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跨江大桥破土动工,十万余人马,三百余日夜的战斗。沿河两岸,十座桥墩如擎天之柱拔地而起。它们矗立江面,高达五十丈,底部更是深入江底三十米,如同扎根水底的巨兽利爪,牢牢稳固根基,抵御着江水的冲击,确保桥体永不下陷。在这长达五公里的宽阔江面上,十座桥墩有序排列,其中最大跨度达八百米,这己是当前工程技术所能实现的极限,远远望去,尽显雄浑壮阔之姿,令人震撼。
虽没有现代机械的轰鸣与高效,仅靠人力、畜力与专门制作的特殊工具,完成如此浩大的基础工程,这在古代工程史上己然堪称奇迹。
然而,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剩余的桥面施工,才是横亘在众人面前的 “拦路虎”。望着滔滔江水,陈铮陷入沉思。他结合自己所学的现代桥梁知识,最终决定借鉴泸定桥与现代悬索桥的建造原理。
首先,将一条条粗壮的铁链贯穿两岸桥墩,作为整座桥梁施工的主要受力点。随后,把精心打造的钢架连接起来,搭建出桥面的基本框架,为后续施工奠定坚实基础。接着,浇筑混凝土,让桥面更加稳固、耐用。最后,再利用铁链将桥体悬拉固定在桥墩之上,使整座桥如同一条钢铁巨龙,横跨江面。陈铮相信,这套融合古今智慧的方案,定能让这座跨江大桥顺利落成。
在钢铁厂蒸腾的热浪中,一条条定尺锻造的特种钢型材相继出炉。陈铮亲自率领工部匠人逐件查验,反复检查钢材表面的锻造标准。这座横跨天堑的大桥,是大宋向西海诸国彰显国力的点睛之笔,容不得半点差池。单是主桥悬索使用的铁链,便严格按照设计标准锻造,每根首径足有二十公分,在日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此时,刺耳的汽笛声骤然撕破长空,陈铮望着第二代蒸汽机驱动的钢铁巨兽缓缓驶入视野,指尖不受控地微微发颤。
这头冒着滚滚黑烟的庞然大物,即将撞开工业时代的大门。然而,蒸汽机的问题也暴露出来, 目前没有机床,气缸全靠手工捶打,密封性差,漏气问题始终难以根治。好在大宋木材煤炭储量丰沛,即便效率低下些,暂时也还能支撑运转。陈铮着发烫的引擎外壳,目光坚定如炬:“只要造出发电机,机床的问题必能迎刃而解。” 届时,这场颠覆时代的工业革命,终将在他手中掀起惊涛骇浪。
汴梁,文德殿。
仁宗皇帝激动的拿着崇州的奏折,“刘公公,快念于众爱卿听听。”,“遵旨~~。”
臣陈铮谨奏:
跨江大桥工程历时三百余日,十万匠役合力,十座桥墩己竣工。墩高五十丈,入江底三十米,五公里江面上桥墩有序分布,最大跨度达八百米,创当世技术极限。后续拟以铁链为承力核心,连接钢架并浇筑混凝土,悬拉成桥。臣亲督钢铁厂,主桥悬索铁链首径二十公分,严检型材,确保彰显国威。
蒸汽机二代研发成功,可作为火车动力。每列配十至二十节货箱,单箱长二十丈、宽五丈、高三丈,日行两百里。因载重量大,需铺设双轨铁轨。
恳请陛下准于各大城市周边修筑专用道路,构建全国交通网络,以利物资流通,繁荣商贸,增强国力。
此乃兴国利民之策,望陛下圣裁。
臣陈铮诚惶诚恐,谨奏
天圣九年 八月六日
金銮殿内,仁宗皇帝龙颜大悦:"众位爱卿,陈铮己将火车改良完毕。即刻传谕各州府,依其规制铺设铁轨,务使铁道贯通全境!"
"臣等遵旨!" 群臣齐声应和。
话音未落,忽有大臣出列奏报:"陛下,昨夜北部边防传来消息 —— 辽军越境劫掠,夺走财物无数,更掳走数千百姓!"
宋仁宗猛然拍案,龙目圆睁,怒喝道:“辽国欺我太甚!真当我大宋无人可御敌?速速调拨五百门红衣大炮驰援边关!不仅要将辽人逐至极北荒原,更要夺回失地,设立府衙,迁徙百姓垦荒戍边,让那片土地永归大宋版图!另外,修建铁路线先贯通塞北边关。”
"臣领旨!" 众臣轰然应命,殿内气势震天。
崇州府。
“圣旨到!!崇州节度使陈铮接旨。” 传旨太监走进崇州府衙。
“臣~陈铮,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览陈铮所奏,跨江大桥工程之进展、蒸汽机研发之成果,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十万匠役,历时一载,完成桥墩十座壮举,实乃当世奇迹,彰显我大宋工匠之超凡技艺,与陈卿高超之智慧,此乃利国利民之千秋伟业!
更有蒸汽机二代研发成功,以此为动力之火车,载重量巨,日行之远,实乃兴国之重器。陈铮殚精竭虑,功不可没,特予嘉奖,以彰其功!
今着令全国各州府,务必依火车规制,即刻铺设铁轨,构建全国铁路网络。崇州作为首善之地,着令其负责贯通崇州至汴梁之铁路线,并将沿途各州府尽数相连,沿途州府需全力配合,如有怠慢之地,定当严惩,各地官员须恪尽职守,不得有误。
望爱卿,继续为我大宋之繁荣昌盛,不懈努力!
钦此!
天圣九年 八月 十二日
“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