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签到:从县令到帝王
最强签到:从县令到帝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最强签到:从县令到帝王 > 第66章 绝境反击

第66章 绝境反击

加入书架
书名:
最强签到:从县令到帝王
作者:
大大脑壳
本章字数:
6882
更新时间:
2025-05-22

第66章

晨雾未散时,李慕白的指尖还沾着墨渍。

他伏在案前写最后一封密信,烛芯“噼啪”炸开,火星子落在信笺边缘,他却连眼皮都没抬——赵明月捧着铜炉站在身后,炉里烧的是特质的沉水香,能让墨迹快干三倍。

“县尊,张捕头带人截囚车的路线图。”赵明月把一卷竹帛轻轻放在他肘边,袖口还沾着连夜抄录时蹭的墨点,“从郓城到汴京,必经青牛岭,那是王承志的人押送周老爹的唯一官道。”

李慕白的笔尖顿住。

他望着信纸上“突厥商队”西个字,突然想起三日前在码头看到的景象:有个穿胡服的商人往王承志亲信的马车上塞了个锦盒,盒角露出半截铁管——和他们试验的枪管纹路一模一样。

“去库房取那套‘次品’。”他放下笔,指节叩了叩案头用粗麻包着的物什,“把突厥工匠的刻痕再加深三分。”

赵明月的喉结动了动。

他知道那是李慕白特意让周铁匠打制的“失败品”:枪管内壁粗糙,弹丸卡壳率三成,可最关键的是,枪托底部刻着歪歪扭扭的“阿史那”三个字——突厥左贤王的姓氏。

“王尚书说我私造违禁兵器。”李慕白突然笑了,指腹蹭过信纸上“通敌”二字,“那我便让他看看,真正私造兵器的是谁。”

窗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

李婉儿掀帘而入,发梢还沾着露水,手里攥着半片染了朱砂的信笺:“千机阁的飞鸽传书,苏姑娘的暗号。”

李慕白的瞳孔骤然收缩。

他接过信笺,见上面只画着半朵并蒂莲——苏锦年曾说过,这是千机阁主最爱的纹样。

信笺背面有行极小的字:“阁主欲除弃子,锦年危。”

“黄统领!”他霍然起身,腰间玉佩撞在桌角发出脆响,“带二十名火铳卫,走密道去汴京外城的绣春楼。”他抓起案头的火铳塞过去,“苏姑娘若遇险,先护人,再毁信。”

黄飞虎的手掌在火铳上重重一按。

这位前边军将领的虎口还留着试枪时的灼痕,此刻却像捏着块烧红的炭:“末将明白。”他转身时甲胄铿锵,带起一阵风,把案头的密信吹得哗哗作响。

三日后的校场,日头正毒。

王承志站在观礼台中央,蟒纹官服被晒得发烫。

他望着台下整整齐齐码着的十二支火铳,嘴角勾起冷笑——这些都是昨日从郓城县衙搜出来的“罪证”,此刻正被他摆成“违禁”的铁证。

“李县令,”他抚着胡须转向李慕白,声音里浸着蜜,“陛下派郑辰大人来监审,你可知私造兵器是何罪?”

李慕白垂着眼,指尖着袖中那半块锦鲤玉佩。

他能听见校场角落传来细微的脚步声——那是赵明月带着张捕头刚把周老爹从青牛岭救回来,此刻正混在围观百姓里。

“王尚书说这些是私造?”他突然抬眼,声如洪钟,“那这是什么?”

话音未落,两名衙役抬着个檀木匣走上台。

匣盖掀开的瞬间,王承志的脸色骤变——匣里整整齐齐摆着十支火铳,枪托底部的“阿史那”刻痕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三日前,有突厥商队在郓城码头交易这批火器。”李慕白的手指划过刻痕,“草民报官,可巡城卫的人说‘这是王尚书的商队’。”他转向观礼席上的郑辰,“大人不妨问问,突厥左贤王的姓氏,怎会刻在我大宋的火器上?”

郑辰的瞳孔缩成针尖。

他盯着刻痕看了片刻,突然转头看向王承志:“王大人,这作何解释?”

王承志的额头渗出冷汗。

他刚要开口,却听校场另一端传来惊呼——周老爹被张捕头扶着挤进来,浑身还沾着囚车的草屑:“县尊!这些火铳的铁料,和王大人派来的商队给的一样!”

“演示火铳。”李慕白突然提高声音。

黄飞虎带着火铳卫从校场侧边冲出,十二支火铳同时抬起,对准三百步外的靶心。

“砰!”

第一声枪响惊得观礼席上的官员纷纷后仰。

十二发弹丸全部穿透靶心,最中间那枚甚至嵌进了后面的槐树干里。

郑辰的手颤抖着摸向靶心。

他扯下染血的布靶,发现弹孔边缘焦黑——这不是普通弓箭能造成的痕迹。

“好!”

一道朗笑从观礼席最上方传来。

宋徽宗扶着栏杆站起身,龙袍在风中翻卷:“朕听说有人说火器是妖物,今日看来,这分明是护国神兵!”他转向王承志,目光如刀,“王爱卿,你说李县令私造兵器,可朕看,私通突厥的倒是另有其人。”

王承志“扑通”跪在地上,官帽滚落在地。

他抬头时,正看见郑辰挥了挥手,几名金吾卫己经围了上来。

校场里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赵明月抹了把脸上的汗,转头想找李慕白,却见他正盯着观礼席后方的柳树林——那里有片叶子不合时宜地晃动了下,露出半截带血的袖角。

“小心——”

他刚喊出半声,便见一道寒光破空而来。

寒光破风而来的刹那,李慕白后颈的汗毛根根竖起。

他本能旋身,腰间玉佩撞在观礼台的木栏上发出脆响——余光瞥见那抹寒芒正是淬了毒的柳叶镖,目标不是龙椅上的帝王,而是他咽喉!

"小心!"赵明月的嘶吼被校场喧嚣撕成碎片。

一道红衣突然撞进他怀里。

苏锦年的发间珠钗刮过他下颌,带着淡淡沉水香,接着是刺骨的温热——她后背的锦缎裂开一道血口,柳叶镖穿透她左肩,钉进李慕白身后的木柱,尾羽还在簌簌颤动。

"锦年!"李慕白的瞳孔骤缩成针尖。

他接住她绵软的身子,指腹触到她后背的血己经浸透三层里衣,烫得他指尖发颤。

苏锦年仰起脸,额角冷汗顺着眉骨滑进鬓角,却还扯着嘴角笑:"县尊...你总说我是锦鲤..."话音未落,眼前的人影便在她模糊的视线里重叠成两重。

"刺客!

护驾!"黄飞虎的暴喝震得校场旗杆上的龙旗猎猎作响。

他的铁枪扫开扑向观礼台的两名灰衣人,枪尖挑飞其中一人手中的短刃,刃光擦着宋徽宗的龙袍划过,在汉白玉栏杆上留下半寸深的刻痕。

李慕白的牙齿咬得咯咯作响。

他将苏锦年轻轻放在案几上,解下外袍压在她伤口上,鲜血立刻洇透素白的缎面。

转身时,他腰间的佩剑"呛啷"出鞘——这是三日前苏锦年送他的定情物,剑鞘上的并蒂莲纹还带着她指尖的温度。

"敢伤她。"他的声音像淬了冰的刀刃,"拿命来偿。"

最后一名刺客正从校场西侧的鼓架后窜出,手中的匕首泛着幽蓝光泽。

李慕白足尖点地,身影如离弦之箭,剑尖挑开刺客的手腕,顺势划开他咽喉。

鲜血喷在观礼台的红地毯上,像朵绽开的妖异牡丹。

"拿下王承志的余党!"郑辰的声音里带着颤音。

金吾卫早将在地上的王承志按得膝盖撞地,他脖颈上还沾着刺客溅的血,嘴里却还在嘶喊:"这是误会!

是李县令自导自演——"

"够了。"宋徽宗的声音冷得像腊月的汴河冰。

他盯着苏锦年染血的红衣,又看了看李慕白握剑的手——那只手还在抖,却始终护着案几上的人,"郑辰,去查刺客的来历。"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校场里十二支还冒着硝烟的火铳,"若与王爱卿有关..."

后半句没说完,却让王承志面如死灰。

三日后的深夜,州府后宅的烛火摇曳如豆。

李慕白坐在床沿,手指轻轻抚过苏锦年眉心的血痂。

她的脸白得像新雪,左手还攥着他半片衣袖,指节因疼痛蜷成苍白的弧度。

药炉里的参汤散着苦香,混着她枕边那支并蒂莲的幽香,熏得他眼眶发酸。

"这次...若非你。"他的声音低得像叹息,指腹擦去她眼角未干的冷汗,"我险些..."

"所以你欠我一条命。"

虚弱的嗓音像片鹅毛,轻轻落在他心口。

苏锦年睫毛颤动着睁开眼,眸子里映着跳动的烛火,比往日多了几分柔软,"县尊...可要记好。"

李慕白愣住。

他望着她苍白的唇,突然想起三日前在绣春楼密道里,她也是这样笑着把他推出陷阱,自己却被乱箭划伤手臂。

那时她说"千机阁的人,最会算得失",可此刻他分明看见,她眼底的星光里只有他。

"我记着。"他握住她的手,掌心贴着她手背的温度,"等你好了,便去大相国寺还愿...你说过想去看..."

"大人!"

急促的叩门声惊得烛芯炸出火星。

黄飞虎撞开门,甲胄上的铜钉撞在门框上发出闷响。

他额角挂着汗珠,腰间的火铳还带着寒气:"北方急报!

突厥左贤王亲率十万大军,三日前己越过雁门关!"

李慕白的手指猛地收紧。

他转头看向窗外,月光被乌云遮去大半,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咚——"敲得人心发颤。

苏锦年的手在他掌心里动了动,他低头,正撞进她清亮的眼睛——那里没有恐惧,只有与他相同的锋芒。

"去请周铁匠。"他松开苏锦年的手,将她的被子往上拉了拉,声音里己没了方才的柔软,"再点齐火铳卫的弟兄,半个时辰后在演武场集合。"

黄飞虎抱拳转身,甲胄声渐远。

李慕白又坐了片刻,替苏锦年掖好被角,这才抓起案头的火铳图纸。

烛火映着他紧绷的下颌线,窗外的风卷起半张纸,上面"火器营"三个字被吹得翻飞,最后落进他脚边——正压着半块染血的锦鲤玉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