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的灯光在深夜中一盏接一盏熄灭,只有最里间的那间还亮着。夏晚晴坐在会议桌尽头,面前摊开的是财务总监刚送来的成本分析报告。她的目光扫过密密麻麻的数据,眉头越皱越紧。
沈逸风站在窗边,手里端着两杯咖啡。他没有说话,只是把其中一杯轻轻推到她面前。
“订单下滑了西成。”她低声说,“但我们的支出几乎没有减少。”
他点点头,接过报告翻了几页,“人力成本占了大头,供应链费用也在上涨。如果继续这样下去,三个月内资金链就会断裂。”
夏晚晴沉默了一会儿,指尖轻敲桌面,像是在思考,又像是在给自己打气。
“我们不能再等了。”她终于开口,声音冷静而坚定,“必须立刻行动。”
沈逸风看着她,眼里有一丝欣赏,也有一丝心疼。
第二天一早,会议室就坐满了人。各部门负责人陆续到场,气氛比往常沉重许多。没有人不知道,公司正处在风口浪尖上。
夏晚晴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写下几个字:降本、优化、生存。
“我知道大家心里都有疑问。”她环视一圈,语气平稳却不容置疑,“这场经济危机不是暂时的,它己经影响到了整个行业。我们不能指望市场回暖来救我们,我们必须自己先活下来。”
她顿了顿,继续道:“接下来我们要做三件事——第一,重新核算所有成本,找出可以削减的部分;第二,优化组织结构,提升整体运营效率;第三,调整采购策略,降低供应链支出。”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有人低头记笔记,有人神情复杂地交换眼神。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决定,但对于此刻的公司来说,却是唯一的出路。
接下来的几天,整个公司进入了高压状态。财务部门彻夜加班,整理出一份详尽的成本明细表;人事部开始评估各部门的人力配置,寻找冗余岗位;采购团队则与各大供应商展开一轮又一轮的谈判。
夏晚晴亲自参与每一项工作。她不再是那个只会点头听从指示的年轻负责人,而是真正成为了这个公司的掌舵者。
“这个岗位职责和另一个部门重叠,可以合并。”她在会议上指着PPT说道,“这部分员工需要进行培训,转岗到更关键的位置。”
“采购价格太高了。”她翻开合同,“我们必须和供应商重新谈,如果他们不配合,我们就换人。”
“预算要压缩。”她看向财务总监,“哪些是固定支出?哪些是可以砍掉的?”
每一个决策都像是一次刀刃上的行走,但她没有犹豫。
沈逸风始终站在她身边,替她处理外部事务,让她能专注于内部调整。两人之间的默契越来越深,甚至连一个眼神都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可越是高效运转,就越容易触碰到人的底线。
裁员的消息传开后,公司内部出现了波动。有人愤怒,有人不解,还有人当面质问她为何要“抛弃”曾经一起奋斗过的同事。
面对这些情绪,夏晚晴没有回避。
她在员工大会上公开解释公司的处境,告诉大家这不是针对个人,而是为了整个团队的生存。她承诺,会为被裁员工提供补偿,并协助他们寻找新的机会。
“我理解你们的感受。”她说,“我也曾害怕失去工作,也曾担心自己的努力会被忽视。但现在,我们必须做出选择——要么一起沉没,要么咬牙挺过去。”
她的声音不大,却足够有力。
最终,风波慢慢平息,公司也完成了第一轮结构调整。
与此同时,采购谈判也进入关键阶段。
夏晚晴带着采购主管走进一家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办公室。对方负责人是个精明的中年人,脸上挂着客套的笑容,但眼神里透着谨慎。
“夏总,贵公司的订单量最近下降了不少吧?”他一边倒茶一边试探性地问道。
“确实有波动。”她坦然承认,“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放弃合作。相反,我希望我们能在当前困难时期,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合作方式。”
对方笑了笑,“贵公司一首是我们的重要客户,但我们也要考虑自身利润。”
夏晚晴点头,“我理解。所以我想提出一个新的方案——如果我们能够增加单笔采购量,是否可以在单价上做一些让步?”
对方沉吟片刻,似乎在权衡利弊。
“我们可以考虑。”他缓缓说道,“但前提是,贵公司要有稳定的采购计划,而不是临时下单。”
“没问题。”她微笑着说,“我会安排专人负责对接,确保采购流程更加规范。”
这一轮谈判结束后,她走出大楼,长长地呼出一口气。
沈逸风己经在门口等她。
“怎么样?”他问。
“初步达成共识。”她回答,“虽然还没完全降价,但他们愿意在后续订单上给予优惠。”
他看了她一眼,嘴角微微扬起,“你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管理者了。”
她笑了笑,眼神却依旧清醒。
“我只是知道,现在不是停下的时候。”
调整还在继续。
随着组织结构的优化,公司运营效率明显提升;采购成本的下调也为现金流减轻了压力;而那些被裁的员工,也陆续收到了推荐信和职业咨询的帮助。
夏晚晴站在办公区中央,看着忙碌的身影,心中第一次有了些许踏实感。
她知道,这一切还没有结束。风暴仍在持续,挑战依然存在。
但她己经学会了如何在风暴中航行。
她拿起手机,屏幕上依旧是江宇的名字。她没有拨通,也没有删除。
只是轻轻地合上屏幕,转身走向会议室。
下一阶段的战略部署,己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