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引擎的种子
红星轴承厂的订单像一针强心剂,彻底激活了振华精工。老周送来的预付款解决了燃眉之急,后续订单的稳定利润也让小厂第一次有了点积蓄。王师傅带着徒弟们三班倒,那台被“点化”过的磨床成了厂里的宝贝疙瘩,日夜轰鸣,吐出一个又一个精度惊人的轴承套圈。
张扬也没闲着。他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那套自制数控系统的完善上。简陋的操作面板被换成了带液晶屏的工业键盘(虽然也是二手货),显示内容更丰富;控制逻辑进一步优化,增加了更多的补偿选项;他甚至开始尝试编写更复杂的磨削循环程序,提升效率。林月时不时跑过来,美其名曰“取零件”或“请教问题”,实则是对这套系统兴趣浓厚,两人经常凑在控制板前讨论得热火朝天,倒是让张扬省了不少查资料的时间。
这天下午,张扬刚调试完一段新的圆弧插补磨削程序,揉了揉发酸的眼睛。车间里电视开着,播放着午间新闻——这是王师傅的宝贝,干活时听个响。
“…本台最新消息,龙国航空工业集团今日在燕京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飞龙-10’新型战斗机原型机,己于日前完成首轮地面测试。据悉,‘飞龙-10’项目凝聚了我国航空工业多年心血,旨在突破…(播音员声音平稳)…然而,有消息人士透露,此次地面测试中,该型战机搭载的国产‘太行’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再次暴露出推力不足、喘振边界狭窄等关键问题,距离设计指标仍有较大差距…(声音转为凝重)…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研发难度极大。此次挫折,无疑给‘飞龙-10’项目的后续进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车间里的机器声似乎都小了些。王师傅停下了手里的活,看着电视屏幕里闪过的新型战机模糊身影和旁边那台巨大引擎的静态画面,重重地叹了口气:“唉,又是发动机!这都卡了多少年了?咱这么大的国家,咋就造不出个好用的飞机心脏呢?”
李工也凑过来看,摇头道:“可不是嘛!听说那些顶尖的好发动机,连毛熊和鹰酱都捂得死死的,花多少钱都不卖真家伙。难啊…”
“就是!没有好发动机,再好的飞机也飞不起来!憋屈!” 旁边一个年轻徒弟愤愤不平地插嘴。
工人们的议论声嗡嗡地传入张扬耳中。他坐在工作台前,目光却穿透了车间斑驳的墙壁,仿佛看到了新闻画面里那台被层层围栏保护、却依旧显得力不从心的巨大涡扇引擎。
“推力不足…喘振边界狭窄…” 前世作为军工工程师的记忆碎片瞬间翻涌上来。高温合金材料不过关?涡轮叶片冷却效率低?压气机气动设计缺陷?燃烧室组织不稳定?每一个词背后,都是无数日夜的艰难攻关,都是卡住大国重器咽喉的冰冷现实。
一种难以言喻的刺痛感和更强烈的躁动在他心底蔓延开来。前世,他就在为突破这些瓶颈而燃烧生命。如今重活一世,手握造化烘炉这等逆天改命的神器,难道还要眼睁睁看着历史重演?看着龙国的战鹰因为一颗孱弱的“心脏”而折翼?
一个近乎疯狂的念头,如同压抑许久的种子,在新闻的刺激下,在胸中那股不灭火焰的催动下,猛地破土而出!
造一台引擎!
一台超越时代,打破所有枷锁的超级引擎!
这个念头一起,就如同燎原之火,瞬间席卷了张扬的整个思维。前世积累的、关于超燃冲压、变循环、爆震推进等前沿概念的理论知识,如同被解封的洪流,汹涌澎湃。那些曾经受限于材料、工艺、控制而只能停留在纸面上的狂想,此刻在造化烘炉那近乎点石成金的能力映照下,骤然变得清晰而可行!
“耐超高温…超高压…超导特性…还有那能转化出高能粒子流的‘火球符’…” 张扬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沾满油污的工作台上划动着,眼神失去了焦距,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风暴里。一个模糊而宏伟的轮廓开始在他脑海中飞速勾勒、成型。
“张扬哥?张扬哥!” 林月的声音带着一丝担忧,把他从狂想中拉了回来。她不知何时坐到了旁边的小板凳上,托着腮帮子,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看着他,“想什么呢?叫你几声都没反应?该不会又在琢磨你那套数控系统吧?我跟你说,你那个插补算法还有优化空间…”
张扬回过神,看着眼前青春洋溢、满脑子都是技术细节的少女,沸腾的思绪稍稍冷却。他笑了笑,笑容里带着一种林月看不懂的深邃:“没什么,就是觉得…咱们龙国,该有颗更强有力的‘心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