”
龟大郎赶紧跑了过来,乐呵呵的说道,“谢主公!”接着他拿起筷子夹了几块,坐到一边吃去了。
阿荷见状也不推诿,也过来往自己的盘子里面夹了两块。因为是分餐的吃法,只有吉三郎的饭食有点讲究。
盯睛看去,一个小的台子,里面一碗盐焯兔肉,一小碗小青菜,一碗味增汤。因为己经有了兔肉所以没有了小鱼,以及一碗糙米饭。
他抬头看了两个吃得狼吞虎咽的两人,3成的米饭,7成的杂粮,以及咸萝卜。
他知道自己是发够了俸禄的他们这么吃可能是想为家人省下一份口粮吧。
他确实是有些俸禄但是己经在年初买了,就剩下几人的伙食,要到秋天收获了才能拿到其中的六成也就是72石。
阿荷是个22岁的妇人,在这个时代女子16成婚有的14,15岁。22岁的阿荷己经有了一个女儿了,龟大郎今年16岁和自己同龄人。
吃完了饭食,他问大郎,“你知道本村有什么特产吗?”
“本村在飞驒主要是产棉布。”他正经且严肃的说道。
“棉布吗?”他思考了片刻,本来他还打算搞点什么赚钱渠道。但是很快他就放弃了,铜钱拿来能有一定作用,但是又能买什么呢?原材料的生产离不开人,人又需要粮食,这导致米本位的产生。
每个大名都缺粮,他们都想着到处买粮,又不会卖给自己。所以钱的作用并不大,粮食也是一种战略资源。
同样的,如果他只发钱给庸人,小范围的可以,长期的话别人是不会同意的。市场上有一定的粮食流通,但是太多的购买粮价就会飞涨,很多人就不愿意再为只给钱的他干活了。
所以商人尽管有钱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是也只是小势力,要不然商人那么有钱早就颠覆了大名们了。
作为两者都做过的人,当然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实力提升不仅仅是金钱的提升,而是产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