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期日益临近,陈府上下一片忙碌,每个人都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丫鬟婆子们忙着打扫房间、布置婚房,小厮们则忙着搬运物品、装饰花轿。整个陈府热闹非凡,人来人往,仿佛天上的浮云一般,络绎不绝。
迎亲的船只需要精心装扮,船身要漆成金碧辉煌的颜色,船帆要绣上华丽的图案,船头还要挂上红灯笼,以显示出喜庆的氛围。马匹也不能马虎,它们的皮毛要被洗刷得油光铮亮,马鬃要梳理得整整齐齐,配上精美的马鞍和缰绳,显得威风凛凛。轿辇更是重中之重,必须要华贵美丽,轿顶要用红色绸缎覆盖,轿身要雕刻精美的花纹,轿帘要用金丝线绣制,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场盛大的婚礼。
而婚礼当天的宴席更是不能含糊,陈府特意派人到广州各地采购了各种山珍海味,有鲍鱼、鱼翅、海参、燕窝等等,这些珍贵的食材将被烹饪成一道道美味佳肴,让宾客们大饱口福。
终于,下聘的日子到了。这天,陈府的大门口张灯结彩,喜气洋洋。一辆辆装满聘礼的马车缓缓驶入,车上的珍珠玉器、翡翠玛瑙、金银装饰等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还有各种颜色鲜艳的头面,以及白花花的银子、金灿灿的金元宝,外加字画古玩、良田铺子等等,可谓是应有尽有。这些聘礼一台又一台地被抬进了县令府衙的大门,场面十分壮观。
在这个热闹忙碌的日子里,陈府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就是李氏远房亲戚顾氏。从辈分上讲,顾氏和李氏属于同辈人,李氏应该称呼顾氏为姐姐。因此,陈府的所有人都称顾氏为顾姨妈。
顾姨妈是李氏远房舅姥爷家的孙女,住在乡下,去年家乡遭遇了蝗灾,庄稼颗粒无收。这特大天灾对于本来并不富裕的乡下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为了生存,人们把山上的树皮草根都吃光了,家境殷实的人家买卖房卖地,家庭困难的人家只能卖儿卖女,甚至漂泊流浪外地沿街乞讨。在村中,顾姨妈的家境还算比较殷实,去年卖了三亩地,买了一点粮食才不至于让一家人饿死,今年虽然有了一点收成,生活稍微好了一点,但是还是捉襟见肘,相当困难。村里人外地有有钱人家亲戚的,都选择投亲靠友赖以度日。这不,顾姨妈就想起了在城中做县丞夫人的远房妹妹李氏。于是借着李氏的大儿子小武结婚的事宜,来走访亲戚了。
顾姨妈带着儿子小健来到了李家,先是拜访了李氏。李氏是一个心善之人,平常看着生活困难的人总是能帮就帮,何况顾氏是她的远房表姐,更没有推辞的理由了。在说了一会儿话了解了顾氏的情况后,李氏就带着他的表姐拜访了老太太。谁知老太太竟和顾姨妈非常的投缘,一见如故。能说会道的顾姨妈给老太太讲了很多农村的趣事,引得老太太哈哈大笑。她们谈天说地,相见恨晚。老太太当天就拍板让顾姨妈在陈家多住些时日,用老太太的话来说就是:亲戚们不常走动都生疏了。你难得来一回就多住些日子吧。叫太太陪着你到城里面逛一逛,多见见世面。一不忘枉走动一回。
接着就吩咐丫鬟彩云让下人们给顾姨妈收拾一个院子出来。顾姨妈也顺手推舟,就带着他的儿子小健在陈府住了下来。
顾姨妈的儿子小健八岁了,长的倒也白净,听说还念了一年的私塾,是个机灵的小伙子,嘴又甜,见到人总是爷爷奶奶伯伯婶婶哥哥姐姐的叫着,非常讨喜,哄得陈府中的丫鬟婆子都非常喜欢他。老太太也十分喜欢顾姨妈的这个儿子。于是她对楚楚说:
“你的三个哥哥年龄都大了,且都在望城学府上学,平时难得有时间回来。你总是孤零零的也没个玩伴。这下好了,小健和你年龄相仿,可以和你做个个伴了。”
听了老太太的话,小健立马起身拉着楚楚的手叫了声妹妹。说也奇怪,楚楚对待别人时,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可对小健却是热情的要命,跟在小健的身后去抓蟋蟀,玩蛐蛐,掏鸟窝,踢毽子,玩的不亦乐乎,整天哥哥,哥哥的叫着,仿佛对待亲兄长一般。小健也是像亲哥哥一般,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呵护着楚楚,不让他受到一丝的伤害和委屈。
李氏由于顾姨妈的到来,小武婚前准备的诸多繁琐事宜都迎刃而解,遇到难题也有个商量的人。关于婚礼的菜单的布置,人员的挑选以及房间和院子的设置等等,都是由顾姨妈负责的。这段时间,李氏感到清闲了很多。因此,李氏对顾姨妈也非常的满意。巴不得,她在自己家里面能多住些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