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乒乓战
史海乒乓战
当前位置:首页 > 游戏 > 史海乒乓战 > 史海乒乓战·杏坛胶思

史海乒乓战·杏坛胶思

加入书架
书名:
史海乒乓战
作者:
捂脸君
本章字数:
4268
更新时间:
2025-06-09

酉时初刻,球馆北隅的古槐突然飘落书页,三十六片竹简自枝叶间旋转而下,在中央球台聚成杏坛的青砖小径。径边立着“学而不思则罔”的石碑,空气中浮动着朗朗书声与现代铅笔的石墨味。光光领着个背着书包的少年踏入球馆,少年手中的试卷被风吹得哗哗作响,错题处的红叉格外刺眼。

“老周,这是现世的小林同学,”光光指着愁眉苦脸的少年,“他被‘兴趣与应试如何平衡’的问题困得睡不着觉,想听听古人的解法。”老周摸出祖父的旧算盘晃了晃,算珠碰撞声中,孔子、墨子、朱熹、王阳明的虚影应声而至。

“小友莫急,”孔子身着深衣,执“因材施教拍”温言开口,拍面刻着“有教无类”,“某当年在杏坛,让子路学勇、冉有学政、公西华学礼,便是因才而教。你可曾想过,应试如‘六艺’,兴趣如‘游于艺’,何不相辅而行?”

“孔先生此言差矣!”墨子手持“兼爱拍”踏阶而来,拍面铸着“木工尺规”,“某之学派主张‘学必有用’,若兴趣不能经世致用,与‘屠龙之术’何异?小友当以应试为本,兴趣为末,如球拍之胶,主胶稳固,副胶增色即可。”

小林听得皱眉:“可我喜欢画画,但父母说会耽误学习……”朱熹抚着长髯,持“格物拍”上前,拍面刻着“循序渐进”,“小友须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应试如‘格物’,需扎实实打基础;兴趣如‘致知’,可在课余稍作调剂。若因兴趣荒废正业,便是‘揠苗助长’。”

“朱夫子此言虽善,却少了些‘心’的分量。”王阳明负手而来,“知行拍”上“知行合一”西字熠熠生辉,“某说‘心外无物’,若真心热爱画画,便可在应试之余‘事上磨炼’。譬如打球,握拍是基本功,挥拍是兴趣绽放,两者本就该在‘心’的主导下浑然一体。”

老周突然从袖中掏出个现代魔方,在手中飞速转动:“光光祖母当年说过,‘教育如调胶,没有固定配方’。你们看这魔方,每个面都是不同颜色,可转对了方向,就能拼成完整图案。”孔子点头:“老周此言妙哉!就像某的‘举一反三’,需应试与兴趣相互启发。”

“可时间不够用啊!”小林苦恼地抓头发,“每天写完作业就很晚了,根本没时间画画。”墨子闻言,从袖中取出木工墨斗:“某当年带弟子做器械,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讲究‘时短而效长’。小友可试试‘专注法’——应试时心无旁骛,兴趣时全情投入,如木工下料,精准方能高效。”

朱熹翻开《西书章句集注》,取出一张课程表:“某编注经书时,讲究‘次第分明’。小友可效仿‘schedule’(老周偷学的现世词),将时间切成小块,如‘卯时习文,巳时练画’,既不冲突,亦能兼顾。”王阳明则递过一本《传习录》:“小友不妨问问自己:‘画画于你,是逃避还是热爱?’若为热爱,自会生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

光光见小林眼神渐亮,趁机摸出母亲的“成长香囊”——内装现世的减压玩具、祖父的旧戒尺、古今课表碎片,撒向球台:“诸位先生看这香囊!戒尺是规矩,玩具是天性,课表是秩序。就像球馆的球拍,有的贴‘快攻胶’冲劲足,有的贴‘防弧胶’韧性强,关键看怎么搭配。”

孔子接过减压玩具把玩:“此‘捏捏乐’倒像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压力如球,捏扁了还能回弹。”墨子摸着课表碎片:“这‘番茄工作法’,竟与某的‘以时取事’不谋而合。”朱熹盯着戒尺叹息:“今之‘素质教育’,倒比某的‘八股取士’灵活许多。”王阳明则笑道:“小友若能‘事上磨炼’,画画亦可入‘心学’之境。”

此时,老周变戏法般端出碗冰糖葫芦:“光光母亲常说,‘教育不是填鸭,是给孩子的心灵撒糖’。来,尝尝这‘古今甜胶’——山楂是应试的酸,冰糖是兴趣的甜。”小林咬了一口,眼睛一亮:“酸甜搭配,竟比单吃更有滋味!”

“正是如此!”光光总结道,“孔先生的‘因材施教’是‘柔性胶’,墨先生的‘实用为上’是‘硬性胶’,朱先生的‘循序渐进’是‘中性胶’,王大人的‘知行合一’是‘弹性胶’。小林只需根据自己的‘球拍’(指个性),调配出最适合的‘胶面’。”

当最后一片竹简落在“杏坛”残纹处,古槐的枝叶间突然垂下彩灯,将“兴趣”与“应试”西字照得透亮。老周打开祖父的手记,新页上画着小林吃冰糖葫芦的场景,旁注:“吾孙以‘适’为胶,粘的不是破碎的选择,是成长的可能。昔年某观诸家论教,今日方知‘胶无定法,适口为珍’。”

是夜,小林在球馆发现半支毛笔与铅笔的拼合物,笔杆绑着祖父的旧布条,布条上绣着母亲的“平安”二字。老周说:“这是光光祖母做的‘古今笔’,当年她用它教现世孩童写‘兴趣’二字。”小林摸着笔杆,忽然明白,应试与兴趣本就不该对立,正如毛笔写诗意,铅笔绘现实,都是成长的工具。

次日清晨,小林在玉案发现一张“时间管理饼图”,旁边压着老周的字条:“某用朱熹的戒尺,换了你家书包的彩铅——杏坛的晨,该是计划本混着涂鸦本的味道。”他望向球馆外的朝阳,手中的笔在试卷背面画出展翅的雄鹰,鹰翼一边是“应试”的书本,一边是“兴趣”的画笔,在晨光中共同飞向远方。

球台上,孔子与墨子的对谈仍在继续,话题己从“教育方法”转到“如何让古今智慧在现世孩童的‘球拍’上共舞”。光光举起“时光拍”,接住了这记带着墨香与甜香的对拉,拍面上,祖父的戒尺、母亲的香囊、小林的涂鸦渐渐融合,最终凝练成八个大字:“成长如胶,各适其适。”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