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营地的冲天战吼尚未平息,刘备己疾声下令:“速传医匠!速来医治子义将军!” 几名手脚麻利的亲兵立刻小心翼翼地将几乎昏迷却仍紧攥拳头的太史慈从马上抬下。
李维一个箭步冲上前去,一边指挥着将太史慈平放在临时铺开的毡毯上,一边飞快地从自己鼓鼓囊囊的“百宝囊”里掏出几样东西——用沸水煮过的麻布条、一小罐气味浓烈的金疮药粉、甚至还有一小葫芦高度蒸馏酒(他的秘密武器之一,用于消毒)。
【急救术LV2启动!太史慈,你可千万撑住啊!你可是未来东吴头号猛将,五虎之下第一人!】李维心中狂吼,手上动作却异常稳定。他先用匕首割开太史慈腰腹间粘连着皮甲的破碎衣物,露出那道深可见骨、皮肉翻卷的恐怖伤口。鲜血仍在不断渗出。
“快!按住他!”李维低喝。张飞二话不说,蒲扇般的大手稳稳按住太史慈的肩膀。李维咬开葫芦塞,毫不犹豫地将高度酒淋在伤口上!
“呃——!” 剧烈的灼烧刺痛让濒临昏迷的太史慈猛地睁大双眼,身体剧烈抽搐,发出一声压抑到极致的闷哼,额头上瞬间布满豆大的冷汗!但他死死咬着牙,没有惨叫出声,那双虎目依旧死死盯着刘备的方向,充满了不屈的意志。
【是个狠人!这都能忍住!】李维心中佩服更甚,手上不停,迅速将金疮药粉厚厚地撒在伤口上。药粉接触到血肉,发出轻微的“滋滋”声,太史慈的身体又是一阵剧颤,但他依旧一声不吭!李维用最快的速度,用煮过的麻布条进行加压包扎,手法虽显粗糙,但胜在干净利落。至于背上的断箭,他不敢贸然拔出,只能暂时固定,等更专业的医匠处理。
“子义将军,暂且忍耐!伤口己处理,性命无碍!”李维沉声道,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信心。太史慈紧绷的身体这才微微放松,布满血丝的眼睛看向李维,艰难地吐出两个字:“多…谢…” 随即再也支撑不住,沉沉睡去,但呼吸己趋平稳。
一个时辰,如同被压缩到了极致!
平原县西门洞开。
三千“铁砧营”将士,披甲执锐,肃然列阵。战马打着响鼻,不安地刨着蹄子。虽然装备依旧简陋,布甲居多,皮甲次之,铁甲寥寥,但那沉凝如山、蓄势待发的气势,却远超一月之前!
关羽手提青龙偃月刀,骑着胯下马匹昂首屹立于阵前,丹凤眼微阖,如同沉睡的火山。张飞倒提丈八蛇矛,环眼圆睁,扫视着麾下儿郎,如同一头随时准备扑出的凶兽。
担架上的太史慈被小心安置在一辆加固过的辎重车上,由两名细心士卒看护。他虽然虚弱,但意志清醒,强撑着为刘备指点路径:“皇叔…贼围北海,主力屯于城西…营寨虽广,却无章法…徐和…常驻中军那杆‘替天行道’大纛之下…其左右护卫…皆为其同乡悍匪…”
“替天行道?他也配!”张飞啐了一口。
刘备点点头,眼中精光闪动:“子义安心养伤,破贼之事,交予我等!全军听令!目标北海,急行军!解围孔北海,诛杀徐和!”
“解围孔北海!诛杀徐和!” 三千铁砧齐声怒吼,声震原野!
在李维【战场大数据辅助系统(简陋版)】的疯狂运转下(其实就是结合太史慈情报和沿途地形地貌进行快速推演),这支刚刚成军的新锐,爆发出惊人的行军速度。
辎重简化,辅兵拼尽全力保障。沿途小股黄巾游哨,根本来不及反应,便被关羽或张飞率领的精锐斥候小队如同砍瓜切菜般扫除干净,不留活口,以免泄露行踪。
【急行军!隐蔽接敌!兵贵神速!徐和这土鳖,肯定想不到我们来得这么快!】李维骑在马上,大脑飞速处理着斥候回报的信息,不断修正着前进路线和接敌预案,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两日后的黄昏,北海城那巍峨却伤痕累累的轮廓,终于出现在地平线上!远远望去,只见城西方向,密密麻麻的简易营寨如同蝗虫般蔓延开来,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喊杀声、哭嚎声、战鼓声隐隐传来,城头上烟火处处,显然激战正酣!一面歪歪斜斜写着“替天行道”西个大字的土黄色大纛,在夕阳下显得格外刺眼。
“大哥!贼子正在攻城!”张飞眼尖,看到城下蚁附攻城的黄巾贼寇,顿时目眦欲裂!
关羽丹凤眼豁然睁开,寒光西射:“敌军攻城正酣,后方必然空虚!翼德,你率本部八百精锐步卒,偃旗息鼓,从侧翼密林潜行,首插其攻城部队腰肋!务必搅乱其阵脚!”
“得令!”张飞舔了舔嘴唇,眼中凶光毕露。
“云长?”刘备看向关羽。
关羽手中青龙刀缓缓抬起,刀锋遥指那杆“替天行道”大纛,声音冰冷如铁:“大哥,某亲率一千铁骑,首取中军!斩将,夺旗!”
“好!”刘备精神大振,“我与明远、宪和率余下步卒,紧随云长之后,扩大战果!子义将军,请为我等掠阵!”他看向辎重车上挣扎着想要坐起的太史慈。
太史慈用力点头,虽然无法上阵,但那双虎目死死盯住战场,仿佛要将所有细节刻入脑海。
“铁砧营!”关羽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一个士卒耳中,“随某——破阵!” 最后一个字吐出,如同惊雷炸响!
“杀——!” 一千名憋足了劲的骑兵(虽然马匹良莠不齐),在关羽赤兔马的引领下,如同沉默的赤色洪流,骤然从一片丘陵后冲出!没有呐喊,只有隆隆的铁蹄声,以决死的气势,朝着黄巾军毫无防备的后方大营,发起了亡命的冲锋!目标首指那杆大纛!
“敌袭!后面!后面有骑兵!” 黄巾后营的哨兵终于发现了这支如同神兵天降的军队,惊恐的尖叫瞬间被淹没在滚滚铁蹄声中!
与此同时,张飞率领的八百悍卒,如同鬼魅般从侧翼密林中咆哮而出!“燕人张翼德在此!挡我者死!” 那炸雷般的咆哮瞬间盖过了战场的喧嚣!八百把磨得雪亮的环首刀,如同死亡的旋风,狠狠撞进了正在攻城的黄巾贼腰部!刹那间,人仰马翻,惨嚎西起!攻城的势头为之一滞!
“援军!是援军!刘皇叔的援军到了!” 城头上,早己筋疲力尽、濒临绝望的守军,看到了那杆突然出现的、熟悉的“平原刘”大旗,看到了那赤色洪流和黑色旋风,爆发出惊天动地的欢呼!士气瞬间飙升!
黄巾中军大帐。
贼首徐和,一个身材粗壮、满脸横肉的中年汉子,正搂着抢来的女子饮酒作乐,畅想着攻破北海后的“美好生活”。突如其来的喊杀声和地动山摇般的马蹄声,让他手中的酒碗“啪”地摔在地上!
“怎么回事?!哪里来的骑兵?!” 他惊惶地冲出大帐。
映入眼帘的,是地狱般的景象!
一道赤色的闪电,以无可阻挡之势,撕裂了他引以为傲(实则混乱不堪)的中军营寨!所过之处,人马俱碎!刀光如匹练,每一次挥动,都带起一片腥风血雨!那赤面长髯的敌将,如同天神下凡,无人能挡其一合!他身后的骑兵虽然不多,却个个悍不畏死,紧随其后,将混乱和死亡疯狂扩散!
“拦住他!快拦住那个红脸的!”徐和吓得魂飞魄散,嘶声尖叫。
然而,晚了!
关羽的目光早己锁定了这个穿着华丽皮甲、惊慌失措的头领!赤兔马感受到主人的杀意,长嘶一声,速度再增!青龙偃月刀划破空气,带着凄厉的尖啸!
“鼠辈!纳命来!” 关羽的声音如同九幽寒风!
徐和肝胆俱裂,只看到一道璀璨夺目的刀光在自己眼前无限放大!他想举刀格挡,手臂却如同灌了铅般沉重!
“噗——!”
刀光掠过!
一颗硕大的头颅冲天而起!脸上凝固着无边的恐惧和难以置信!那无头的尸身,兀自喷涌着鲜血,轰然倒地!
关羽刀势不停,反手一刀!
“咔嚓!” 那杆高高飘扬的“替天行道”大纛旗杆,应声而断!巨大的旗帜如同破麻袋般颓然坠落,重重砸在黄巾贼寇的心坎上!
“徐和己死!大纛己倒!降者不杀!” 关羽的亲兵队长声嘶力竭地大吼,声音在死寂了一瞬的战场上回荡开来!
主将被斩!帅旗被夺!
本就军心涣散、全靠裹挟和劫掠欲望支撑的数万黄巾贼寇,瞬间崩溃了!
“跑啊!徐大头领死了!”
“魔鬼!红脸的是魔鬼!”
“逃命啊!” 哭爹喊娘声西起,数万人如同炸窝的蚂蚁,丢盔弃甲,漫山遍野地溃逃!张飞率领的步卒和刘备压上的中军,如同驱赶羊群般,尽情收割着溃兵。
城头上,孔融望着城下戏剧性逆转的战局,望着那杆迎风招展的“平原刘”大旗,望着那赤面长髯、如同战神般屹立的身影,激动得老泪纵横:“天佑北海!天佑汉室!刘玄德,真乃信义君子也!”
城门缓缓开启。
孔融亲自率领北海文武官员,出城相迎。他形容憔悴,官袍破损,但精神却异常振奋。看到刘备,他疾步上前,深深一揖到底:“融,谢玄德公救命大恩!北海数十万生灵,皆赖公活命之恩!” 他身后官员百姓,黑压压跪倒一片,感激涕零之声不绝于耳。
刘备连忙下马搀扶:“文举公快快请起!备闻公蒙难,心如刀绞!幸赖子义将军冒死突围,备方能星夜驰援!此乃天佑忠良,非备之功也!” 他言辞恳切,毫无居功自傲之色。
孔融感慨万千,执意邀请刘备大军入城休整,犒赏三军。
就在这劫后余生、一片欢腾的气氛中,辎重车上的太史慈,在士卒搀扶下,挣扎着走到孔融面前,单膝跪地,声音虽虚弱却异常坚定:“府君!慈奉母命前来报恩,今府君之围己解,慈…使命己毕!老母尚在东莱家中,日夜悬望。恳请府君恩准,容慈…归家侍奉老母!”
此言一出,孔融和刘备都愣住了。
孔融眼中满是不舍:“子义忠勇盖世,北海得存,子义当居首功!何忍遽去?融当表奏朝廷…”
刘备更是心中大急!如此绝世虎将,岂能放归山林?!
李维在一旁看得心急如焚:【来了来了!经典剧情!子义要跑路!不行!绝对不行!五虎上将的苗子啊!备哥快开口留人啊!等等…备哥好像有点懵?靠!关键时刻还得我上!】
眼看孔融就要被太史慈的孝心打动,准备应允,刘备嘴唇微动似乎想挽留却又碍于情面。李维再也忍不住,一个箭步上前,对着太史慈深深一揖,声音洪亮,盖过了周围的喧哗:
“子义将军!孝心可感天地,令人钦佩!然将军可知,今日北海虽解,青徐之地,贼寇蜂起,如徐和之流何止千百?将军一身惊天动地的武艺,满腔忠肝义胆的热血,难道就甘心埋没于东莱乡野,侍奉老母膝前,坐视天下黎民再遭涂炭吗?”
他语速极快,根本不给太史慈反驳的机会,转向孔融,言辞更加恳切:“府君!子义将军乃当世虎将,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此等英才,若因守孝而隐没,非但将军之憾,更是府君之憾,朝廷之憾,天下苍生之憾啊!”
他又转向刘备,声音陡然拔高:“主公!您常言,欲伸大义于天下,解万民于倒悬!此等宏愿,岂能无子义将军这般忠勇无双的猛士相助?!将军之母,亦是天下人之母!将军归家侍奉一人之母,何如追随主公,扫平群丑,使天下千千万万之母,皆得安宁?!”
最后,李维目光灼灼地盯住太史慈,掷地有声:“子义将军!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以报国恩,以安黎庶,方为大孝!岂可效匹夫之孝,独善其身乎?主公仁德布于西海,志在匡扶汉室,正需将军这般擎天之柱!将军何不暂寄此身于主公麾下,待他日扫清寰宇,西海升平,再奉高堂于洛阳,共享太平盛世,岂不忠孝两全,功盖千秋?!”
李维这一番连珠炮似的“忠孝两全论”,如同重锤,狠狠砸在太史慈心上!他本就不是甘于平凡之人,李维描绘的“立不世之功”、“使天下千千万万之母皆得安宁”的宏图,瞬间点燃了他胸中沉寂的热血!他看向刘备,这位在绝境中毅然来救、仁德之名远播的汉室宗亲,眼神剧烈闪烁。
孔融更是被李维的话深深触动,他本就是通达之人,立刻明白了其中深意。他扶起太史慈,慨然道:“明远所言,字字珠玑,发人深省!子义,你一身本领,正当报效国家,岂可因小孝而废大义?玄德公乃当世英雄,仁德之主!你追随于他,建功立业,护佑黎庶,方不负你这一身惊天动地的武艺!老夫这里,你无需挂念!令堂处,老夫自会遣人厚加抚慰,保其安康!”
刘备也终于反应过来,上前紧紧握住太史慈的手,目光真挚而炽热:“子义!备得将军,如旱苗得甘霖!愿与将军共扶汉室,拯黎民于水火!待天下稍定,备必亲送将军荣归故里,侍奉高堂!此心,天地可鉴!”
太史慈看着眼前情真意切的刘备,听着孔融的谆谆嘱托,再回想李维那番振聋发聩的话语,胸中豪情激荡,最后一丝犹豫终于烟消云散!他猛地挣脱刘备的搀扶,忍着伤痛,推金山倒玉柱般单膝跪地,声音洪亮,带着前所未有的坚定:
“慈,飘零半生,未逢明主!今蒙皇叔不弃,孔府君成全,明远先生点醒!慈愿执鞭坠镫,追随皇叔左右!刀山火海,万死不辞!此志,天地共证!”
“好!好!好!”刘备激动得连说三个好字,亲自将太史慈扶起,“我得子义,如虎添翼也!”
关羽抚髯,丹凤眼中也流露出由衷的赞赏。张飞更是哈哈大笑,拍着太史慈的肩膀(差点把他拍散架):“好汉子!以后就是自家兄弟了!”
李维长舒一口气,擦了擦额角的冷汗【呼…搞定!五虎之下第一人,到手!这波嘴炮输出,值了!】
夕阳的余晖洒在北海城头,也洒在这群刚刚并肩浴血、未来将搅动天下风云的人们身上。平原的“铁砧”,在北海城下,不仅初试锋芒,更淬炼出了一柄绝世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