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徐牧野的要求有点高
事实,正如徐牧野所料。
一个星期后,大野润又一次出现在了红旗汽修厂。
这一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
他的身后,还跟着两名同样西装革履,但神情严肃,气质明显不同的日本人。
那是从南泰三田技术部和采购部派来的专员。
测试结果,震惊了整个三田驻华办事处。
徐牧野给出的那四个样品,在经历了高温、高转速、强腐蚀性盐雾喷淋等一系列堪称变态的测试后,性能几乎没有任何衰减。
数据报告传真回东京总部,那边同样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课长亲自打来电话,语气前所未有的和蔼,指示大野润,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拿到这项技术。
大野润再次走进徐牧野的办公室时,腰杆挺得笔直,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得意。
他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谈判的绝对主动权。
“徐先生。”
他坐了下来,甚至还了二郎腿。
“样品的测试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现在,我们可以谈谈技术转让的细节了。”
“请把全套的技术资料,包括材料配方、热处理工艺、内部结构图纸,都拿出来吧。”
他的语气,带着一种施舍般的傲慢。
徐牧野像是没看到他那副小人得志的嘴脸,只是静静地看着他。
“大野先生。”
“我想,我们应该先谈谈合作的条件。”
大野润眉头一皱。
“条件?恢复你们海阳轴承厂的供应商资格,这不就是最好的条件吗?”
徐牧野摇了摇头。
“不够。”
“什么?”
大野润以为自己听错了。
“那个三级供应商的资质,我们不稀罕。”
徐牧野伸出两根手指。
“我们要二级。”
“直接进入三田的二级供应商名录。”
大野润身后的两名专员脸色一变,其中一个采购部的中年男人立刻用日语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大野润的脸色也变得难看起来。
“徐先生,二级供应商的要求非常严格,海阳轴承厂目前的生产线和管理水平,根本达不到标准。”
“那是我们的事。”
徐牧野打断了他。
“能不能达到,你们可以派人来审核。”
“除了资质,还有供货量。”
徐牧野的语气依旧平淡,但说出的话,却让在场的三田代表,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我们要求,每年的供货量,从原来协议里的两万套,也就是十六万个。”
“提升到,六万套。”
“总计,四十八万个轮毂轴承。”
办公室里,陷入了一片死寂。
针落可闻。
大野润的嘴巴张成了“O”型,半天都合不拢。
四十八万个?
他是在做梦吗?
他猛地站了起来,指着徐牧野,因为激动,声音都变了调。
“不可能!”
“这绝对不可能!”
“就算我答应给你这么多的量,你们小小的海阳轴承厂,能生产得出来吗?”
“你们有那么大的产能吗?”
他的质问,充满了轻蔑和嘲讽。
徐牧野的脸上,却露出了一丝笑容。
“那,就不用你管了。”
“我们能不能生产出来,是我们的问题。”
“你们三田,只需要保证,只要我们交出的货,质量过关,你们就必须全部接收。”
“这是合同条款。”
大野润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他确实没有理由去质疑对方的产能,合同只规定质量和数量。
可这个数量,实在太夸张了。
整个三田皮卡在华夏的生产基地,一年也用不了这么多。
不,不对。
大野润的脑子飞速转动。
他想起来了,三田汽车87年的全球总销量,预计会接近三百万辆。
光是皮卡车型,就有三十多万辆的庞大市场。
六万套,四十八万个轴承,看似很多,但如果覆盖所有皮卡车型,其实也只占了一小部分。
如果把这个技术应用到其他车型上……
这个念头,让大野润的心脏狂跳起来。
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功劳,正在向他招手。
如果他能促成这件事,别说课长,恐怕连部长都会对他刮目相看!
但是,这个要求太高了,他一个人根本做不了主。
大野润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这个条件,我需要向东京总部请示。”
“我需要打个电话。”
他指了指徐牧野桌上的那台黑色电话机。
然后,他又示意徐牧野和肖伟业。
“请你们,回避一下。”
徐牧野点了点头,站起身,和肖伟业一起走出了办公室。
门刚一关上,肖伟业就迫不及待地拉住了徐牧野的胳膊。
“厂长!四十八万个!”
他的声音都在发抖。
“这……这咱们的海阳轴承厂,就算把所有生产线都开了,不眠不休,也吃不消吧?”
“那不是要把它给撑死?”
徐牧野靠在走廊的墙上,从口袋里摸出一根烟,想了想,又塞了回去。
他淡淡地瞥了一眼肖伟业。
“谁告诉你,光要让轴承厂一家吃下来?”
肖伟业愣住了。
他的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
“那……那厂长你的意思是……”
一个大胆的念头,在他脑海里浮现。
“我们自己做?”
徐牧野摇了摇头,嘴角勾起一抹神秘的弧度。
他当然不会去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重资产投入。
他有他自己的打算。
办公室里,隐隐传来大野润用日语大声争辩的声音。
他似乎是在和电话那头的上司,进行着激烈的争吵。
这一等,就是快半个小时。
办公室的门依旧紧闭。
又过了半个小时。
大野润还在里面打电话,声音时高时低,充满了焦躁。
足足过了一个多小时,办公室的门才终于打开。
大野润走了出来,脸色有些苍白,但眼神里却透着一股压抑的兴奋。
“徐先生。”
他清了清嗓子。
“总部那边,经过慎重的研究,做出了回复。”
“四十八万个,太多了,暂时无法批准。”
“但是……”
他话锋一转。
“如果,你们的生产线能够通过我们的技术审核,并且能够保证按时完成生产任务。”
“我们可以给出的最高采购量,是三十二万件。”
“也就是四万套。”
“而且,我们现在,马上,就需要拿到全套的技术资料。”
“只有技术资料通过总部的最终审核,我们才能正式签署合同,授予你们二级供应商的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