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小时的时间,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显得格外短暂。众人纷纷翻身上马,近200 匹战马,不断的吐着热气,在雪地里不安地刨着蹄子,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一路的艰辛与危险。
除了那些驮着枪支弹药、棉衣和食物的战马外,剩下的战士们总共加起来不到 130 人。
他们的身影在茫茫雪野中显得如此渺小,但每一个人都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心,向着红九军大部队撤离的方向前进。
一路上,寒风如刀割般划过众人的脸庞,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掩埋。
然而,众人的心中却燃烧着一团火焰,那是对胜利的渴望,对战友的牵挂。尽管有充足的食物和棉衣,但伤病的困扰却始终如影随形。
在疾驰的马背上,寒风如刀般刮过,吹得人脸生疼。然而,这并不是最令人痛苦的,更让人揪心的是,又有 6 名重伤的战士在这恶劣的环境中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们的身体逐渐僵硬,最终成为了冰雕。
这些战士们曾经是那么的英勇无畏,为了国家和人民,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战斗之中。然而,如今他们却在这冰天雪地中,孤独地离去,没有留下一句遗言。
他们的离去,如同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孙钰青的眉头紧紧皱起,他的眼中满是悲痛与无奈。他无法接受这些战士就这样离他而去,他觉得自己仿佛失去了一部分生命。
孙钰青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再次从空间里取出磺胺,这是他们目前唯一能用来治疗伤口的药物。他小心翼翼地将磺胺分给那些受伤的人员,希望能减轻他们的痛苦。
“大家一定要撑住,我们很快就能和大部队会合了!”孙钰青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但更多的是坚定的信念。他知道,只有坚持下去,他们才有一线生机。
然而,尽管孙钰青己经竭尽全力,但重伤不治的情况仍在继续发生。看着那 15 名重伤人员痛苦的模样,孙钰青的心中充满了无力感。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无助的孩子,面对这残酷的现实,他无能为力。
他深知,在这恶劣的环境下,只能依靠大家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坚强的毅力,每走一步都可能是这些战士生命的最后一步。但他不能放弃,他要带着大家一起回到红九军的怀抱。
“孙军长,我们都听您的,就算是死,也要死在一起!”一名战士大声喊道,声音在雪野中回荡。
众人纷纷响应,那坚定的声音仿佛穿透了风雪,传递着无尽的力量,这也让数次想要昏晕过去的孙钰青再次坚持了下来。
时间在艰难的行进中悄然流逝,每一分钟都显得如此漫长。众人的体力在不断消耗,战马也开始有些力不从心。
但他们没有停下脚步,因为他们知道,身后是敌人的追击,前方是生的希望。
“大家再坚持一下,胜利就在前方!”孙钰青不断地鼓励着大家。他的左肩伤口在长途奔袭和激烈战斗的双重折磨下,早己破裂,鲜血渗透了棉衣,但他咬着牙,强忍着疼痛,始终带领着队伍前进。
终于,在一个小时的艰难跋涉后,众人远远地看到了永昌县城的西十里堡。同时看到了红九军总部的人马正在那里休息,那熟悉的军旗在风雪中飘扬,仿佛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众人前行的道路。
“到了,我们终于到了!”叶鸣宇激动地喊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哭腔。众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喜悦的光芒,疲惫与伤痛在这一刻似乎都烟消云散。
当他们靠近红九军总部时,红九军的战士们纷纷围了过来。他们看到孙钰青等人满身的疲惫与伤痛,眼中满是敬佩与心疼。
“孙军长,你们可算回来了!”最近的一名战士紧紧握住孙钰青的手,激动地说道。
孙钰青看着眼前熟悉的战友们,心中百感交集。这一路的艰辛与磨难,在这一刻都化作了泪水,夺眶而出。
而此时,完全依靠意志支撑的他,终于再也坚持不住,从战马上跌落下来。
“快,快,将孙军长扶进屋里休息,快点快点!”肖永彪焦急地喊道,声音中充满了关切。
教导团的战士们迅速下马,然后快速的跑上前,小心翼翼地将孙钰青抬进一间屋子里。
很快,孙钰青就被颂进了一间温暖的屋子里,政委陈海颂也迅速的赶了过来。他看着孙钰青苍白的脸色,心中一阵心疼。
“同志们,你们辛苦了!”他轻声说道,眼神中充满了敬意。
陈海颂的眼神中充满了焦急与关切,他迅速安排医生给孙钰青进行包扎。医生们小心翼翼地解开孙钰青的棉袄,那伤口的惨状让他们倒吸了一口凉气。
鲜血不停地流淌,伤口周围的皮肉己经开始腐烂,散发着刺鼻的气味。陈海颂亲自将磺胺粉研成粉末,轻轻地撒在孙钰青的伤口上。
虽然他知道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孙钰青的枪伤问题,但至少能起到一些止血的作用。
医生也被喊来了,急忙上前,解开孙钰青的棉衣。当看到他左肩膀上那触目惊心的血迹时,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是长途奔袭导致伤口破裂,再加上这两天的激烈战斗,让孙钰青原本的伤口再次崩裂。
全军最好的张春生医生也迅速行动起来,仔细地将那些腐烂的肉去除,每一个动作都格外轻柔,仿佛生怕弄疼了孙钰青。
此时张春生小心翼翼地为孙钰青处理着伤口,每一个动作都格外轻柔,仿佛生怕弄疼了他。
首到孙钰青微微睁开眼睛,看着周围熟悉的战友们,虚弱地说道:“同志们,我们终于把大家都带回来了。”他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却充满了欣慰。
很多红九军的战士们围在屋子周围,静静地守护着孙钰青。他们知道,这一路的艰辛与危险,只有孙钰青他们自己最清楚。
正是因为有了像孙钰青这样的将领,他们才有了战胜敌人的信心和勇气。
当大家看到孙钰青身上的棉袄几乎被血液浸透时,那触目惊心的景象如同沉重的巨石,压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这一刻,众人终于理解了为何孙钰青会从战马上晕栽倒下来。一路上,他强忍着伤痛,带领着大家在冰天雪地中艰难前行,那坚定的身影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坚持。
就在张春生忙碌地为孙钰青包扎时,孙钰青渐渐苏醒过来。他的意识还有些模糊,但心中却清楚地知道,这样的处理方式无法让自己的伤势得到有效的恢复。
于是,他用微弱但坚定的声音建议张春生医生,使用子弹里的火药进行点燃。这个大胆的想法顿时震惊了众人,毕竟在这艰苦的环境中,还没有人进行过如此大胆的操作。
肖永彪犹豫了一下,但看到孙钰青那坚定的眼神,他知道这是孙钰青经过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他咬了咬牙,首接将一枚弹壳子弹取了出来。双手微微颤抖着,他小心翼翼地将子弹头取下,然后将子弹里的弹药撒在孙钰青的左肩膀上。
此时,那伤口依然深可见底,仿佛一个黑暗的深渊,吞噬着孙钰青的生命力。
然后众人将孙钰青扶坐起来,肖永彪拿着火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紧张与决绝。他深吸一口气,点燃了火柴,然后迅速靠近孙钰青的伤口。
随着“噗”的一声,整个火焰穿透了孙钰青右肩膀上的三八大盖步枪子弹洞。那一瞬间,火焰带来的高温如同炽热的烙铁,瞬间将子弹伤口进行了高温消毒。
同时,也将持续不断渗出的血液进行结痂。剧烈的疼痛让孙钰青的身体猛地一颤,他紧紧地咬着牙关,额头上的汗水不停地滚落。
但他没有发出一声惨叫,只是紧紧地握着拳头,仿佛在与这剧痛进行着顽强的抗争。随着火焰熄灭,孙钰青再次昏倒在了床上,脸色苍白如纸。
张春生再次围了上来,仔细地检查孙钰青的伤口。他惊讶地发现,这种大胆的治疗方法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伤口的出血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那些原本己经开始腐烂的组织也在高温的作用下被烧焦,减少了感染的风险。虽然伤口依然疼痛难忍,但至少情况得到了暂时的稳定。
众人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们对孙钰青的敬佩之情又增添了几分。
孙钰青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冷静,想出这样大胆而有效的治疗方法,不愧是红九军的杰出将领。
经过再次仔细的包扎后,孙钰青被安置在屋里进行休息。他静静地躺在床上,神情中透露出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坚定的信念。
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红九军还需要他的领导,革命的道路还很漫长。
而此时的陈海颂在看望完孙钰青之后,心中牵挂着古浪城的情况。
他们将易寒文和叶鸣宇叫到跟前,详细地询问红二十七师发生的战斗情况以及教导团在他们离开之后古浪城的具体战斗状况。
易寒文神情严肃地讲述着战斗的经过,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悲痛与愤怒。
“马家军的攻势非常猛烈,我们的战士们虽然顽强抵抗,但还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的声音低沉而沉重,仿佛每一个字都带着无尽的哀思。
叶鸣宇团长则将红九军总部,和红二十五师撤离之后,古浪城的一点一滴都做了详细的描述。
他们的语气中充满了无奈与惋惜,马家军再次增加了 6000 人的兵力,围攻古浪城的兵力达到了 2 万多人。
他们不仅用土炮对古浪城持续不断的轰击,还有国军飞机的轰炸,尤其是三架飞机对古浪城内进行无差别轰炸,整个古浪城几乎被夷为平地。
叶鸣宇的声音有些哽咽,他仿佛又看到了那惨烈的场景,就包括此时身边久经战场的陈海颂,也仿佛身临其境般,感受到古浪城的战争惨状。
陈海颂的眉头紧紧皱起,他们深知古浪城的失守意味着什么。但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反而更加坚定了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
“同志们,虽然我们遭受了挫折,但我们不能气馁。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重新振作起来,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陈海颂的声音激昂而有力,在屋子里回荡。
众人纷纷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他们知道,革命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就一定能够战胜敌人,取得最终的胜利。
此时,红九军副总指挥王书生也赶到了,他听着叶鸣宇描述的古浪城现在的惨状,心中大为后怕。
如果不是听从了孙钰青的建议,及时撤离了古浪城,那么整个红九军将会遭到覆灭的攻击。
“幸亏听从了孙钰青同志的建议啊,不然我们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王书生感慨地说道。
王书生并没有偏信叶明宇的一人之言,他深知,在这种关键时刻,必须要了解真实的情况。
于是,他再次咨询了多名从古浪城内一起撤离出来的教导团的官兵。这些官兵们详细地讲述了在古浪城内发生的一切,他们的描述让王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孙钰青决策的正确性。
“孙军长真是有远见卓识啊,他在那么危急的情况下,还能做出如此明智的决定,挽救了我们红九军的命运。”
一名教导团的战士激动地说道,王书生点了点头,说:“是啊,孙钰青同志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我们要相信他,团结在他的周围,共同为红九军的未来而努力。”
从易寒文的嘴里,王书生也得知了孙钰青等人带领着教导团,最后解救红二十七师的英勇事迹。
当听到孙钰青和叶明宇等人在战斗中勇猛果敢,不顾个人安危,冲在最前面时,王书生不禁为他们的精神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