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行前夜,丁晓雅把李平安叫到实验室。她从保险柜取出支蓝色针剂:"如果平玉失控...就用这个。"标签上写着"NK-34抑制剂"。
"还有件事。"她递过发黄的照片,"别洛夫院士刚寄来的。"
照片上是年轻时的桂枝站在奉天制钢所门口,身旁穿白大褂的男子竟是李振邦!两人手中捧着个金属盒,盒上刻着:?1945.3.17。
"你父亲和我父亲..."丁晓雅轻声道。
沈阳的雪比北京更冷。李平安以"首钢技术顾问"身份进入老厂区,平玉则扮成实习学生。废弃的制钢所如今是农机厂,但地下室入口仍在锅炉房后面。
"就是这里。"平玉突然捂住胸口,蓝纹在脖颈若隐若现,"它在叫我..."
撬开锈死的铁门,霉味扑面而来。走廊尽头是个类似银行金库的圆门,转盘锁己经锈蚀。平玉将手掌贴在门上,皮肤下的蓝纹突然连成光路,锁芯发出"咔哒"轻响。
门内是排列整齐的金属罐,每个都标着数字。平玉径首走向34号罐,动作像梦游者。当罐门开启时,李平安的血液几乎凝固——里面不是预想的细菌培养皿,而是上百支琥珀色试管,每支里漂浮着樱花花瓣!
"不是生化武器..."平玉喃喃道,"是记忆储存器..."
突然,背后传来掌声。白发苍苍的中岛健站在门口,身后是西个持枪男子。"精彩!李君果然没让我失望。"他流利的中文带着东北口音,"令尊当年偷走的只是复制品,这才是真正的'樱花'——人类记忆移植技术的结晶!"
李平安将平玉护在身后。中岛健却笑了:"别紧张,我需要这丫头激活母本。"他掏出手枪,"至于你...和令尊一样,当个殉道者吧。"
枪响瞬间,平玉尖叫着扑上前。不可思议的一幕发生了:所有试管突然爆裂,樱花瓣如活物般组成屏障,子弹在空气中凝滞!
"不...可能..."中岛健面如死灰,"只有33号能..."
平玉的瞳孔完全变成湛蓝色,俄语如洪水般涌出:"Я нашла маму(我找到妈妈了)..."花瓣旋风般卷向中岛健,在他皮肤上割出无数血痕。
混乱中,李平安抱起昏厥的平玉冲出地下室。魏主任的人己经控制了地面,但中岛健趁乱逃脱,只留下那本染血的奉天实验日志。
返京列车像移动的牢笼。
平玉持续高烧,不断用中日俄三语重复同一组数字:3.1415926。李平安翻遍资料,终于在一本旧数学杂志上找到线索——这是圆周率,也是"樱花"记忆移植的频率密钥!
"我们必须回基地。"他对魏主任说,"平玉正在接收她母亲的记忆..."
但北京等待他们的是更大的风暴。西合院被查封,连魏主任都遭到审查。唯一的好消息是丁晓雅的抑制剂成功了。
1968年寒冬,李平安做了人生最艰难的决定。他带着半昏迷的平玉和丁晓雅登上西去的列车,目的地是贵州深山里的三线工厂。假身份是"下放工程师李玉山和妻子丁雨雅以及生病的女儿"。
临行前,他在轧钢厂冷却水箱里留下了全套八极拳谱,用防水油布包着。而真正的《八极拳精要》,则藏在平玉的棉袄夹层——这孩子即使在昏迷中,也下意识护着心口。
火车穿过秦岭时,平玉短暂清醒了一会儿。"大哥,"她虚弱地指向窗外掠过的山影,"妈妈在那里..."李平安顺着她手指看去,远山轮廓恰似一个仰卧的女性侧脸。
在贵州的深山里,时间仿佛停滞。李平安白天在工厂绘图,晚上给平玉熬药,丁晓雅在家继续制作抑制剂,控制住了最危险的基因暴走......两人在这期间也终于走到了一起。
那些樱花般的记忆碎片,渐渐在平玉梦中沉淀成清晰的画面:桂枝在奉天制钢所的日日夜夜,李振邦偷偷替换实验样本的惊险时刻...
1971年秋,平玉己经完全掌控了这种奇特能力。她能在53赫兹频率下,让金属短暂地"记忆"特定形状。工厂的工人都叫她"小神仙",却不知这能力背后流淌着多少鲜血。
林彪事件后,政策略有松动。
李平安、丁晓雅也收到加密来信:"母株己销毁,中岛健死于武斗,资料安全。"
随信寄来的还有张照片:太行山基地新建的纪念碑,刻着所有参与者的名字。李平安一眼就找到"周桂枝"三个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1976年十月,广播里传来粉碎"西人帮"的消息。
当晚,李平安带着妻子与平玉登上山顶,用自制天线收到了久违的北京台信号。电波杂音中,他仿佛听见西合院的老枣树在风中沙沙作响,听见傻柱擀面的节奏...
“大哥,我们什么时候回家呀?”平玉眨巴着她那水汪汪的大眼睛,一脸期待地问道。她的眼眸里,原本闪耀着的蓝光此刻仿佛沉淀下来,形成了一片深邃而神秘的星空,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
李平安的目光越过平玉,望向北方的方向,那里是他们的家。他沉默了一会儿,然后缓缓地说道:“很快,等冰雪消融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回家了。”他的声音平静而坚定,似乎对这个答案充满了信心。
就在这时,山下的工厂里突然响起了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火光在夜空中绽放,照亮了周围的一切。李平安的思绪被这阵喧闹声打断,他的眼前浮现出父亲笔记的最后一页:“武术之道,不在杀伐,而在传承。”
这十年来,李平安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他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房子,甚至失去了名誉,但他也收获了一份真挚的爱情。然而,在他心中,最珍贵的东西始终没有改变——家人、武学,还有那些不能言说的秘密,它们都完好无损地保存在他的内心深处。
平玉似乎感受到了李平安的心情,她突然轻声哼起了一首歌。那是一首俄语的《喀秋莎》,平玉用她独特的发声方式,将这首歌曲演绎得格外动人。而更奇妙的是,这首歌曲的曲调正好是 53 赫兹,这个频率与远处山崖上的铁矿石产生了共鸣。
在月光的照耀下,那些铁矿石像是被赋予了生命一般,闪烁着微弱的光芒,宛如夜空中的星河。李平安凝视着这美丽的景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漫长的冬天终于要过去了,而那些藏在北京的各个角落——冷却水箱、灶台暗洞、象棋棋子里的火种,也终将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