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要酿醋?”徐婶儿有些吃惊的看着方鱼,仿佛第一天认识她似得、
“怎么了?”方鱼有些不解,为何徐婶儿反应会这么激烈。
“我们什么都没有,能弄的出来吗?”她明显有些怀疑。
其实也不怪徐婶儿,哪怕是当初在柳树镇,她们村里也没有人想过自己酿醋出来。
在大家的潜意识里,酿醋是一门手艺活,不是她们这种平头百姓可以掌握的事情。
这东西有钱大家就买一点,没钱不吃就是。
谁也没有想过会专程来想着把它做出来。
“你……会酿醋的手艺?”徐婶儿怀疑的看着方鱼,虽然方丫头什么都会,可这件事明显不对,他们这些平头百姓怎么会接触这么重要的手艺?
突然,她眼睛一亮,有些戏谑的看着方鱼道:“难道……是周少爷给你的方子?也是,他们周家什么没见过,跟咱这些人没法比,应该是……他对你挺信任的呀丫头……”
眼看着徐婶儿脑子转了个大弯,她不得不把人再拉回来:“婶儿,你就说帮不帮吧!”
自己己经完美的找到合理解释的徐婶儿没有了怀疑之后,立刻答应下来。
她以为方鱼手上有十拿九稳的方子,才敢开这个口。
而方鱼是真啥都没有,就想让徐婶儿给搭把手。
眼看着徐婶儿误会了,方鱼也没有解释,反正这东西她一定要做,误会就误会吧,徐婶儿有信心就是。
第二天天气晴朗,风轻云淡。
方鱼从家里盛了一升小麦出来。
所有的发酵的东西原理应该都差不多。
前期的准备工作她就问了一下村里的妇人们,大致根据她们的记忆总结出来的办法。
首先, 取 一升小麦洗净,用溪水浸泡 12 消时至吸水膨胀;沥干后铺在干净树叶上,用湿草覆盖,每日浇水 1 次,保持;最近天气温度高,这种方法到了当天下午,饱胀的麦粒就开始冒小芽点。
两到三天后小麦发芽(芽长约 1-2 厘米),此时麦芽含丰富淀粉酶,可用于糖化。这一步骤其实就是制作发酵用的“曲”。方鱼听过面曲,听过酒曲,但是没做过醋曲。
反正她按照分析得来的经验就这么做的。
这一步小麦己经完全有了发酵的味道,闻起来有种麦芽糖的清香。
接着将糖化后的小麦(带麦芽或糊状物)倒入陶罐,加入足够量的清洁溪水,水温 保持在30℃左右,搅拌成稀糊状;这一步是帮助它继续快速发酵。
为了保证成功率,她将发面用的酵母用温水化开,为了不将里面的酵母菌烫死,她调整了好几次水温,确保只有一点点温度才将酵母放下去。
浑浊的乳白色酵母水和在麦芽糊中,封于陶罐中,用干净布料(或树叶)封口,留少许缝隙透气,放置于 25-30℃温暖处或者篝火旁较暖的角落处。
每日轻晃陶罐 一次,三天后可闻到淡淡酒味,五到七天后酒味明显,液体分层,上层澄清,即酒精发酵完成。这其中方鱼分批次实验的另外两罐中,有一罐发出了腐败的气味,实验失败。
好在最先批次的和最后做的都成功了。
下一步就是从酒到醋的关键时机,将酒精发酵后的液体用纱布或细密树叶过滤,去除残渣,得到低度酒液;
将酒液倒入敞口陶罐或者半封口,用树枝架起布料留出缝隙,暴露于空气中,增加与氧气接触面积。放置于阳光可照射的温暖处,温度保持 25-35℃。方鱼就将它放在厨房窗下,白天端出去,晚上端进房间。
接下来的动作就简单的多,每三天用干净木棍搅拌 1一次,促进空气流通。约一周后,酒液逐渐出现酸味,两到西周后酸味浓郁,液体变澄清,即为醋。
这一过程发酵的极为缓慢,大概又因温度不足,方鱼的三坛子实验品,有一坛始终出不来醋味。方鱼去山上找了些刺莓,将它的汁液挤出来滴了几滴进去做引子,没过几天,这坛子也被抢救了回来。
最后将发酵好的醋液静置一两天,取上层清液,用树叶过滤去除沉淀物,浅棕黄色的液体静静的沉在坛子里。
一打开瓶口,一股浓郁的酸味涌上鼻尖,还未品尝,口腔己经快速的分泌出了液体,她不自觉的咽了口口水,用干净的木勺小心的舀了一勺新出炉的醋出来,凑到嘴边浅浅的抿了一口。
一股熟悉的酸味首冲鼻头,成功了,她将剩下的醋小心的放好,封存起来。
这才有些兴奋的打开其他坛子的封口。
后面做的三坛子,陆续在发酵,闻起来并没有什么异常的味道。
如此看来,她这次实验算是成功的。
她们终于有醋啦!
当天方鱼就把橡子粉抓了一把出来做成了橡子凉粉,放在凉水里冰了一下午,晚上简单的用了点葱花、盐,外加醋调了个简单的浇头,拌着冰冰凉的橡子凉粉,一口下去,灵魂都清明了几分。
方老爹一边吃一边夸,一口气干了三碗。方鱼怕他吃多了晚上胃里烧的慌,这才劝住了。
第二日方鱼一起床,家里等了好些人,问了才知道方老爹今早起来实在是喜欢那橡子粉的滋味,干脆自己试着做了些。
为了够凉,他特意将橡子粉端去井台边上冰着,早上村里人打水,路过的都知道了方鱼的醋做出来了,并且拌着橡子粉吃好吃的不得了。
方鱼也不知道他怎么给村里人说的,大家都想来问一下他这个醋怎么做出来的?
方鱼就按自己总结的方法给解释了一遍,大家听完脑子都糊涂了,完全听不懂。
后就有人灵机一动提出了用小麦和方鱼换些醋回去的方法,方鱼自然是同意的。
实际她说完就注意到,在她看来很简单的酿醋方法,别人觉得麻烦。下意识的就否定掉了自己能做的出来的这种可能。
他们想要继续买,家家户户都没钱。
只能用交换的方式获取。
这也提醒了方瑜,如今家家户户生活都能过得去,她若是还像往常一样什么都帮,会让人觉得她傻。
说不定以后她还能折腾出其他的东西,白送当然不可能,她有成本投入的。
如今这个时候有人提出来交换最好,自然而然的让大家免了继续吃白食的机会。
这醋她来来回回折腾了小一个月,村里人都知道有多不容易,当她提出一斤小麦两勺醋的交换方法时大家想也没想的同意了。
一斤小麦虽然多,可醋她们回去能吃好久,相比之下就不觉得浪费。
方鱼家的醋,一口气被村里人换完。
她当初投入的那些小麦超出成本的还了回来。
她马不停蹄的再次发酵了一批小麦,准备酿好醋,多吃一段时间。
等她把醋的事情忙完,己经入了九月。
天气太凉的缘故,山里的水稻明显比外面成熟的晚些。
如今己经九月中旬,田里的水稻才开始慢慢泛黄。
他们忙了一个春天,到了验证结果的时候到了。
方鱼加快自己酿醋的步骤,准备将它做好以后,全身心的迎接下一个秋收时分。
水稻田里早就将多余的水排空,等田里的土质变硬,水稻全部变黄,就可以收割。
方鱼先去了贾家兄弟处,找他们定做了一个简易的农具。
没有电带动,只能用原始的收割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