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永发在宝平市局的指挥中心里焦头烂额,调兵遣将布下天罗地网时,张拓己经安稳地坐在了北上的列车里。车窗外,景物单调地向后飞驰,一如他此刻被抛在身后的过往。他的目的地是满洲里,一个位于边境的城市,他要去投奔他的初恋女友,王嘉琪。
想到王嘉琪,张拓的眼神不由自主地柔和了几分,嘴角也微微上扬。那是一个刻在他青春记忆里,如同草原上晨曦般绚烂的名字。各种回忆,像是被车轮的震动摇晃了出来,争先恐后地涌上心头。
王嘉琪,一个有着俄蒙混血儿独特风情的女孩。他记得那是大二那年,一辆从北京开往呼和浩特的K89次列车。当时年轻气盛,又没抢到热门的软卧票,索性一咬牙,花高价买了张包厢票。K89次的包厢是两人一间,上下铺,空间不大,但五脏俱全,带个小小的电视,甚至还有一个独立的卫生间。
张拓拖着行李箱,刚一脚踏进那节编号靠前的车厢,找到自己的包厢推开门,就被眼前的景象惊艳了。一个女孩正坐在下铺,捧着一本书,窗外的光线勾勒出她精致的侧脸,高挺的鼻梁和微卷的长发,带着几分异域的美感。她抬头看来,一双眸子清澈明亮,像呼伦贝尔草原上的湖泊。那就是王嘉琪。
张拓当时只觉得心跳漏了一拍,故作镇定地把行李箱塞到床下。没过多久,列车员过来挨个包厢检查旅客身份证。轮到张拓时,他正手忙脚乱地从包里翻找耳机,随口应道:“师傅,身份证在行李箱里,一时半会儿不好拿,我报身份证号码给您行不行?”
列车员也是见多识广,点点头:“行,那你报一下。”
“等一下!”下铺的王嘉琪突然开口,声音清脆,带着点不容置疑的认真,“你们铁路部门也太不负责任了吧?万一他是坏人呢?光报个号码怎么能核实?”她转头看向张拓,眼神里带着审视。
张拓哭笑不得,心想这姑娘警惕性还真高。他赶紧打开行李箱,翻出身份证,递给了列车员,也顺势给王嘉琪看了一眼:“喏,如假包换。”
王嘉琪仔细看了看,这才略带歉意地笑了笑:“不好意思啊,出门在外,小心点总没错。”
列车员核对完毕,笑着打圆场:“小姑娘说得对,安全第一。”
K89次列车是晚上九点从北京发车,第二天早上六点左右抵达呼和浩特。一夜的时间,足够发生很多故事。尴尬的开场过后,两人渐渐聊了起来。王嘉琪是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大一新生,而张拓则是内蒙古工业大学读大二的学长。同在一个城市上学,又都是年轻人,共同话题很快就多了起来。从学校的趣事聊到各自的家乡,从流行的音乐聊到未来的梦想。
包厢里的小电视成了他们打发时间的工具。张拓提议:“要不,我们一起看个电影?”
王嘉琪欣然同意。他们选了部经典的《泰坦尼克号》。封闭的车厢,昏暗的灯光,屏幕上生离死别的爱情故事,还有杰克与露丝在船头拥抱的经典画面,无形中拉近了两个年轻人的距离。当电影放到最动人的情节,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在那种暧昧又悸动的氛围中,张拓侧过头,正对上王嘉琪望过来的目光。他情不自禁地凑了过去,轻轻吻上了她的唇。
那一吻,如同电流穿过全身。
接下来的大学时光,张拓和王嘉琪几乎形影不离。他们一起上自习,一起逛街,一起在学校附近的小饭馆里分享一份炒饭。张拓会骑着自行车,载着王嘉琪穿梭在呼和浩特的街道上,后座上女孩的笑声清脆得像风铃,半年以后,他们就在两人学校的中间租了一套公寓,开始一起生活。那段日子,简单而快乐,是张拓记忆中最纯粹的一抹亮色。
首到有一天,王嘉琪哭着来找他。
“我被人欺负了。”王嘉琪眼睛红肿,声音哽咽。
张拓心头火起,追问之下才知道,欺负王嘉琪的人叫苏日娜,是她高中同学,海拉尔二中的。苏日娜为人嚣张跋扈,因为一些旧怨,在大学里又碰上后,便处处针对王嘉琪,不仅散播谣言,还在背后搞小动作。
看着王嘉琪委屈的模样,张拓只觉得一股怒火首冲脑门。他拍着胸脯向王嘉琪保证:“你放心,这个仇,我帮你报!”
经过一番商量,一个计划在两个年轻人心中成形。几天后,王嘉琪“偶遇”了苏日娜,假意示弱,说想跟她和解,约她到自己和张拓在校外租住的小屋里坐坐,就当是赔罪。苏日娜一向自视甚高,见王嘉琪服软,得意洋洋地答应了。
那天下午,阳光透过窗户,在水泥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张拓和王嘉琪坐在小屋里,静静等待着。门外传来了苏日娜高跟鞋敲击楼梯的“笃笃”声,越来越近。张拓和王嘉琪对视一眼,彼此的眼神中都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