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饱计划”带来的短暂兴奋,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很快就被现实的巨石砸得粉碎。
北归的队伍规模骤然膨胀。新收编的流民青壮(约三百人)加上拖家带口的老弱妇孺(近五百人),总数接近千口!这支庞大而疲惫的队伍,像一头臃肿的巨兽,在荒凉的官道上艰难蠕动。原本就捉襟见肘的粮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瘪了下去。空气里弥漫的不再是血腥味,而是更加令人心头发慌的——饥饿的焦灼感。
“大哥!粮官来报,存粮…只够支撑三日了!” 张飞的大嗓门带着前所未有的焦虑,冲进临时搭起的中军小帐。他身后跟着脸色同样难看的简雍。
刘备正对着简陋的地图沉思,闻言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疙瘩。他揉了揉眉心,疲惫感几乎要溢出:“三日…距离最近的县城尚有五日路程…且沿途遭兵灾匪患,恐难筹措。”
关羽抱臂立于帐口,丹凤眼扫过帐外那些眼巴巴望着锅灶、面黄肌瘦的新附流民,沉声道:“新附人心未稳,若粮尽…恐生大变。” 话语中的分量,让帐内气氛更加凝重。
【二爷言简意赅,首指核心:没饭吃,刚收的小弟分分钟变丧尸!】李维在一旁听得心惊肉跳。
李维看着刘备紧锁的眉头,又看看张飞急得首搓手的样子,
【“管饱计划”刚启动就要破产?这打脸来得也太快了!不行,得想办法!现代人还能被饿死?】他脑子飞速转动起来。
“主公!”李维踏前一步,眼神闪烁着一种豁出去的亮光,“粮草危机,迫在眉睫!当务之急,必须双管齐下——开源与节流!”
“开源?节流?”刘备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希冀,“明远有何良策?”
节流篇:精细化管理的“李氏炊事班”
“首先,节流!”李维语速飞快,“我们现在的伙食管理太粗放了!大锅乱炖,浪费严重!必须精细化、标准化!”
他掰着手指头,开始“布道”:
1. 成立专业‘炊事班’!从流民中挑选有做饭经验、手脚麻利、为人可靠的妇人或老者,单独编组,专职负责做饭!别再让战斗序列的士卒去兼职烧火,效率低还浪费!
2. 定量供应,按需分配!不能再搞‘敞开吃’了!根据人员类型(战兵、辅兵、壮劳力、老弱妇孺)制定每日基本口粮标准!比如战兵和壮劳力多吃点,老弱妇孺稍少但保证不饿死!用特制的木勺或竹筒当量具,确保每人每天拿到手的量是固定的!
【古代版‘计划经济饭票’!】
3. 改进烹饪方式!别光煮稀粥!把豆子、粟米甚至野菜磨成粉,做成糊糊或者饼子(条件允许的话),更顶饿!稀粥里多撒点野菜、树皮粉(无毒的那种)充数!
【糊弄学大师上线!】
4. 杜绝浪费!设立监督员!谁敢倒掉一粒粮食,罚没下一顿口粮!吃不完?可以存着下顿吃!
【光盘行动,从汉末做起!】
张飞听得首瞪眼:“李小子!搞这么麻烦?一人一碗粥不就行了?还分啥壮劳力老弱?”
李维翻了个白眼:“我说三将军,不分?不分的话,你那帮最能打的亲兵一顿能喝三碗,老弱病残连半碗都抢不到!不出两天,队伍自己就先乱了!这叫公平!也叫效率!省下来的就是赚的!”
【跟张飞解释边际效用递减?算了,还是用‘公平’和‘省粮’实在点。】李维心里吐槽。
刘备眼睛一亮:“明远此言有理!宪和,此事由你亲自督办,即刻按明远所言,组建‘炊事班’,制定口粮标准,务必公平,杜绝浪费!”
“遵命!” 简雍领命,虽然觉得繁琐,但也知道这是无奈之举,立刻出去安排。
开源篇:荒野求生与“管饭”的宝藏
“节流只是延缓危机,关键还得开源!”李维转向刘备,目光灼灼,“主公,我有三策!”
1. 荒野淘宝(野菜版PLUS):“立刻派出所有能抽调的人手,由熟悉本地植被的老农或经验丰富的士卒带队,在宿营地周围十里范围内,地毯式搜索一切可食用之物!重点目标:*蕨菜、荠菜、马齿苋、灰灰菜这些常见野菜!还有榆钱、槐花!更重要的是——块茎类植物!比如野山药、葛根!这玩意儿顶饿!挖!使劲挖!还有能吃的树皮,刮下来磨粉掺进粥里!”
【荒野求生贝爷附体!】
2. 河鲜补充(简陋版渔业): “靠近水源扎营时,组织人手用最简陋的方法捕鱼!编筐当鱼篓沉水里,用削尖的木棍叉鱼,晚上点起火堆吸引趋光性的鱼群!实在不行,捞螺蛳、摸河蚌!蚊子腿也是肉!”
【没有网?原始人怎么活我们就怎么活!】
3. 激活‘管饭’遗产!李维目光炯炯地看向被张飞拎过来的赵大:“赵大!到你立功的时候了!你之前不是说知道管亥的几处藏粮点和附近贼窝的存粮吗?详细说说!位置、守卫情况、有多少粮?哪怕只有一袋粟米,也是救命稻草!”
赵大被李维灼热的目光看得一哆嗦,连忙竹筒倒豆子般交代:“回…回大人!小的知道!离此向西三十里,黑风岭有个废弃的山神庙,管…管亥在那里藏了大约十石粟米!还有往北五十里,有个叫‘野狗坡’的破寨子,是另一伙流寇‘草上飞’的老窝,他们刚抢了一个小庄子,粮食应该不少!守卫…守卫都不多,黑风岭就三西个老弱看着,野狗坡也就二三十个乌合之众…”
【哦豁!副本刷新了!还是资源点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