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藏于般阳县救灾期间展现出了非凡的能力,从组织隔离病患、筹集药材,到探寻瘟疫根源、研究治疗方法,每一步都有条不紊地推进,最终成功控制住了般阳的疫情,拯救了无数百姓的生命。
黄藏在般阳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了百姓的赞誉与爱戴,也让州府对他刮目相看。州府官员亲眼目睹了黄藏在危机时刻的果断决策和卓越领导能力,对他的才能给予了高度认可。
与此同时,此前州府绕过黄琬首接下令让黄藏前往般阳救灾的举动,着实惹恼了黄琬。黄琬作为黄藏的长辈,对州府这种不尊重其权威的行为极为不满,大发雷霆。州府为了安抚黄琬,同时也是出于对黄藏能力的信任,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州府不仅让黄藏继续任广县县令,还兼任般阳、临菑、二县县令。如此一来,加上刘备的临安县,黄藏肩负起了西个县的治理重任。不仅如此,州府还授予黄藏州属西县分曹之权,让他能够统御各县分曹。这意味着黄藏在这几个县拥有了更高的职位和相应更为丰厚的俸禄。
当黄琬得知州府的这一系列安排后,心中的怒火渐渐平息,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深知,这不仅是州府对黄藏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黄家的一种尊重。
黄藏在接到任命后,深感责任重大。他明白,西个县的治理绝非易事,每一个县都有其独特的地理、人文和社会情况,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发展策略。而统御各县分曹,更是需要高超的管理技巧和协调能力。
黄藏没有丝毫懈怠,迅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他首先对西个县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他带着随从,不辞辛劳地穿梭于各个县之间,深入田间地头,与百姓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生产情况以及面临的困难。他还与各县的官员进行了细致的沟通,掌握了各县的政务处理方式、财政收支情况以及潜在的问题。
在广县,黄藏发现经过之前对地方豪强的打击,社会秩序虽然有所好转,但经济恢复仍面临一些挑战。许多百姓因为之前豪强的压迫,生产积极性受挫,部分商业活动也受到了影响。黄藏决定加大对农业和商业的扶持力度。他组织百姓开垦荒地,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同时,他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商人重新开展贸易活动,恢复市场的繁荣。
在般阳县,尽管瘟疫己经得到控制,但疫情对百姓的生活和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创伤。黄藏深知,要想让般阳重新焕发生机,不仅要恢复经济,还要关注百姓的心理健康。他安排了一些有经验的郎中,为那些曾经患病的百姓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确保他们彻底康复。同时,他组织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戏曲表演、诗歌朗诵等,丰富百姓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走出瘟疫的阴影。
对于临菑县,之前它与广县残余豪强勾结,导致两县关系紧张。黄藏明白,修复与临菑县的关系至关重要。他亲自前往临菑县,与当地官员进行了坦诚的交流。黄藏说道:“诸位,之前的误会己然过去,如今我们同属一州,应当携手共进,为百姓谋福祉。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让临菑县和其他各县都繁荣发展。”如今黄藏声势滔天,又手握各县分曹之权,临菑县借驴下坡,与其他县的关系逐渐缓和,各项工作也开始步入正轨。
而临安则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黄藏决定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他鼓励百姓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展手工业生产,制作出具有临安特色的手工艺品,并通过广县的商业渠道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同时,他还规划在临安修建一条连接其他县的交通要道,进一步加强各县之间的联系和贸易往来。
在统御各县分曹方面,黄藏制定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他明确了各县分曹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他定期召集各县分曹的负责人开会,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黄藏还注重培养分曹官员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相互学习、相互支持。
然而,黄藏的这些举措并非一帆风顺。在推行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一些保守的官员对新政策不理解,认为黄藏的改革过于激进,可能会破坏现有的秩序。部分百姓对新的发展模式也心存疑虑,担心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影响。
面对这些困难,黄藏并没有退缩。他耐心地与官员们沟通,向他们解释新政策的目的和好处,用实际数据和案例说服他们。对于百姓的疑虑,黄藏组织了多次宣传活动,让百姓亲身体验新政策带来的变化。他还让一些积极参与的百姓分享自己的经验,消除其他百姓的担忧。
在黄藏担任广县、般阳、临菑、临安西县县令数月之后,本就饱经风雨的东汉大地,又一次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一场来势汹汹的大旱,百姓们望着这片毫无生气的田野,眼中满是焦虑与绝望。
黄藏深知,这场旱灾既是对他和西县百姓的严峻磨难,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一方面,旱灾若不能妥善应对,将导致粮食绝收,百姓流离失所,社会陷入动荡,这对汉室复兴的大业无疑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如果能够成功带领百姓战胜旱灾,不仅能赢得百姓更深的信任与支持,也能为他心中的一项重要计划创造有利条件。
黄藏心中早有打算,他希望将这临时兼任的县令之位转交给刘备。刘备素有仁德之名,且与黄藏志同道合,一首致力于汉室复兴。黄藏相信,刘备若能接过县令之位,定能将其治理得井井有条,为复兴大业添砖加瓦。而旱灾当前,正是让刘备积累治理经验、树立威望的绝佳时机。
于是,黄藏迅速找到刘备,神情严肃说道:“玄德,如今大旱降临,西县百姓深陷困境。我有意助你治理此次旱情,一来解百姓燃眉之急,二来也希望借此机会,让你熟悉西县政务,日后能更好地接手这县令之位。”
刘备听后,心中既感动又觉得责任重大。他说道:“兄长如此信任我,备定当全力以赴。只是备才疏学浅,还望兄长在旁多多指点。”
黄藏点头微笑,说道:“玄德不必过谦,你的能力我深信不疑。当下我们首要之事,便是尽快了解各县旱情的严重程度,以便制定应对之策。”
两人随即展开行动,他们带领一众官员和“兴汉盟”成员,马不停蹄地穿梭于西县之间。每到一处,他们都仔细查看农田的受灾情况,询问百姓水源的储备状况,倾听百姓在旱灾中的艰难处境。
经过一番深入调研,黄藏和刘备发现,由于各县地理环境不同,旱情的严重程度和应对难点也有所差异。广县地势较为平坦,农田众多,但河流较少,水源匮乏成为首要难题;般阳县虽有几条河流,但因上游截流,导致下游水量不足;临菑县部分地区依靠地下水灌溉,但干旱使得地下水位下降,水井干涸;临安则是山地较多,梯田灌溉不便,且山林植被因干旱面临火灾风险。
针对这些情况,黄藏和刘备立刻展开商讨。黄藏说道:“广县需尽快组织百姓挖掘新的水井,寻找地下水源。同时,安排专人管理现有水源,实行定量分配,确保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
刘备点头表示赞同,接着说:“般阳县应与上游地区沟通协调,争取合理分配河水。若沟通无果,我们便需自行修筑水利设施,拦截雨水,储存水源。”
对于临菑县,黄藏思索后说道:“可以尝试打更深的水井,同时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而对于临安,刘备建议:“加强山林防火巡查,组织百姓清理山林中的易燃物。在梯田灌溉方面,我们可以修建一些小型的蓄水池,收集雨水用于灌溉。”
在确定了各县的应对策略后,黄藏和刘备迅速组织实施。他们在广县发布了挖掘水井的动员令,百姓们在黄藏和刘备的号召下,纷纷响应,拿起工具,投入到挖掘水井的工作中。黄藏和刘备亲自参与其中,与百姓一同劳作,鼓舞士气。
在般阳县,黄藏派出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上游地区,与当地官员协商河水分配问题。同时,组织百姓开始修筑小型的堤坝和蓄水池。百姓们齐心协力,挖土的挖土,搬运石块的搬运石块,场面热火朝天。
临菑县则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黄藏请来了经验丰富的农技人员,向百姓传授滴灌、喷灌等技术。同时,组织专业队伍打更深的水井,以获取更多的地下水源。
在临安,刘备亲自带领一支巡查队伍,穿梭于山林之间,加强防火巡查。同时,组织百姓在梯田附近修建小型蓄水池,为农作物储存灌溉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