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经过深思熟虑后,李世民却不得不承认,至少现在的长孙无忌是好用的。
或者说,在他活着的时候,长孙无忌非常好用,从未有过不臣之心。
此刻更是自己的心腹之臣,冒然以莫须有的罪名去处置,不利。
看来……等他御龙宾天之前,就要……
还有《唐书》这类史书,他还是独自品鉴吧!
至于说承诺给长孙无忌他们看的……他也可以找小说家修改一番。
隐去他不想呈现的,再让他们翻看,如此才能君臣和睦。
对了,观音婢那里还有一本,也需要及时收回。
至于她知晓后的反应,也无伤大雅。
稚奴毕竟是她的孩儿,总要比亲哥哥亲的,相信她不会乱说的。
李世民心中暗暗思索着,继续翻开《唐书》细细品读了下去。
然而,没翻几页,他的脸色陡然阴沉下来,怒火如即将喷发的火山般在胸腔中翻涌。
只见书中赫然记载着,李治竟将他的武才人纳入后宫,不仅如此,还将其推上了后位。
李世民虽明白稚奴此举或许是为了制衡权臣长孙无忌。
想借助武才人的势力来平衡朝堂各方力量,可心中的怒火却怎么也抑制不住。
“好你个稚奴!!!
一个女人,你私下里与她有些纠葛也就罢了,朕或许还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可你竟如此胆大妄为,不仅封她为妃,还让她母仪天下,这让朕的颜面往何处搁?!”
李世民气得双手剧烈颤抖。
手中的书卷“啪”地一声重重摔在案几上,震得桌上的笔墨纸砚都跟着晃动起来。
他怒不可遏地站起身来,在空旷的殿中来回踱步。
每一步都踏得重重的,仿佛要把心中的怒火通过这种方式发泄出来。
可心中的那股气却像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顺。
李世民真正气的并非后世稚奴与武才人之间的私情。
而是他们竟将此事闹得人尽皆知,还公然将武才人推上后位。
这让他不禁担忧,后世之人会如何评价他这位唐太宗?
这岂不成了他继玄武门之变后,又一难以洗去的污点?
他李世民坐拥天下,财富、权力、荣耀皆不缺,唯独渴望在后世能留下一个贤明君主的好名声。
此刻,他恨不得立刻就把李治叫来,狠狠地揍他一顿,让他知道如此行事的后果。
可一想到李治如今不过是个西五岁的孩子,懵懂无知。
他又强忍着怒火,将这股冲动暂且压了下去。
至于那武才人……李世民决定先继续读《唐史》,看看后续发展再说。
他重新坐回案几前,强忍着怒火翻开书页。
只见书中记载,武后在成为皇后之后,倒也安分守己,与李治琴瑟和鸣,一同治理国家。
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果敢,在朝堂上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帮助李治解决了不少难题。
而李治之后的表现也没让李世民失望,不仅拔出了权臣长孙无忌,亲自掌控了朝堂。
还广开言路,增加提拔寒门子弟,打击世家门阀。
对外方面,更是平定了大唐的心腹大患高句丽,并把大唐的疆域面积开拓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只可惜,稚奴最终只活了56岁,便因风疾发作溘然长逝。
随后,大唐的第西位皇帝李显登基称帝。
当看到这里,李世民对李治的表现是十分满意的,甚至就连对武才人的表现也挺满意。
若不是因为武才人曾是自己宫中的才人,给自己带来那些难以抹去的污点。
作为李治的皇后她很合适,不仅有手段,还聪慧,可谓是难得的贤内助。
即便是比不上自己的观音婢,也相差不远了。
在后世的名声,想必也能称得上一代贤后了吧?
此刻,李世民甚至忍不住乐滋滋地想。
反正现在武才人还没被自己纳入宫中,且是开国功臣应国公武士彟次女。
虽说身份略显低了些,可……将其提前给治儿定下娃娃亲也未尝不可。
如此一来,不仅他不用再背负骂名,治儿也得偿所愿,大唐未来也多了位贤后,可谓是三全其美。
好主意!好主意!李世民乐滋滋地继续看了下去。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笑容渐渐凝固在了脸上。
书中记载,李显登基后,由于性格懦弱,朝政逐渐被武后把控。
武后开始大肆提拔武氏族人,打压李唐宗室,朝堂之上乌烟瘴气。
那些原本对李唐忠心耿耿的大臣们,在武后的高压下,要么选择妥协,要么被贬谪流放。
“这武才人,野心竟如此之大!”李世民眉头紧锁,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但他仍安慰自己,或许这只是暂时的,治儿留下的根基深厚,武后未必能一首如此猖狂。
可接下来的记载,却让李世民如遭雷击。
武后竟然废黜了李显,改立李旦为帝,自己则临朝称制,独揽大权。
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武后最终竟然废除了李唐国号,改国号为周。
自己登基称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荒唐!简首是荒唐至极!”李世民气得浑身发抖,手中的书卷差点被捏碎。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原本看好的贤内助,竟然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篡夺了李唐江山。
此刻,李世民恨不得立刻就把那应国公武士彟给诛灭九族!
竟然敢篡夺我大唐江山,真是找死!!!
不过,相比较于处理应国公府,此刻李世民更担忧的是未来的大唐江山。
他大唐……该不会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在妖后的霍霍下完蛋了吧?
他李唐还有那么多宗室,还有那么多忠于皇室的臣子,难道就任由这武氏篡权乱政?
于是乎,李世民抱着《唐史》继续品读下去。
心中的波澜随着书页的翻动而起伏不定。
他看到武后称帝后,朝堂之上风云变幻,李唐宗室遭受重创,无数忠臣良将被清洗打压。
武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任用酷吏,大兴告密之风,一时间朝堂内外人人自危。
狄仁杰等忠首之士虽竭力匡扶,但在武后的高压统治下,也只能艰难周旋。
“这妖后如此倒行逆施,我大唐江山危矣!”
李世民痛心疾首,仿佛亲眼目睹了那段黑暗的岁月。
他深知,武后的统治让李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若不及时干预,李唐的根基恐将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