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欢乐颂回来后,佟年就把做公益小程序的事放在了心上。
白天在实验室做实验,晚上一有空就坐在电脑前写代码。
顾云泽也没闲着,只要有空就和她视频,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讨论怎么把小程序做得更好用。
过了两个多星期,简易版的小程序总算做出来了。
佟年先在自己学校的论坛发了帖子,没想到一下子就火了。
很多同学都来试用,还有人留言提建议。
有个同学说:“要是能首接在手机上看到附近哪里需要帮忙就好了。”
佟年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赶紧记下来准备改进。
樊胜美和邱莹莹他们也没闲着,到处宣传这个小程序。
邱莹莹专门拍了视频,教大家怎么用。
视频里,她举着手机,一边操作一边说:“你们看,点这里就能看到山里的爷爷奶奶缺什么,家里有闲置东西的,首接联系他们送过去就行!”
慢慢地,用小程序的人越来越多。
有个大学生看到山里学校缺课外书,就把自己家里的书都捐了过去;还有个开超市的老板,看到老人缺生活用品,首接开车送了一车物资到村里。
看着后台不断更新的帮扶记录,佟年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这天,王大姐专门发来了视频感谢。
视频里,她穿着新衣服,笑得特别开心:“多亏了你们的小程序,我家的山货再也不愁卖了!现在还能帮着村里其他人一起卖,日子越过越好了!”
佟年把视频转发到了群里,群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
曲筱绡说:“早知道我也出份力,下次再有好事记得叫我!”
关雎尔跟着表态:“我可以帮忙整理资料,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看着大家的留言,佟年笑着回复:“这才刚开始呢,以后还有很多事需要大家一起帮忙!”
没过多久,小程序就遇到了新问题。
一天晚上,佟年正写代码呢,突然收到好几个消息。
有人说想捐东西,可联系不上需要的人;还有人反映,有的需求写得不清楚,不知道咋帮忙。
佟年皱着眉头,赶紧把问题记下来。第二天和顾云泽视频时,俩人你一言我一语,商量出了新办法——在小程序里加个“客服”板块,专门解答大家的问题。
邱莹莹知道后,自告奋勇:“客服我来当!我嘴皮子利索,肯定能把大家的问题解决好!”
说干就干,邱莹莹每天下班回家,除了带孩子就是守在手机前,耐心地给大家解释。
遇到她也不懂的问题,就打电话去问佟年。
慢慢地,小程序的功能越来越完善。
有一回,一位退休的老师看到小程序上有个村子的孩子没有英语老师,二话不说就收拾行李去支教了;还有个程序员,主动联系佟年,帮着优化程序代码。
樊胜美和林致远的公司也加入进来,不仅出钱支持服务器运行,还组织员工当志愿者。
邱莹莹还帮小程序设计了可爱的图标;搞市场的同事,则到处帮着宣传推广,让更多人知道了这个能做好事的小程序。
有天晚上,佟年忙完打开小程序后台,吓了一跳——注册用户己经超过三十万了!
一条条帮扶记录不断刷新:有人给敬老院送了棉被,有人帮着卖滞销的水果,还有人给贫困学生寄去了学习资料。
看着这些,佟年眼睛都了。
这事传到学校,校长专门在大会上表扬了佟年。
可佟年觉得,这不是她一个人的功劳。她在22楼的群里说:“要是没有大家的帮忙,小程序恐怕早就“罢工”了!”
曲筱绡回复:“别客气!做好事上瘾,我现在看到有人需要帮忙,就想赶紧搭把手!”
小程序火了之后,新问题也跟着来了。
有天佟年接到电话,一位大爷着急地说:“我想捐旧衣服,可上面的地址怎么填都不对!”
还有位宝妈留言,想给山区孩子捐玩具,却不知道怎么寄过去。
佟年发现,很多年纪大的用户不太会用手机操作,年轻人又担心捐赠流程不透明。
她把这些问题拿到22楼群里讨论。
关雎尔提议:“咱们可以做个操作指南,配上大图片和字,这样爷爷奶奶也能看明白。”
赵医生也说:“我认识不少社区医生,让他们帮忙宣传,教老人用小程序。”
曲筱绡首接拍板:“缺人手算我一个!周末我去社区教大家!”
说干就干。
邱莹莹拉着关雎尔,用手机拍了十几段教学视频,从注册账号到发布需求,一步一步讲得明明白白。
曲筱绡带着公司员工,周末在各个社区摆起摊位,拿着大喇叭喊:“免费教用小程序!家里有不用的东西都能献爱心!”
有位拄拐杖的老奶奶跟着学了半小时,终于成功捐出了自己织的毛衣,开心得首掉眼泪。
为了让捐赠更靠谱,佟年和顾云泽又加了新功能:
捐赠人能看到物资签收照片,受助人也能给好心人留言感谢。
有个小朋友收到新书包后,让老师帮忙拍了张戴着红领巾的照片传上来,配文写着:“谢谢叔叔阿姨,我会好好学习!”
这条消息让整个22楼的群都暖烘烘的。
随着用的人越来越多,小程序还吸引了不少企业。
一家快递公司主动联系佟年,说愿意给公益包裹打折;还有家电商平台提出,要在首页推荐滞销的农产品。
就连佟年的导师李教授也带着学生加入,给偏远地区的卫生所做线上义诊。
有天,佟年接到电视台的采访邀请。
面对镜头,她有点紧张:“其实我就是写了个程序,真正了不起的是那些愿意帮忙的人。”
当天晚上,她刷到网友的评论:
“原来做好事这么简单”
“明天就把家里的书捐出去”。
这些话让她明白,爱心就像蒲公英的种子,轻轻一吹,就能飘到很远的地方。
现在,小程序的图标出现在越来越多人的手机里。
佟年的电脑桌面贴满便签,记着要加的新功能:给独居老人加紧急求助按钮,帮残疾人对接就业岗位......
随着小程序用户越来越多,佟年发现了新问题。
不少人在留言里问:“做了这么多好事,能不能有点奖励呀?”
还有志愿者说,大家做公益的热情很高,但时间长了,也希望能有点成就感。
佟年和大家一起琢磨了好几天,决定和顾云泽一起开发一个积分系统。
“其实就像游戏里攒金币一样!”顾云泽在视频里解释,“用户每捐一次东西、帮一个忙,都能得到相应的积分。”
佟年眼睛一亮:“对!积分还能兑换奖品,这样大家做公益更有动力了!”
两人说干就干。
积分规则很简单:捐一本书积10分,帮着卖一次农产品积20分,参加一次线下志愿活动能积50分。
为了让积分更有用,佟年联系了22楼的姐妹们一起想办法。
曲筱绡大手一挥:“我公司仓库里有不少闲置的文具、生活用品,都能拿来当奖品!”
赵医生也说:“我可以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服务,用积分就能预约。”
樊胜美也表示,公司的可以捐助一部分智能产品,作为积分兑换的奖品。
安迪在请示了谭宗明后,则捐赠了一大批智能家居用品,作为积分奖励。
积分系统一上线就火了。
有个大学生每天放学后都帮社区老人用小程序,很快就攒够积分换了个新书包;一位退休阿姨把家里的旧衣服都捐了,还发动邻居一起参与,最后用积分兑换了一张超市购物卡。
她开心地留言:“本来就是做好事,没想到还能有奖励,以后更得多多帮忙了!”
积分系统不仅激励了个人,还吸引了更多企业加入。
一家连锁书店表示,愿意提供免费的图书作为奖品;一家健身房提出,用户可以用积分兑换免费的健身课程。
就连佟年学校的食堂也参与进来,学生能用积分兑换免费的早餐。
看着后台不断跳动的积分数据,佟年特别有成就感。
她发现,积分就像一座桥梁,把大家的爱心和实实在在的奖励连在了一起。
现在打开小程序,首页多了个“爱心榜单”,上面显示着积分排名靠前的用户。
但让佟年最感动的,不是那些高分用户,而是每天都有新的积分记录——有人捐了一件衣服,有人帮老人解决了一个问题,这些小小的善意,正通过积分系统汇聚成大大的温暖。
有天晚上,佟年收到一条私信。
一位用户说:“前觉得做公益离自己很远,现在每天打开小程序,看着积分一点点变多,才发现原来随手就能帮助别人。”
佟年笑着回复:“是你们的爱心,让这个小程序有了意义。”
窗外的月光洒在键盘上,她又开始计划下一个功能——给积分高的用户颁发电子荣誉证书,让每一份善意都被看见,被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