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徐小小深夜加班时,后勤处送来“慰问”的茉莉花茶。
徐小小刚端起杯子,突然发现杯底沉着几粒未融化的白色粉末。
窗外,郑国强的身影一闪而过。
这老东西,还是不死心呢?这次首接是冲她这条命来的???
1985年10月,京市。
外交会议的前夜,徐小小站在外交部档案室的保险柜前,指尖微微发颤。
她深吸一口气,从抽屉深处取出那张烫金请柬——路易斯临行前塞给她的“礼物”。
请柬封面上,赌城总督府的徽记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她用小指的指甲在徽记边缘轻轻一刮,金漆剥落,露出夹层里藏着的微型胶片。
她将胶片放入投影仪,灯光穿透的瞬间,郑国强和鹰酱二等秘书在维也纳咖啡馆密会的画面清晰地投射在墙上。
其中一张照片里,郑国强正将一份文件推向对方,而桌角赫然摆着一份标有“绝密”字样的档案袋。——真是铁证如山。?
外交内部会议室里烟雾缭绕,郑国强正在发言,语调沉稳而自信:
“关于近期情报泄露事件,调查显示,问题出在外交部翻译处的文件管理疏漏上。”
他的目光扫过在座的每一位委员,最后落在徐小小身上,嘴角微微上扬。
徐小小缓缓站起身,全场安静下来。
“郑司长,您确定是‘文件管理疏漏’吗?”她的声音很轻,却像一把刀,精准地刺进郑国强的防线。
郑国强皱眉:“徐主任,你有什么问题,可以会后单独汇报。”
“恐怕不行。”她走向投影仪,将微型胶片放入机器,“因为问题不在文件管理,而在于——?有人把文件卖给了鹰酱。”
灯光熄灭,投影仪启动。
第一张?:1983年11月7日,维也纳中央咖啡馆。郑国强与镁国驻奥地利二等秘书威廉·卡特“偶遇”,两人握手时,郑的左手小指微微——这是郭氨档案记载的?“确认安全”暗号?。
徐小小解释道:“这张照片拍摄于1983年维也纳国际会议期间,郑司长以‘私人会晤’为由,与镁国外交官威廉·卡特秘密接触。而三天后,我们在东欧的情报网遭到毁灭性打击。”
郑国强猛地拍桌而起:“这是栽赃!照片可以伪造!”
“胶片是鹰国军情六处提供的。”徐小小冷静地看向在座的委员们,“如果各位怀疑真实性,可以请技术部门鉴定。”
徐小小没有停下来,继续道:“第二张?:1984年4月12日,京市饭店宴会厅。郑国强举杯敬酒,袖口露出一块?欧米茄海马300?潜水表——表盘6点钟位置的小秒针静止不动。”
徐小小轻微停顿了几秒:“中情局后来解密文件证实,这是当年东欧情报站特工的?电磁干扰识别器?。”
“第三张?:1985年1月9日,港城文华东方酒店电梯间。郑国强背对镜头,但电梯镜面反射显示,他正将一份标有?“17号协议”?的牛皮纸袋递给威廉。”
三天后,沈阳军区某导弹研究所遭遇渗透,两名工程师离奇失踪。
徐小小又继续按下路易斯表姐安娜提供的录音笔,播放一段经过降噪处理的对话:
威廉(美式英语)?:“‘台风’项目的进度比预期慢。”
郑(带福建口音的英语)?:“‘燕子’己经筑巢,但需要更多‘稻草’。”
背景音?:清晰的?布谷鸟钟报时声?——维也纳安全屋的标配。
她同步投影出1984年外交礼品清单:郑国强曾上报“销毁”一块受潮的瑞士布谷鸟钟,而威廉同期收到的述职报告里,恰好提到“获得可靠计时装置”。
当郑国强拍桌怒吼“伪造证据”时,徐小小调出最后一张照片——1985年6月18日,美国大使馆车库。威廉将一个?索尼Betamax录像带盒?交给司机,盒侧用铅笔写着“Z-1985-3”。
“很巧。”徐小小翻开外交部机要室登记簿,“6月19日,您调阅了?1985年第三次肿酥边界会谈?的全部录像资料。”
她停顿一秒,“而稣联人三天后就知道了我方底线。”
会议室温度骤降。
朱熹的钢笔尖在纸上洇出墨团,像一颗子弹穿透纸背。
徐小小从西装内袋摸出一枚?生锈的铜钥匙?,轻轻放在桌上。
“这是维也纳咖啡馆储物柜的钥匙。”她看向朱熹,“里面还有十二卷未冲洗的胶卷。”
钥匙坠着的标签上,用德文写着:?“致燕子,风暴将至。”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众人纷纷感叹,这丫头比他老师还狠,一击必中,不给人留一点后路。
朱熹坐在角落里,目光锐利如鹰。他缓缓开口:“郑国强同志,你还有什么要解释的?”
郑国强脸色发白,嘴唇颤抖着,最终,他颓然跌坐在椅子上。
最终郑国强被国安部带走调查。
此时,徐小小站在外交部的窗前,望着秋日的京市,手中还攥着谢父送来的密信——
未发现李桂兰(李婶)通敌实质证据。
排除李桂兰嫌疑,己重点监控消息来源处。
————谢远山(字)
看着信纸在火焰中化为灰烬,徐小小心中总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