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风云万亿帝国下的家族荣光
沈氏风云万亿帝国下的家族荣光
当前位置:首页 > 言情 > 沈氏风云万亿帝国下的家族荣光 > 第四十四章 光影帝国的崛起与行业重构

第四十四章 光影帝国的崛起与行业重构

加入书架
书名:
沈氏风云万亿帝国下的家族荣光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3350
更新时间:
2025-04-30

2019年3月28日,京城的天空格外澄澈,位于五环内的星宁影视大厦B座前,巨型量子屏幕循环播放着震撼的宣传片。沈知意身着墨色刺绣西装,站在红毯尽头,身后是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三位中国影视界的传奇人物——此刻,他们同时接过星宁影视子公司副总的聘书,镁光灯瞬间将现场照得如同白昼。

"沈总,这是影视行业从未有过的阵容!"财经记者举着话筒挤到前排,"50亿的启动资金,三家子公司各20亿,如此大手笔的投入,您的目标是什么?"沈知意的目光扫过大厦玻璃幕墙上流动的科技光影,语气坚定:"我们要打造的,是一个将文化底蕴、科技力量与人文关怀融为一体的全新影视帝国。"

当天下午,星宁影视的招聘通道正式开启。不同于传统影视公司的"颜值至上""流量优先",招聘页面的置顶条款赫然写着:"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年龄不限,品德考核占比60%;片酬为传统行业2 - 3倍,但需参与科技知识培训与文化素养课程。"这条招聘信息如同巨石投入深潭,在网络上激起千层浪。

"这是要让高学历人才占领影视圈?"某娱乐博主在首播中分析,"但看看人家的待遇——刚入职的编剧就能拿到3万月薪,主演片酬上不封顶,还能参与星宁集团的科研项目体验!"评论区瞬间被挤爆,有清华文学博士留言:"终于等到能把专业知识和影视创作结合的机会了!"也有横店群演酸溜溜地说:"没学历连当群演的资格都没了?"

在筹备中的星宁影视基地,施工现场一片繁忙。量子建造机器人以毫米级精度搭建着巨型摄影棚,这些棚顶采用的是星宁自主研发的全息投影材料,能模拟出从古代战场到未来星际的任何场景。"我们的拍摄不需要绿幕,"项目负责人向媒体展示设计图,"演员站在现场,就能与虚拟角色实时互动,连光影反射都是真实的。"

陈凯歌在自己负责的子公司里,正与科研团队探讨新剧本《量子长安》。"我想把唐代的科技智慧与量子计算结合,"他指着全息投影中长安城的3D模型,"但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技术问题——如何用古代机关术实现量子纠缠?"科研人员立刻调出算法模型,现场展开头脑风暴。这种导演与科学家的跨界合作,在星宁影视成为常态。

随着筹备工作推进,星宁影视的首部作品《天穹之上》正式官宣。主演名单让全网震惊:既有北影科班出身的实力派演员,也有中科院的天体物理学家;更夸张的是,总编剧竟是一位获得过雨果奖的科幻作家与北大历史系教授的组合。"我们要让观众知道,"沈知意在发布会上展示预告片,"一部好作品,需要的不仅是演技,更是知识的沉淀与创新。"

传统影视行业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某老牌影视公司的老板看着自家股票连续跌停,欲哭无泪:"以前砸钱请流量明星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现在观众根本不买账了!"更有导演抱怨:"星宁把行业标准抬得太高,我们拿什么跟他们竞争?"

但沈知意的布局远不止于此。她宣布成立"星宁影视公益基金",从每部作品的收益中提取10%,用于资助贫困地区的艺术教育与科学普及。在偏远山区的小学里,孩子们戴着星宁捐赠的VR设备,通过影视短片"游览"故宫、探秘量子实验室;而在城市的科技馆,星宁出品的科普纪录片场场爆满。

网络上,#星宁影视改变行业#的话题持续霸榜。网友们自发整理出星宁与传统影视公司的对比表:当别家剧组为演员轧戏、替身问题头疼时,星宁的演员在片场讨论量子物理;当流量剧靠炒作热搜维持热度时,星宁的作品用硬核科技知识引发全民学习热潮。某教育专家在访谈中感慨:"这不仅是影视行业的革命,更是一场文化与教育的革新。"

2019年盛夏,星宁影视基地正式落成。开幕式上,沈知意站在能容纳万人的主摄影棚中央,看着头顶的全息穹顶投射出浩瀚星空。她的手机震动,传来财务报表——启动资金己吸引300亿社会资本跟投,三家子公司的项目预约合作方排到了三年后。"这只是开始,"她对着镜头微笑,"我们要用光影,为这个时代留下真正的精神财富。"

此刻,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无数年轻人正抱着专业书籍苦读。他们知道,一个属于高学历、高素质影视人才的时代,己经到来。而沈知意,正以武则天后人的魄力,在文化与科技的交汇处,书写着新的传奇。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