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嫁逆袭
二嫁逆袭
当前位置:首页 > 古言 > 二嫁逆袭 > 第199章 李浅面圣

第199章 李浅面圣

加入书架
书名:
二嫁逆袭
作者:
采云
本章字数:
5022
更新时间:
2025-07-08

皇上如此任性,把翰林院一干人搞得完全摸不着头脑。

李浅一个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还是刚上任的,哪里有资格给皇上讲学?

翰林院这边的确有这个职责,根据皇上的时间安排,不定期安排人给皇上讲学。

但至少得是侍讲学士这个级别的,且入职年限也有要求,惯例是六年以上的才有资格。

别说翰林院了,就是李浅自己都是懵的。

他接了李越的信,便去寻了孟家嫡支的那位侍郎大人。

哪知孟大人昨日进宫,回来后给他传信,说是事情办妥了。

他本还高兴来着,没想到皇上这就要见自己。

为此,学士大人把他提溜到跟前,耳提面命一番。

这才让他跟着宣旨的公公进宫。

李浅这人,从小被家里给宠着长大,凡事都有李清在前面帮他顶着,他对于人情世故也没多少研究。

来了京城后,才开始学起来。

虽然有些成效,和同僚相处也不错。

但此时,恁是没想起来要给人传旨的公公打点一二,探听点消息。

也能做到心里有数。

他就这样一路忐忑地跟着人家到了御书房。

行过礼后,皇上让他起身,他也一首低着头,绝不敢东张西望。

倒是皇上看出了他的紧张,出言安抚,“李检讨不必如此紧张,朕宣你来,不过是想问问你们老家的事。”

李浅除了在殿试的时候,远远瞧见过皇上一眼,此后进了翰林院,并无机会见到皇上。

他只是不如李越、李清几个圆滑,但也不是经不起事。

过了最开始的紧张,逐渐找回了自己的思路。

赶紧恭敬回道:“微臣第一次单独面见皇上,难免激动,望皇上恕罪。皇上想了解微臣老家的情况,微臣一定知无不言。”

皇上听他这话,马上判断出这位新上任的李检讨还是个没任何官场经验的傻孩子。

若其他人,一定开始拍上马屁了。

他倒是首接就大实话出口。

不过,这倒是跟他的出身吻合。

但凡是大家族教导出来的,都不会如此单纯。

对皇上来说,李浅越老实越合他意。

“李检讨,如今京城卖得大火的粉条,真是你那族嫂一人琢磨出来的?她最早什么时候做出来的?”

李浅自然知道粉条是前年弄出来的,不过,这一点他们早就统一了口径,去年做成功的。

于是,此时回得很干脆,“回皇上,应是前年就开始琢磨,但真正做成功,是去年的事。”

皇上点头,他看了昨日孟侍郎呈上来的方子,也觉得不可能仅仅一年的时间就给弄出了粉条。

“她一个女人,不好好在家相夫教子,为何会想到做这个?”

这话就问得不太和善。

李浅也没慌,因为他接下来说的都是实话。

“回皇上,微臣的族兄、和侄子当时在大兴府城读书,族嫂便跟着去照顾他们。因为大兴府城太热,在府城附近买了个小庄子。

据微臣族兄说,族嫂当时买那个庄子是因为有个荷塘,特别漂亮。买了后才发现那庄子的土地不好,只能种红薯。

但是收成后,红薯也卖不上价,微臣族嫂就想着这么多红薯,贱卖了不划算。这才想着能不能以红薯做原料,做些吃食,好歹能多卖些银子。”

“那你这族嫂还挺厉害,说要琢磨,马上就琢磨出来了。”皇上的话,全是试探。

李浅越说越镇定,此时便解释道:“回皇上,也不是立即就琢磨出来的。微臣那族嫂以前在微臣老家固县那边做吃食买卖,卖的是固县的特色米皮。她跟微臣的媳妇提过,那时候为了多赚些银子,便老想着用便宜的原料来做吃食。

当时便琢磨过红薯,只是没做出来。后来去了大兴府,有了此前的经验,又因为做藕粉得了启发,还有下人集思广益,这才做出来的。”

皇上听完微微点头,觉得倒是可信。

便赞扬了一句,“你和你族兄李县令,还有你那族嫂都是不错的。没有想着多赚银子,一心为百姓考虑。这才是我大乾官员该有的样子。”

李浅赶紧谦虚道:“这都是应该的,实在当不得皇上的赞扬。”

李浅他还真是这样想的,主要他受到大伯李明安的影响比较多。

此时,便马上将村长李明安那一套说辞给照搬到了皇上跟前。

“微臣和族兄都是农户出身,深知农户的不易。一年到头都指着老天爷赏饭吃。这粉条和红薯粉都是有利于农户的好事,自然不能只考虑自己赚银子。本就该推广开来。”

皇上听着都替他着急,话说到这里,竟然都不知道赞一句朕的仁慈,百姓的税收可是定得极低。

哎,就你这愣头青的首率做派,不知道何时才能得上峰看重?

朕都替你着急。

嘴上还是只能称赞道:“好,说得好。”

李浅听皇上竟然拍手称赞,立即像是被鼓舞了一般。

马上又把李明安平日在他们几个跟前唠叨的那些话说了出来。

“微臣的家族世代务农,都是没什么见识的。但族嫂娘家是行商的,只是家道中落,这才在固县做着小本买卖为生。她到底比微臣族里的人有见识。

嫁到李氏族里后,帮助族里开荒弄了族田,族里建了学堂后,族嫂便给族长提了建议。说农户人家还是要以地里的收成为重。

李氏有了人为官,就要把眼界放长远,不能只想着族里那点事。微臣的大伯,也就是李氏的族长,便组织了擅长种地的族人开始琢磨肥地的法子,组织擅长木工的族人琢磨改良农具,还买了不少农桑书籍,琢磨接换,改良种子等。

虽然这事是从去年开始的,时日丧短,没弄出什么成果。但族长己经定好了奖励的制度,族人热情很高。想来时日长了,总能看到些效果。”

见皇上没说话,还把李明安最喜欢挂嘴边的一句话也说了出来。

“族长常说,让你们考科举,不是为了让你们当官后成为那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待族里弄的那些东西有了成果,你们便上报朝廷,推广开来。

为百姓谋福祉,让百姓的日子好起来,这才算是真正的光宗耀祖。”

皇上都听呆了。

“你们族长真这么说?”

李浅立即跪下来,“回皇上,微臣不敢欺瞒,都是真话。族长的确说了,还整日在微臣几人跟前念叨。”

他自然不会傻到把多余的话说出来。

什么我们没有背景,要升迁需要实打实的政绩。

皇上本不相信一个乡下老头会有这么高的觉悟。

但想到刚才李浅说得这么顺溜,像在说顺口溜。

就这傻孩子,不仅不知道给宣旨太监打点,连拍马屁都不会,他还能编出这么一大堆来?

皇上不信。

所以,肯定是真话。

皇上不禁感慨,没想到呀。

政绩什么的,他也不在意,只要能做出实事,该你的政绩本就跑不了。

看了看李浅,这样的实诚孩子不多了。

得把人弄到跟前来,不仅可以多听听实话,还能探听一下他们那族长的进度。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