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听罢,后悔莫及,只是皇帝金口玉言,如果收回,必授人以柄,只能派人严加管控,禁止提起此事。
刘协颇有心计,立刻安排心腹之人传播此事,短短数日,长安城内都知道了皇叔刘备这号人物。
刘备知道了事情经过,高兴不己。当时臧霸献计,让他进献税收他还反对:朝廷尽在董卓掌握,此时进献,如羊入虎口。只是臧霸再三坚持,他才同意。如今看来,臧霸就像提前知道了结果一样,真是神机妙算。
初平二年以来,刘备先娶糜夫人,世家大族纷纷前来庆贺,吕岱拿下广陵后,刘备又得徐州全境。朝廷废史立牧,各地生杀大权均有州牧一人乾纲独断,地位权力首线上升。
镇字为重号将军掌征伐背叛、镇戍西方,战时多授持节都督。又封了侯爵,虽然是个最末的列候,也算是恢复了祖上荣光。最重要的是他得了皇帝认可,皇帝亲口承认,刘备是皇叔。
这么多年来,刘备官卑人轻,每每提到自己皇室后裔,数次被人质疑。
刘备家中落魄,父亲早亡,族谱早己丢失,又无信物,确实无言反驳。为了这事不知道自己偷偷落泪多少次了。今天终于被皇帝亲口承认了,看谁还敢再质疑我,我刘备终于站起来了。
听完鲁肃汇报,刘备喜不自胜,立刻道:“子敬此去大功一件,来人啊,立刻召集徐州文武前来议事。”
刘备叫来众人,又亲手拿出皇帝诏书,当众宣读,众人听后,弹冠相庆。
陈登父子本迫于大势,投靠刘备,刘备上任后励精图治,如今更是名正言顺,他立刻出列道:“恭喜主公,如此以来,便可以安心经营徐州地方,蓄势待发,将来再次联合诸侯,共讨懂贼,还都洛阳,此为周公再世。”
众人觉得陈登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纷纷出言附和,又感到刘备大事将成,欣喜之色溢于言表。
刘备环视众人,看到鲁肃、臧霸面露沉思之色,于是面露微笑开口道:“全赖众位之功,今日天色将晚,改日一同宴请诸位。”
众人纷纷告辞,刘备又单独留下臧霸,“宣高,刚才堂上,为何一言不发,你劝我交好董卓,一切如你所料,是有何疏漏吗?”
臧霸抬头审视着这位一脸真诚的昭烈皇帝,想要在他的脸上看出些什么,看了半晌,叹息一声道:“主公,请恕霸大不敬之罪,敢问主公之志”说罢双膝跪地,连磕三个响头。
刘备大吃一惊,不知道臧霸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连忙扶起臧霸问道:“宣高曾多次问我志向,备志在匡扶天下,还百姓太平盛世,朗朗乾坤,宣高到底是什么意思?”
臧霸微微摇头:“主公,我问的是这之后”
“之后?”刘备一愣,他还真没想过,他只想着眼前,看到民生疾苦,他感同身受,从为民角度出发,只想过上好日子,从为官角度出发,欲效仿周公、霍光。他从没想过做到了这些以后该怎么办。
刘备使劲摇了摇头,还是想不出答案,只能无奈道:“宣高何出此言,如今只是起步,想这些是不是太晚了?”
臧霸又摇了摇头道:“主公,如今汉室衰微,又有董卓把持朝政,就算董卓暴毙而亡,难免会再有李卓、王卓等人,陛下年幼且久居宫中,不知民间疾苦,即使还政,想必又是桓灵二帝。能臣多被妒,如果真有那天,君要臣死,主公岂不冤枉?霸知主公仁义,请主公三思。主公出身皇室宗亲,名正言顺,陛下无德,若有那一天,只请主公顺应天意”说罢长拜不起。
“宣高对我,有天高地厚之恩,此时备心乱如麻,又无法违心作答。请宣高许我细细思考,只是有一事是肯定的,备必不会辜负宣高。”刘备听完臧霸所说出了一身冷汗,他受卢植教导,忠君爱国。然而事实总是和理想是相反的,如果忠的是桓灵二那样的君呢?爱的是贪官横行,奸臣当道的国呢?臧霸此言,如洪钟大吕,在刘备心头敲响,他又一时无法转变思想,备受煎熬。
臧霸见刘备犹豫不前,便想再添一把猛火,随即道:“主公随我去见一人”说罢也不顾君臣礼仪,拉着刘备就走,刘备一路失魂落魄,如同行尸走肉般跟随臧霸一路来到鲁肃家中。臧霸打听鲁肃在哪,下人认识臧霸,知道和自家主人交好又有鲁肃叮嘱臧霸前来不必通禀,便领着臧霸来到鲁肃房前。
臧霸带着刘备推门而入,见鲁肃袒胸露乳,大咧咧的坐在榻上自斟自饮。
鲁肃见臧霸推门而入刚想出言调笑,忽然见刘备失魂落魄的走了进来,立刻下床拜道:“主公怎么亲自到此,下人无礼,请恕罪”
鲁肃今天有点郁闷,他本来以为刘备是一位有雄心的霸主,今天听陈登所说竟然被刘备认可,心中生起闷气,回来之后就躲在房间里喝闷酒。
刘备一路之上想了很多,此时稍微反应过来,于是开口道:“子敬不必如此,宣高说带我见一隐世大才,不想竟是子敬,不知子敬可愿教我?”
鲁肃一愣,不知道刘备和臧霸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刘备又不明说,只能看向臧霸。
臧霸也不隐瞒,把二人对话告知鲁肃,他知道鲁肃为人忠义,腹有良谋,为孙权制订的战略,贯穿整个东吴时期。是最赞成孙权割据称帝的人之一,不说说服刘备,最少也能改变刘备的一些想法。
鲁肃听后,恭敬一礼,拿出酒壶给三人各倒满一杯美酒,自己一饮而尽道:“今日鲁肃便冒天下之大不韪,主公可全当肃是酒后胡言乱语,切莫当真”
“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董卓,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董卓不可卒除。为主公计,惟有鼎足徐州,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主公可北据青州, 南占扬州,西伐刘表、袁术,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