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那袁声自旁听了祖师考校,见识了众师兄弟各显神通,尤其是那孙悟空一身惊天动地的本事,虽心生羡慕,却也更坚定了自家路数。他暗忖道:“猴哥神通广大,勇猛无匹,固然是好,然其道大开大合,过于刚猛,于细微处尚有不足。我这六耳之能,妙在聆听万籁,洞察秋毫,若一味模仿猴哥,舍长就短,岂非愚蠢?祖师点评猴哥‘勇猛有余,灵巧不足’,又那一声轻叹,其中深意,耐人寻味。看来,我这‘以听入道’的路子,是走对了。”
这番思量,让袁声心中豁然开朗。先前他只知“窃听”功法口诀,囫囵吞枣,虽也学得几分皮毛,终究是外物,未能与自身天赋圆融一体。今日旁听考核,如醍醐灌顶,令他猛然醒悟:单单窃听,不过是拾人牙慧,终究落了下乘。须得将这“聆听”之能,真正融入自身修炼的每一个环节,化为己用,方能走出一条独属于六耳猕猴的通天大道!
“听,不仅要听外物之声,更要听自身之秘!”袁声心念一定,便在洞府中盘膝坐下,收敛心神,将那“大道聆音”的神通,不再向外探寻,而是转而向内,沉入己身。
他尝试着去“聆听”自己体内那奔腾流淌的法力之声。起初,只觉一片混沌轰鸣,杂乱无章。但他不急不躁,凝神细辨,渐渐地,那混沌之声开始变得清晰起来。他“听”到了法力如江河奔涌的主脉络,也“听”到了细若游丝的支流;他“听”到了法力顺畅流动时的轻快韵律,也“听”到了某些窍穴关隘处,法力流过时那微不可察的滞涩与阻塞之音,如同溪流遇到顽石,发出的低沉呜咽。
这般内视“聆听”,竟比寻常内视功夫更要精微细致百倍!如同一个最高明的医者,为自己寸寸把脉,五脏六腑,奇经八脉,无一处不在其“听”觉笼罩之下。何处通畅,何处淤塞,何处暗藏隐患,皆了然于胸。
有了这般精密的“诊断”,优化功法便水到渠成。他运转起自创的《万籁声痕诀》,同时以“大道聆音”仔细“听诊”功法运转时,法力在经脉中流动的每一个细节。“此处转折过急,声有断续,当缓三分。”“那处窍穴窄小,法力汹涌而过,声带嘶鸣,易生损伤,当另寻他途绕行。”……
袁声一边“听”,一边小心翼翼地调整着法力的运行路线与节奏。避开那些滞涩之处,疏通那些微小的阻碍,如同一个技艺精湛的工匠,在细细打磨一件璞玉。如此反复调整,《万籁声痕诀》的运转效率,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数筹!原本需要一个周天才能炼化的灵气,如今八九分功夫便己足够,且法力运行更加圆融如意,后劲绵长。
尝到了甜头,袁声更是兴致勃勃。他将这“聆音入微”的功夫,从自身扩展到周遭万物。他不再满足于仅仅听到风声、水声、虫鸣鸟叫,而是要去“听”那风的呼吸,叶的脉动,虫蚁爬行时细足与地面摩擦的微响,甚至要“听”懂它们的韵律与轨迹。
他静坐洞口,聆听山风穿过林间的低吟。风有形,亦无形。他“听”风如何卷起落叶,如何拂过岩石,如何汇聚,又如何消散。那风的流动,自有其独特的韵律与轨迹。他心念一动,尝试着将这“风之韵律”,融入到自己从筋斗云中悟出的“寸步”身法之中。
起初尚显生涩,身形挪移之时,虽快,却仍带起微弱的气流扰动。但随着他对“风之韵律”的“聆听”越发深入,理解越发透彻,他的身法开始变得不一样了。再施展“寸步”,身形闪烁之间,竟仿佛与那山风融为一体,飘忽不定,轨迹难寻。短距离的挪移,真正做到了悄无声息,落地之时,连一片尘埃都未曾扬起。
他又将这“风之韵律”融入七十二变。幻化成一片落叶,便随着风的节奏飘荡,真假难辨;幻化成一缕青烟,便随着气流的走向蜿蜒,无迹可寻。这使得他的潜行、隐匿能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质变!若说之前的隐匿是藏身于暗处,如今的他,便是化身于自然,行走于光天化日之下,亦能与环境融为一体,令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等潜行匿踪的本领,简首如同鬼魅一般,来无影,去无踪!
沉浸在这种精微掌控的修炼中,袁声浑然忘却了时间的流逝。他甚至开始尝试去“聆听”那些更为幽深、更为本源的声音。他静心去“听”洞府中山石的沉默,那并非死寂,而是一种亘古不变的沉稳韵律;他去“听”石缝中青苔的生长,那是一种极其缓慢,却又无比坚韧的生命律动;他去“听”一株小草,从萌发到枯萎,其中蕴含的“生”与“死”的微妙转换。
隐约间,他仿佛捕捉到了一丝超越寻常感知的、关于“生”与“死”的本源波动。虽然极其朦胧,如雾里看花,却让他对天地规则,对生命奥秘,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首抵核心的感悟。这感悟虽未能立竿见影地提升他的战力,却让他的心境悄然拔高,眼界也随之开阔。
这般“聆音入微,掌控精微”的修炼方式,看似进展缓慢,不似孙悟空那般一日千里,突飞猛进。但袁声却乐在其中,他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根基正在被前所未有地夯实。每一分法力都凝练到了极致,如同千锤百炼的精钢;对自身力量的掌控,更是达到了入微的境界,远超同阶妖兵不知凡几。
这种感觉,妙不可言!仿佛自己化身成了微观世界的操盘手,一呼一吸,一举一动,都与天地间的细微韵律相合。法力流转,如臂使指;神通变化,随心所欲。虽非法力暴涨带来的狂猛,却是一种将一切都纳入掌控之中的细腻与从容,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强大。这,便是“掌控”的滋味!
至此,袁声彻底明晰了自己的道路。“以听入道,掌控精微”,这便是最适合他六耳猕猴天赋的修行方向。孙悟空走的是战天斗地、勇猛精进的路子,而他,则要走一条截然不同的、以智取胜、以巧破力的道路。二者并无高下之分,只有适不适合。他坚信,将“聆听”与“掌控”发挥到极致,未来成就,未必就在那猴哥之下!
正当袁声沉浸在精微掌控初见成效的喜悦中,根基日渐深厚,实力稳步提升之际,他心中却也隐隐升起一丝忧虑。这般稳扎稳打的修炼固然根基牢固,但速度终究偏慢。孙悟空那边己然神通大成,离山之期怕是不远,西游大劫的阴影己悄然笼罩。自己这般慢节奏的修炼,能否应对那即将到来的惊涛骇浪?
就在此时,一股异乎寻常的波动,极其隐晦,却瞒不过袁声此刻入微的“聆听”之能,从灵台山深处传来。那是菩提祖师的气息!与往日讲道时的浩渺平和不同,此刻祖师的气息中,似乎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决绝与……安排?紧接着,另一道熟悉而强大的气息,被这股力量牵引着,向祖师所在的方向而去——正是孙悟空!
袁声心中猛地一跳:“祖师深夜密召猴哥?莫非……”一个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看来,灵台山的平静日子,真的要到头了!孙悟空的命运转折点,恐怕就在今夜!而他这个“旁听者”,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