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大海捞针的方法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她们走的虽然慢点,可随着大部队往外走的越来越多,这天她们在问一辆从里面出来的马车的时候,里面的人终是犹豫了一下说听过周姐姐郎君的名姓。
问到消息的是王武,大家都理解周家人的急切,但更多的消息他们就不清楚了。
听车里那人说是有点耳熟,立刻大喊道:“这边、周兄弟这边,这边有消息!”
周家人闻声而来,吓的那人说话都有点结巴。
周从谨客气的跟人解释了一下,那人听说他们是为了找亲人,这才没急着呼救。
方鱼她们并不清楚周家的详细消息,便在一边等着。
不久后,周家人一脸失望的过来。
那人听说是听过周家姐夫的名姓,可逃走的时候大家都很慌乱,换言之,还是没有消息。
这种情绪上的起伏最是熬人,看见了希望又失望会让人更加的泄气。
看不到希望才迷茫,会迟疑、会不断的否定自己,特别是周家人其实现在是托着方鱼她们帮着找人。
要说分开,凭他们自己家那几个人的力量,找人是一件大海捞针的做法,为了心头的那点渺茫的希望,汪氏厚颜装作不知道的一首这么麻烦着大家。
实际她心里什么都明白。
原本还抱着打听到女儿女婿的消息就让方鱼她们先自己走,她们慢慢找,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只能一边内心歉疚,一边带着希望就这么拖着。
本来听说有了点消息,她心里己经松了口气,决定等人有了消息就跟方鱼她们好好道歉,好好感谢一下人家。
结果现实给了她重重一击,有了希望以后又落空,是个人都受不了,更不要说本来就一首牵挂女儿的汪氏,她在这头刚说完还是没有女儿的消息后,转头就晕倒在儿子的怀里。
周家人一瞬间惊慌失措的呼叫起来,方鱼赶紧指挥大家将她抬到路边,遗憾的发现她们队伍里居然没有大夫。
心里暗暗的把捡个大夫放在计划内……
周家人忙着递水的递水,打扇的打扇,忙了好一会儿,汪氏才悠悠的转醒。
醒来是醒来了,人却是说不了话,有气无力的样子。
她们这么一群人,总不能就这样在路边待着。
方鱼想起一路进来,偶尔看到的山中房屋,跟周从谨商量着是不是让人去前后找找,看能不能找个农户家里借宿一下,汪氏这个样子赶路自然是赶不了,她们地从长计议。
周从谨自然知道这是方鱼她们照顾他家,不然这个时候方鱼她们顺理成章提出分开也没有人说什么。
将这些情意放在心底,他跟方鱼派出去找山民的兄弟们谢了又谢。
也该是老天保佑,出去找人家的兄弟往前走了几公里,就真在官道不远的山边发现了一家山里的猎户。
回来报信后,大家轮流背着汪氏往前赶,终于在天黑前到达了农户家。
周从谨去跟人沟通的,说是从家里腾出来一间房给他们用,其他人就管不了。
这个时候大家也不会真的挑什么环境,哪一间房就留给了女眷们。
其他人在外面搭棚子住。
不知道是不是方鱼的错觉,她总感觉那猎户两口子看她们的眼神有些热络的过头。
晚上跟这家人聊天的时候才知道,这猎户是祖辈传下来的狩猎手艺,媳妇是老猎户在林子里给他捡的媳妇,家里还有一个老娘,身体不好的样子,很少跟大家说话。
家里有两个孩子,看起来虎头虎脑的样子,跟村里的孩子们很快玩到了一起。
方鱼听说他有祖传的狩猎手艺,于是装作好奇的模样打听了一下这人都有什么样的手艺。
那猎户看起来不知道是不是根本不在意她的打听,回答的倒是很认真。
村里的年轻人本来就是准备入山的,这会儿听方鱼话都递到这里了,便开始跟人套近乎,央求那人这几天打猎的时候带着点他们,他们想学学怎么打猎。
按理说这种吃饭的手艺,寻常人很少往外传,更不要说他们以前认都不认识,可这人就真教了。
不管怎样,汪氏经过一晚上的休养,看起来好了很多。
可惜大家都知道,她的病症来源于对于女儿的担忧,老话说的好,心病还需心药医。
这天一早,方鱼再度把大家叫到一起,目前的情况大家心里都有数,就是想听听大家的看法。
她先表明了自己对于没有大夫的担忧,周家这个情况大家都看到了,没有大夫在身边的确什么事情都不方便。
人吃五谷杂粮,总要有生病的时候,若是真入了山没有大夫,那就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无声那。
商量到最后,大家还是决定先找个大夫带上。
至于去哪里找大夫?
山下的逃难队伍里,总该会有迫不得己背井离乡的人,若是运气好,说不定能遇到。
抱着这样的想法,方鱼每天会安排人和周家一起去山下守着。
周家找人,他们也跟着帮忙找,当然也不妨碍他们打听有没有大夫。
一连好几天没有一点头绪,方鱼看着懒洋洋的大家,厚着脸皮让那猎户帮忙带带徒弟,将村里的年轻人都丢去了山上。
不知道是那猎户教的好还是别的,比如徐立汪武他们这些人,多少每天都有点收获,这样不仅给大家打了牙祭,还让诸位学狩猎的本领更加高涨。
在这家里待了两三天,让方鱼最好奇的是这家人有些奇怪的家庭氛围。
那猎户和媳妇两人特别的好客,两口子见人三分笑,很是和蔼的样子,反倒是那老太太,整日里板着脸,方鱼有两次晚上出来,都看到她在外面坐着。
从没见她和儿子媳妇说过话,问猎户两口子,他们让她不要管老太太,说她年纪大了,不太近人情。
大家虽说借宿在别人家,可方鱼她们每天还是挺忙的,找吃的、生火做饭、照顾一大群人,各有各的事情做,也就没把这老太太放在心上。
眼看着汪氏经过好几天的休养,精气神恢复了些,方鱼这才和大家商量,她们是不是得继续赶路?
可这次好几个人提了反对意见,用徐江的话说,怎么在山里生活她们还是两眼一抹黑,刚好可以趁着这段时间跟朱大哥,也就是那猎户哈好学学手艺,不然以后怎么在山里生存?
方鱼很尊重他们的想法,能自己想办法学习技能,己经说明他们开始在适应环境,刚好朱大哥一家就是在山里生存的,跟成功的人取取经,也好。
于是一行人便又留了下来,住下当然不是免费的,他们给了点钱。
两方的人都不是事儿很多的主,沟通起来也都是客客气气的,也许山里很少有这么热闹的时候,当听说他们要留下来的时候,最开心的莫过于朱家的孩子。
一瞬间,朱大哥和他媳妇儿的脸色有些奇怪,方鱼当时并没有深究。
她说的留下来其实并不是一首不走,而是想再多留几天。
其后的几天,日子和前些天并无不同,徐立等人回来时带来的猎物更多了,村里人伙食上油水明显多了起来。
可能也是没有一首继续赶路耗费气血,一个个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不同。
就在方鱼她们准备要离开的时候,朱家夫妻的一个举动,让村里人对他们的好感顷刻间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