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着刘孝仁、刘孝礼即刻入宫,于乾清宫觐见,不得延误,钦此。”
兄弟俩赶紧跪地将圣旨接过,小十二低头时还嘟囔了一句,“每次都是火急火燎的。”
“你刚刚说什么?”公公问道。
“我三弟说我俩得立刻风风火火地赶过去。”清明劫赶紧解释道。
“这还差不多,还是老样子,跟我走就行了。”
这次没有其他插曲,两人进了宫后,就来到乾清宫前,正要进去之时,发现有两个人正从殿内走出。
清明劫看了一下他俩身上的官服,年纪稍大的那个是武官,年纪较小的那个是文官,因为他们的衣服上,一个印着走兽,一个印着飞禽,虽然没有仔细看清是什么动物,但是种类肯定错不了。
殿内走出的两人也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清明劫兄弟俩。
“你们赶紧进去吧。”公公在身后催促道。
清明劫和小十二迈步走进殿内,身后传来了公公跟那两个人寒暄的声音。
两人低头进入大殿,抬头一看,不禁吓了一跳,因为坐在龙椅上的不是朱元璋,而是他的大孙子朱允炆。
“小殿下……这……”清明劫一时也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了。
朱允炆看向旁边的侧帘。
“朱允炆,不要分心,把你的诗写完,马上我要检查你的。”朱元璋的声音从侧帘后传来,朱允炆赶紧低下头,继续在御案上写了起来。
两人就呆呆地站在大殿下,殿上的朱允炆也乖乖地写着他的毛笔字。
过了一会,朱允炆对着帘子那边说道:“皇爷爷,孙儿己经写完了。”
帘子后传来了一阵脚步声,朱元璋慢慢地走到大殿上,“朕来看看朕的大孙书法最近是否有进步。”
清明劫和小十二看见朱元璋,立刻跪了下来,“参见皇上。”
朱元璋完全没有搭理跪在殿下的两人,眼睛紧紧地盯着御案上朱允炆刚刚写下的诗句,“嗯,不错,大孙这阵子是在写字上下功夫了,爷爷很开心啊。”
朱允炆也开心地笑了。
“不过大孙儿,你可别骄傲,待会爷爷可是要听你背诵《无家别》的,如果你背得好,爷爷可是有奖励的。”
朱允炆点了点头,这时朱允炆把眼睛看向殿下的两人。
朱元璋捋了捋自己的衣袖,“你俩起来吧。”
等两人从地上站起来后,朱元璋继续对着朱允炆说道:“大孙儿,你要向刚刚那个来给爷爷汇报工作的解缙学习,虽然殿试中他没有位列三甲,但是他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
清明劫和小十二瞬间明白过来,原来刚刚那个身着文官官服的俊秀少年就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解缙啊!
“大孙子,你刚刚也写了半天了,应该也写累了,爷爷给你找了个玩伴,你先去玩一会,待会儿等爷爷忙完了,你再给爷爷背书。”
“给我找了玩伴?”朱允炆很是疑惑。
“刘孝礼,你带着朕的大孙,去殿外溜达溜达,陪他走走转转。”
小十二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愣愣地站在原地,清明劫赶紧用胳膊推了小十二一下。
“哦,遵旨。”小十二在清明劫的提醒下反应过来。
“去吧,大孙。”朱元璋一脸慈爱地对朱允炆说道。
看着朱允炆在小十二的陪同下离开大殿后,朱元璋示意大殿上的侍卫和太监全部离开,清明劫知道,老朱接下来肯定要说一些重要且私密的话。
朱元璋看着清明劫说道:“你的主人周王今晚应该就到城外了。”
“哦,原来周王殿下己经快到应天了。”
“明天潭王、鲁王,还有湘王就能到达,至于燕王,应该后天才能到达,所以你还要耐心等上两天才能见到你许久未见的弟弟。”
清明劫听老朱这么一说,不禁又是一阵惊叹:原来老朱对每个藩王的行程都了如指掌,这得多么强大的情报系统才能够实现啊,后世很多人曾说,为什么那些被杀的功臣只能引颈待戮,何不提前造反,抛开别的不说,就单单这情报系统,可能都让他们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燕王的北平距应天二千多里,确实需要的时间会更长些。”
“太原跟应天的距离跟北平差不多,但是人家晋王不是早早就到了吗?”
清明劫不知道朱元璋突然这么说话是什么意思,大脑中在紧张地思考着该怎么回答朱元璋的问话。
“燕王那边靠近北元,虽然不久前蓝玉将军大败北元,己经对他们造成重创,但是北元毕竟没有完全消灭,燕王做事一向谨慎,可能是将北平防务布置妥当后,才向应天赶来的。”
“与其说燕王谨慎,不如说燕王心思缜密,朕来告诉你吧,燕王之所以不愿意提前来应天,因为来早了,一首待在馆舍,时间长了会觉得无聊,如果到处走动,又担心朕会多想,所以燕王就选择了晚些时候出发。”
清明劫之前也这样跟小十二分析过,但是今天听见这话从朱元璋的口中说出来,还是大吃一惊,因为这不单单是一句评价,更是一种态度和感情倾向。
幸好老朱这次不是问句,清明劫听老朱说完后,没有应声,静静地站在原地。
“几个月前,朕本来要安排你一项任务,后来朕改变了计划,那个任务也就没有执行,你还记得任务是什么吗?”
清明劫冷汗一下子从脑门上冒出,心想:不会这次要把上次没做的事情给补上吧?
“臣记得。”清明劫打算就说到这里,反正己经是做了回答。
“你说给朕听听。”
还是没能蒙混过去,清明劫硬着头皮说道:“是让臣栽赃燕王。”
“嗯。”朱元璋点着头,摸了摸自己的胡须,“你想知道是怎么个栽赃法吗?”
清明劫快要晕过去了,心想:谁他妈想知道你准备怎么栽赃燕王啊,因为不知道还好,一知道说不定就要去落实了。
但显然清明劫无法将自己的心里话如实地说出来,只能低着头回答道:“臣不能问,但如果皇上您要说,那臣一定会认真听。”
“你倒是把朕说过的话记在了心里”朱元璋从御座上走到清明劫身边,“从古到今,哪一个父亲不是为了自己的子女在操心。‘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啊!”
清明劫不知道老朱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只是迎合性地点了点头。
“当时朕准备栽赃燕王,其实是想重用燕王啊。”
清明劫知道老朱接下来的话才是重点。
“朕上次说栽赃,可能有点说得过于严重了,其实就是想用你打压一下燕王,既然想要重点栽培,一开始也要先除去那些不好的枝枝杈杈。”
清明劫依然没有接话,因为他不知道皇上口中的枝杈到底是指什么。
“在朕的儿子里,个性最像朕的就是燕王了,虽然太子太过仁柔,但那些骄兵悍将倒还是愿意俯首称臣的,最难管理的其实是这些藩王,而其中就属燕王最让人头疼。”
“臣明白了,皇上是要借臣打击一下燕王,让燕王变得更加内敛一些,这样燕王以后辅佐起太子来,也会更加得力。”清明劫把头抬起,看向身边的朱元璋,“只是不知道皇上本来准备让我怎么栽赃燕王呢?”
“之前就是一首没有想到特别尽善尽美的办法,所以到最后也都没有使用这个方案。不过在燕王离开前夕,朕还是不太放心,所以派你的二弟过去生活一段时间,等回来给我说说北平那边的情况。”
“可皇上不怕我二弟在北平生活那么长时间,回来跟皇上汇报时,心里会不会向着北平那边,袒护燕王殿下呢?”
“所以朕才把你留在身边嘛,朕考察了你二弟,也观察了你们兄弟的感情,朕相信有你在朕身边,他就不会帮助燕王欺瞒朕。”
清明劫一下子跪倒在地上,对着朱元璋磕起头来,“请皇上饶命,请皇上饶命啊。”
朱元璋嘴角露出一抹冷笑,“朕没有说要杀你啊?”
“皇上您之前想借臣之口去打压燕王,然后再着重使用燕王,那么臣日后必将为燕王和太子所不容,臣那时就己经成为皇上的弃子。”清明劫跪着身子抬起头,“今日皇上又将此事来龙告诉了臣,虽然最后没有实施栽赃,可这皇家秘事岂是我这等小臣能够知晓的?”
“所以朕就要杀你灭口,你是这样想朕的吗?”
“臣不敢,臣只是害怕。”
朱元璋笑了起来,“朕从来就不是一个过河拆桥的人,朕今天跟你说的话,你任何人都不能告诉,包括你的兄弟,一旦说出去,那你就真的要死,而且听到的人也会死。朕今天找你来,就是想在你二弟回来前,让你对这事心里有个数。”
清明劫将头又贴在地面上,“皇上跟臣讲过的话,臣一首都是让它们烂在心里的。过去是这样,未来还是这样。”
“放心吧,朕不会杀你的,你又没有做什么见不得光的事。远的不说,就凭我大孙这么喜欢你三弟,我也不能把他的大哥就这么给收拾了呀。”
朱元璋望向殿外,对着清明劫说道:“起来吧,别一首跪在地上了,我大孙和你三弟他们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