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荣通也点头道:“是的,任何强大的力量都是双刃剑。我们研究它,是为了保护自己,而不是为了滥用。这种武器的制造和使用,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
他看向三位年轻的助手:“你们要记住,技术本身没有善恶,关键在于掌握技术的人如何使用它。我们‘曙光’的宗旨是守护和希望,而不是毁灭和掠夺。”
李浩、张琪和孙世恩都郑重地点了点头。这几天的经历,不仅让他们学到了知识,更让他们对力量和责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火焰枪、玄冰刀、毒液手枪——这三件利用晶核能量制造的初代实验武器,虽然还很粗糙,性能也远未达到完美,但它们的出现,无疑为“曙光”基地带来了全新的可能。
孙荣通教授和明轩站在实验台前,看着这些凝聚了众人心血的成果,心中充满了感慨。
“教授,这些武器如果能够量产,并且装备给我们的战斗小队……”明轩的眼中充满了期待。
“量产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孙荣通沉吟道,“比如晶核的稳定供应、材料的获取、制作工艺的简化等等。而且,不同属性、不同等级的晶核,其能量特性也各不相同,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测试和研究。”
他拿起那枚紫色的雷系晶核:“这枚高级晶核的能量,远非那些低阶晶核可比。如果用它来制作武器,威力恐怕会超乎想象。但同样的,控制难度也会成倍增加。”
明轩也意识到了这一点。驱动发电机只需要一丝微不足道的能量,而要将其用于武器,所需要的能量输出和控制精度,完全是另一个层面。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明轩说道。
“但我们己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孙荣通教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孩子们也成长得很快,他们是未来的希望。”
实验室外,夜幕己经降临。但实验室内,灯光依旧明亮。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如同夜空中闪烁的星辰,等待着他们去探索和解答。晶核的奥秘,以及它所能带来的力量,正一点点地在他们面前展开。
实验室内的灯光因为新接入的晶核发电机而变得前所未有的明亮和稳定。孙荣通教授和明轩,以及三位年轻的助手——李浩、张琪、孙世恩,正围在一张巨大的工作台前。工作台上摆放着几枚不同属性的晶核,以及一些金属零件、导管、晶体和各种工具。
“火焰枪的初步成功,证明了晶核能量首接应用于武器是可行的。”孙荣通教授扶了扶眼镜,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但那还太粗糙,能量转换效率低下,而且持续时间太短。我们需要更精细的设计。”
他拿起一枚拳头大小的火红色晶核,这是最近一次外出搜集物资时,林羽小队从一只变异火焰行尸体内获得的,能量比之前实验用的普通火系晶核要精纯得多。
“李浩,你负责设计一个新的喷射结构。”孙教授看向沉默寡言但双手极其稳定的少年,“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承受更高温度、并且能更有效汇聚火焰的喷口。材料方面,我们可以尝试几种新找到的耐高温合金。”
李浩点点头,接过晶核和设计草图,立刻走到一旁的小型加工台前,开始仔细地打磨和组装零件。他的动作专注而熟练,仿佛那些冰冷的金属在他手中拥有了生命。
“张琪,”孙教授转向活泼的女孩,“你的任务是优化能量引导回路。我们需要一个更稳定的能量输出机制,最好能实现可调节的火焰强度。同时,记录下每一次实验的参数,特别是能量消耗和输出功率之间的关系。”
张琪自信地一笑:“没问题,教授!我把之前发电机实验的数据也整理出来了,或许能找到一些规律。”她拿起一本厚厚的笔记本和一支笔,开始在上面写写画画,计算着复杂的公式。
“世恩,”孙教授最后看向自己的孙子,“你负责协助明轩,对不同批次的火系晶核进行能量活性测试和筛选。我们要确保用在武器上的每一枚晶核,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孙世恩用力地点头:“是,爷爷!我会小心的。”他虽然年纪最小,但求知欲旺盛,对这些神奇的晶核充满了好奇。
接下来的日子里,实验室成了整个“曙光”基地最繁忙也最神秘的地方。除了孙荣通和明轩,三位年轻的助手也全身心地投入到晶核武器的研发之中。
火焰枪的改进进展最为迅速。李浩不愧是机械方面的天才,他设计出一种多层复合结构的喷口,内层采用高熔点陶瓷,外层则包裹着坚韧的合金,大大提升了耐用性和火焰的聚焦效果。
张琪则通过反复实验,找到了一种利用微型晶片控制能量输出的方法,使得火焰枪的威力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经过十几次的改进和测试,一把全新的火焰枪终于诞生了。它比之前的原型枪更加小巧精致,枪身采用轻质合金打造,握感舒适。枪口处是一个闪烁着金属光泽的复杂喷嘴,枪身上则镶嵌着一枚经过筛选的优质火系晶核。
在基地的射击场上,明轩亲自测试了这把改进型的火焰枪。当他扣动扳机时,一道近五米长的炽热火舌猛然喷射而出,瞬间将远处的模拟行尸标靶烧成了焦炭。火焰的温度极高,连周围的空气都发生了扭曲。
“威力至少提升了三倍!”明轩惊喜地说道,“而且持续喷射时间也延长了不少,足够应对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了。”
林羽和苏瑶也闻讯赶来观看测试,看到火焰枪如此强大的威力,眼中都露出了振奋的神色。这种武器如果能够量产,无疑将极大提升基地普通成员的战斗力。
紧接着是玄冰刀的研发。这个项目由孙荣通教授亲自指导,李浩负责刀体的锻造和能量引导凹槽的蚀刻,张琪则研究如何让寒冰能量更均匀地附着在刀刃上,并尽可能减少能量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