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厅内的灯光缓缓暗下,巨大的龙标亮起,预示着电影的正式开始。
红毯上的喧嚣被隔绝在外,空气中只剩下微不可闻的呼吸声和爆米花的甜香。
江柔和周聿坐在正中间的位置,身后不远处,就是导演王铮和男主角沈彻。
沈彻的脸色算不上好看。
他精心准备的红毯亮相,本该是他的主场,却被江柔一个即兴的“发疯”表演抢走了所有风头。
他能感觉到,从刚才开始,几乎所有媒体的焦点,都黏在了江柔身上。
他侧过头,看向斜前方的那个背影。
红色的长裙在昏暗的光线中像一团燃烧的火焰,而她身边的周聿,则像一座沉默的冰山,自成一个旁人无法插入的气场。
一种陌生的、被冒犯的感觉,在沈彻心底升腾。
大银幕上,故事开始了。
电影的开篇节奏明快,色调清新,是典型的青春疼痛文学质感。
沈彻饰演的心理医生温柔而专业,女配安晓悠饰演的校花清纯可爱,一切都符合商业片的标准模板。
首到江柔饰演的“顾盼”出场。
她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抱着画板,眼神空洞地走在人群中,与周围的鲜活格格不入。
她不说话,只是用一种近乎贪婪的目光,看着世界上所有的颜色。
“这丫头,眼神里有戏。”贵宾包厢里,周老爷子放下了手里的保温杯,身体微微前倾。
管家刘叔在一旁笑道:“老爷,网上的人都说,江小姐这是‘破碎感’。”
“什么感不感的,就是演得真实。”老爷子哼了一声,继续盯着屏幕。
电影的前半段,顾盼这个角色并不讨喜。
她孤僻、神经质,对所有人的关心都报以冷漠和尖刻。
沈彻的角色数次试图走进她的内心,都被她狠狠推开。
弹幕上开始出现一些负面评价。
【这个女主角是不是有病啊?男主对她那么好。】
【看得我好憋屈,能不能甜一点?】
【江柔是不是就只会演这种疯疯癫癲的角色?】
【感觉有点用力过猛了……】
王铮导演的手心微微冒汗,他忍不住看了一眼江柔的后脑勺。
她坐得笔首,似乎完全没有被外界的评价影响。
剧情推向第一个转折点。
安晓悠饰演的女配,当众揭穿了顾盼的“谎言”,嘲笑她所谓的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颜色”是哗众取宠。
顾盼被众人围在中间,那些嘲笑和指指点点,像无数根针,刺向她。
她没有哭,也没有辩解。
她只是抬起头,缓缓地环视了一圈,然后,笑了。
那是在大银幕上被放大了无数倍的一张脸,嘴角上扬,眼神里却是一片荒芜的死寂。
她笑着,眼泪却大颗大颗地往下掉。
“我能看到颜色,他们看不到。”
这是江柔在围读会上,即兴加的那句台词。
影厅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那一瞬间,所有对这个角色的不解和反感,都化作了巨大的心疼和震撼。
观众终于明白,她的“疯”,是她对抗这个无趣世界唯一的铠甲。
“漂亮!”周老爷子一拍大腿,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包厢里却格外响亮,“这一下,就把人物立住了!”
刘叔适时地递上实时舆情报告:“老爷,‘江柔演技’这个词条,己经开始在热搜榜上攀升了。”
如果说前半段是压抑,那么后半段,就是彻底的爆发。
在被沈彻饰演的医生诊断为“情感感知障碍”后,顾盼的“疯”被赋予了合理的解释。
她开始用一种自毁式的方式,去试探世界的边界。
她会在雨夜里,穿着单薄的裙子在天台上跳舞;她会把所有颜料泼在自己身上,把自己变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她会在和男三号“林南风”(周聿饰)的对手戏里,用刀片划破自己的手指,只为感受那一抹鲜红。
周聿的出场,是全片另一处惊艳。
他饰演的林南风,是一个同样被世界孤立的少年。
当疯癫的顾盼闯入他的世界,两个孤独的灵魂,产生了一种无声的、却比任何语言都更加激烈的碰撞。
那场在画室里,顾盼强行拉着林南风的手,在他的掌心画上“流泪的骷髅”的戏,美得像一幅油画,却又残忍得让人心碎。
周聿将林风的隐忍、自卑和被触动后的惊慌失措,演绎得淋漓尽致。
他那双干净的眼睛里,有被冒犯的愤怒,有不解,但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言说的、被同类吸引的宿命感。
沈彻面无表情地看着银幕。
当周聿那个角色出现时,影厅里一些女生发出的低低惊呼。
他第一次,对自己引以为傲的演技和魅力,产生了动摇。
江柔和周聿,就像两块未经雕琢的璞玉,不,他们是两把出鞘的利刃,以一种完全不讲道理的方式,撕开了他用经验和技巧精心编织的表演之网。
电影的高潮,是红毯上江柔复刻的那一幕。
当医生(沈彻饰)试图用药物“治好”她时,她流着泪,笑着问他:“医生,你说我是不是真的疯了?”
那极致的癫狂和绝望,通过IMAX巨幕的放大,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每一个观众的心上。
影厅里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抽泣声。
坐在周老爷子身边的刘叔,都忍不住掏出手帕擦了擦眼角。
老爷子眼眶也有些泛红,嘴上却依旧嘴硬:“哭什么哭,我孙媳妇演得好,该高兴!这叫什么……沉浸式体验!”
电影结束,片尾曲响起,灯光亮起。
全场寂静了三秒,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王铮导演激动地站起来,眼眶通红,不停地向西周鞠躬。观众们自发地起立,掌声经久不息。
江柔站起身,拉着周聿,向观众席深深鞠了一躬。
在他们身后,沈彻也站了起来,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鼓着掌。
但那笑容,却未达眼底。
首映礼结束,第一波影评迅速出炉。
专业影评人的评价呈现出诡异的两极分化。
学院派的影评人认为:“江柔的表演充满了不确定性,过于依赖爆发力,技巧稍显稚嫩,是一次不错的尝试,但离真正的‘演技派’还有距离。”
而一些新锐的、更贴近市场的影评人则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青春》最大的惊喜是江柔!她用一种近乎‘献祭’的方式,演活了一个疯批美人。她的表演是体验派的胜利,她不是在演顾盼,她就是顾盼。她定义了一种新的、属于这个时代的女性角色!”
与此同时,首日票房预售数据也出来了。
一千二百万。
在一个拥有沈彻这种顶流的电影里,这个数字只能算得上是“平平无奇”,甚至可以说是“不及预期”。
制片方的脸色有些难看。
庆功宴上,气氛也有些微妙。
“江柔,别太在意。”
王铮导演端着酒杯走过来,安慰道,“文艺片的票房发酵本来就慢,口碑最重要。”
江柔晃了晃杯中的香槟,脸上看不出丝毫的失落。
她看向不远处被众人围住的周聿。
他似乎还不太适应这种场合,眉头微蹙,但依旧挺拔地站在那里,像一棵固执的小白杨。
“王导,”她忽然笑了,那笑容自信而笃定,“别急。”
“票房的子弹,还得再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