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七年,金风送爽,龙江码头仿若一片翻涌的彩色海洋。朱棣龙袍猎猎,率百官与各国使节亲临,目光灼灼,凝视着江畔那艘宛如钢铁巨兽的蒸汽动力宝船。此船经墨渊改良,今日即将迎来震撼世人的试运行。墨渊身着墨家标志性的青黑色锦袍,腰间青铜机关盒泛着幽光,苏瑶身姿绰约,与他并肩而立。一旁,墨行云兴奋得小脸通红,小手紧紧拽着父亲衣角;墨如玉则紧紧拉着母亲的手,灵动的眼眸中满是对未知的好奇。
“墨卿,今日朕定要大饱眼福!” 朱棣笑声爽朗,言语间满是期待。墨渊身姿挺拔,恭敬行礼:“陛下放心,臣必不辱使命!”
吉时一到,墨渊果断挥手,工匠们如训练有素的士兵,迅速各就各位。蒸汽机铜管中白气喷涌而出,低沉雄浑的轰鸣声由远及近,似远古巨兽的咆哮。宝船螺旋桨缓缓转动,带起层层水花。郑和身着蟒袍,稳稳立于船头,手中令旗高高举起。在如雷的欢呼声中,宝船缓缓驶离码头,驶向广阔的江面。
“启禀陛下!船速己达每刻一百五十丈,航向稳定!” 工部侍郎的声音激昂有力,穿透热闹的人群。朱棣微微点头,目光始终紧随着宝船的航行轨迹。
宝船行至江心,墨渊下令启动辅助蒸汽炮。刹那间,一声巨响震耳欲聋,船舷处数道水柱如蛟龙出海般喷射而出。宝船如离弦之箭,速度骤然提升,江面上白浪滚滚。各国使节见状,纷纷起身,瞠目结舌,惊叹之声此起彼伏。
“此乃墨家‘怒涛阵’,可助宝船冲破逆风!” 墨渊声音洪亮,转头看向苏瑶,眼中满是自豪。苏瑶嘴角上扬,轻声说道:“夫君,你瞧,如玉正在调配药剂,预防蒸汽烫伤。”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墨如玉在船尾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将特制的防烫药膏分发给工匠。
墨行云突然指着远处的商船队,兴奋得又蹦又跳:“父亲,商船队在向我们致意!” 众人放眼望去,海平线上数十面白帆纷纷降下,向宝船致以崇高敬意。郑和在瞭望台上挥动令旗,回以大明特有的三旗礼仪。
宝船环绕商船队一周后,稳稳停靠回码头。朱棣大步登上宝船,伸手抚摸着船舷处的蒸汽装置,赞不绝口:“墨卿,此蒸汽机当真神奇!朕恩准下次航海计划,另拨黄金万两!”
文官集团的代表们面色各异,户部侍郎刘瑾挤出一丝笑容,语气略显生硬:“墨大人的奇思妙想,实在令人钦佩。” 墨渊谦逊一笑:“刘大人谬赞,这不过是墨家机关术的冰山一角。”
当晚,奉天殿内灯火辉煌,朱棣设宴庆祝。宴席间,琉球使者举杯,言辞恳切:“天朝上国之威,今日得见!琉球愿永为藩属,岁岁朝贡。” 其他国家使节纷纷响应,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墨渊望着在宴席旁热烈讨论机关术的墨行云,以及为工匠治疗小伤的墨如玉,心中暖意涌动。他轻声对苏瑶说:“瑶儿,咱们的儿女,定能将墨家智慧传承下去。” 苏瑶微笑着,将头轻轻靠在墨渊肩上:“夫君,不管未来怎样,我们都携手同行。”
随着蒸汽宝船的轰鸣声传遍京城,大明的国威在辽阔海疆与百姓生活中深深扎根。墨渊与朱棣的理念,在蒸汽与波涛的交织中,达成了新的默契。这场朝堂纷争,也在这辉煌成就面前,暂时落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