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那坚固的房子的地基稳稳地固定好之后,曹有德这才凭借着手中的设计图纸,在其旁边精心规划出了好几个错落有致的地方区域。
整个宛如一方方正正的棋盘般的学校,呈现出一种规整而有序的模样。
前方赫然矗立着一个宽阔无比的大篮球场,那仿佛是一片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运动天地。
从前往后细细数来,加起来竟然足足有 6 个崭新的篮球框。
从大门口看上去就像是忠诚的卫士般守护着这片篮球场地。
而就在那校门的正对面,一条笔直的通道径直延伸进去,映入眼帘的便是那座被称为教学楼的建筑。
虽说它被冠以“教学楼”之名,但实际上也仅仅只是前后五排五间平平无奇却又宽敞至极的大房子罢了,足足有20多间房子。
然而,正是这看似普通的大房子,承载着无数学生们求知的渴望和梦想。
曹有德特意挑选了一个迎着初升太阳的绝佳地方来建造教室,使得教室显得格外明亮。
曹有德甚至能想到自已巡查的时候看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教室如同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让教室里弥漫着一种宁静而温暖的氛围。
孩子们坐在教室里,沐浴着阳光,聆听着老师的教诲,心中充满了对知识的向往和追求。
之所以会将教室特意对着大门,这其中蕴含着极为重要的考量。
正是由于这样的布局,能够有效地避免因光线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学生在观看黑板时可能会遭遇的困难。
要知道,充足且适宜的光线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视觉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倘若教室的朝向不是对着大门,那么很有可能在一天中的某些时段,阳光无法充分照射到教室内,从而导致学生们不得不面对昏暗的环境。
这不仅会让他们难以看清黑板上的字迹,还可能会对他们的眼睛造成潜在的伤害。
在那宽敞的大门口旁,有一个十分简朴的小房间,它专门供门卫使用。
门卫在这里可以履行自已的职责,守护着校园的安全。而与这个小房间相邻的,则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平房。
曹有德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将这个平房当作篮球以及其他教学工具等物品的储藏室。
在这里,各种篮球、羽毛球拍、乒乓球桌等教学用品都能得到妥善的存放,既方便了日常的教学使用,又能确保这些物品不会受到外界环境的损坏。
再看向另一边,篮球场的边缘处有着一片空地。曹有德可不会轻易地浪费这片宝贵的空间,他精心地盖起了几间房屋,将其作为教师办公室的备用场所。
这些备用的教师办公室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投入使用,为老师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办公环境。
而在整个区域的最后面,是曹有德特意留下来的教师专用房间,这里是老师们进行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的私密空间。
除了教师专用房间之外,还有厨房和公共小食堂。厨房为老师提供美味可口的饭菜,而公共食堂则是大家一起用餐、交流的地方,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
从整体上来看,这座学校处处都彰显着一种浓浓的实用风格。无论是教室的朝向设计,还是各个功能区域的划分和建设,都以满足实际需求为首要目标。
而围绕着学校的一人多高的土墙,更是为学校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和安全感,为了不让学校显得整个场地都是土坯房的颜色。
曹有德还费了不少功夫弄了好些树在围墙周边种植起来有了绿色植物的点缀,整个学校才好看不少,不会远远的看下去,就像一个土黄色一样。
同时在大门口不远处直面篮球场好友的还特地做了一个旗杆和升旗的台阶,这样一来完全就有了后世学校的形象。
不过随着房屋渐渐成型,曹有德的头疼问题也来了。要建立一个学校不仅需要场地需要老师。以及大量的后勤物资保障毕竟不能不让老师吃饭。
场地的话还好说,整个敕勒川的土地多的是要牧场已经批给了曹有德。
而老师们也好说,可以从已然抵达的和即将接踵而至的第二批知识青年当中去进行精心挑选的老师。
倘若再算上老许的话加上自已代理校长。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勉强也就能够凑齐所需的师资力量啦。
至于那些教材方面呢,也完全可以经由李主任从教育局里想方设法地弄来一批。
如果实在是难以办到的话,那就干脆自已亲自动手去编写。首先可以先编撰出一些较为简单且日常经常会用到的识字类教材便已足够啦。
然而,唯独让曹有德感到极为头痛的便是究竟该如何去切实保障学校里各位老师的日常生活。
这可不是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吃喝穿戴以及居住等这些层面的问题呢,其中还涵盖着老师们理应获得的薪资待遇啊。
毕竟想要马儿跑就必须要马儿吃草,就算一个老师教两三个也得十几个老师才行啊。
这二十多间房屋,每一间都已然被提前预估到了,曹有德那是打算将整个敕勒川生产队的适龄孩子全都囊括进来并让他们前来入学就读的。
这样他就可以拍着胸脯说整个敕勒川这片生产队里的儿童都实现了100%的入学率,这可是政绩呀。
而且房子这类事宜通常都是得预先留出足够充裕的数量才行。否则的话,等到后续要是想要再进行改进完善之类的工作,那可就着实会变得相当麻烦。
曹有德建设这个学校可不想只把它做成一个简单的小学。
毕竟他跟牧场这边怎么也扯上体制工作,正儿八经的铁饭碗但这个铁饭碗是李主任给他端的,一旦自已没做好不仅在李主任面前丢了脸而且成绩也不好看,所以曹有德的胃口真是变得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