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霸闻言大喜,在这个信息垄断的时代,别说兵法,就是普通的经学一般的地方豪族也没有几卷,更何况是这种文明古今的先人大作,当下拜道:“天地君亲师,今弟子承天地造化,蒙师父授业解惑,方知礼法纲常非虚言。自张良得黄石公授书,韩信受漂母一饭,皆因师承而显达。今弟子焚香祭祖师,愿承其志,不负门庭。”
郑玄起身亲自扶起臧霸道:去吧,我这有书信一封,代我转交恭祖(陶谦)兄。
臧霸空手而来,满载知识而归,带上师父的书信背起竹纸书,告别师父,往下邳城内而去。
来到刺史府中,臧霸见到了正在批注公文的陶谦,躬身一礼“陶公,近日得知黄巾复起,得我师康成公准许,前来赴任,霸愿为陶公平徐州黄巾之乱。”
“宣高莫急,我己令人探知黄巾军情,一会将斥候情报交于你看,此次大野泽黄巾倾巢而出,贼军虽众,却无章法,更无良将,以宣高之才能必大破之。”
“陶公,另有家师书信一封,请陶公亲启。”说罢便将书信交由身边小吏呈给陶谦
陶谦打开信看了一阵,哈哈大笑道:“康成此人一生不求人,想不到为了你这小子,竟然对我说起软话。好好好,如此便依他,臧霸听令”
“今增设骑都尉臧霸麾下骑兵一部,其余西部为皮甲步兵,骑都尉自行招募,装备马匹一律由徐州刺史部供应。”
此时还没有诸侯割据,由刺史指派的军事力量是得到朝廷认可的,有百分百的合法性。汉时以二伍制”为基础(五人一伍、十人一什、五十人一队、百人一屯、二百人一曲、西百人一部,五部一营),汉末更是处处吃空巷,实际满营的编制战斗人员只有三分之一不到。
陶谦很大方,给了最难搞的皮甲和马匹,人员和粮草没说,意思就是自己想办法,我己经给了你满配,总不能后勤也要我来吧。
臧霸家族自黄巾之乱崛起,如今己是琅琊国大户,虽不如东海糜家,养下这一营人马却也尚能自足。
当下沉声应道“多谢刺史大人,臧霸定不负厚望,平定大野泽黄巾。”
陶谦也是没有办法,手下曹豹等将人如其名,是一等一的草包,一听说有二十万贼众,当即称病不出,即使麾下是汉末最强作战单位之一的丹阳兵,遇到了草包主将也是无用武之地。陶谦又不舍得将如勇猛的丹阳兵交由他人,只能武装臧霸,让他顶住徐州的北大门。
不愧是能一封书信叫出袁绍三十万兵马的文人魁首,自己的这位师父真是淡泊名利,如果他有心,何止一州刺史,就是三公之位,也不在话下。臧霸一边想着一边安排送信的通知孙观带人前来接收装备马匹。
次日清晨,孙观己带两百余人到城外大营接收装备,臧霸独自一人牵马来到山下石屋。见到师父正在讲课,本想作别,又想起师父讲课时最是厌烦他人打搅,当下便走回自己的石屋中,本欲留书一封,忽然看到屋边菊花盛开,心中一动,调转笔锋,奋笔疾书。
吹干墨迹,又看了一遍,觉得很是满意,抬腿走出屋中,找到了竹林之中忙碌的童子,说道:“师弟,今日与师父分别,我不忍师父伤感,今留书一封,待师父课毕,帮我转交。”
童子平时最喜欢这个大师兄,人帅又有才,为人和善,最重要的是经常能搞出一些他们都没吃过的新鲜吃食,半年中也是享足了口腹之欲,忽然听得师兄要出师了,大惊失色中伤感道:“师兄是州中大官,此去海阔鱼跃天高鸟飞,不知何时能再见,师弟会很想你的。”
“是想我还是想我做的好吃的啊?”臧霸后来人,汉朝饮食除了盐再无其他调味,徐州离海不远,臧霸想到电视剧中的葱烧海参加海肠粉调味增鲜,便经常自己去渔民手中购买各类海鲜干制研磨,果然调配出如味精一样的鲜味剂,可能是此时的海水还没有被污染,这种海鲜粉鲜味远超后世的味精。
又仿制耗油炼制之法炼出耗油,命铁匠按后世铁锅模样打造了炒菜用的锅,也是让郑玄这位大儒吃到了八百年后才出现的炒菜。
“当然是好吃的......不是,是想师兄和师兄做的好吃的。”童子可爱的一边甩手一边摇头道
“哈哈哈”臧霸一边大笑,一边从怀中掏出一个竹罐,罐中所盛正是海鲜粉“此物就送与师弟,望师弟以后专心侍奉师父。”
臧霸拍了拍童子的肩膀后转身离去,童子看着那远去的背影,心中臧霸的形象确是高大了起来。
待得臧霸离去,童子便拿着竹纸等候在课堂之外,听到下课后正要进门转交给郑玄,却与崔琰撞了个满怀,崔琰见是师父身边童子,也不好发作,扶起童子后又伸手去捡散落在地上的竹纸。
“这纸,似与蔡伦纸不同,更为平整,师弟从何处得来。”说罢便反复观看,当看到另一面有字的时候发现竟然不沁墨“真是好东西,只是这诗?”竹纸另一边笔走龙蛇,上写一首五言诗,正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问居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
“此诗是谁所做?”崔琰虽不能妙笔生花,亦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他看出了诗中之意,不正是师父郑玄的现状描写吗,一副世外高人的形象跃然纸上。
“正是大师兄所做,今日师兄出师,不忍与老爷分别,留诗一首,让我转交老爷。”童儿也不敢得罪这些弟子,只能抱拳应道
“师弟真是大才,吾等不如也,师弟请”崔琰一边说一边将竹纸递给童子,怪不得今日感觉师父情绪低落,原来是因为师兄出师。他知道这种情况只能由童子转述,便抱拳一礼,离开讲堂。
......
“好一个采菊东篱下,宣高懂我,哈哈哈。”郑玄听童子来报,拿过诗仔细读了起来,他发现臧霸真是了解他的心中所想,知道他只想躬耕徐州,传播郑学,并无追逐名利之心。
此诗深合吾意,我要请老友为我誊抄装裱,挂在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