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然知道,有什么问题吗?”
“没问题……”
沈青禾沉默了。
他倒不是因为那群人追着苏诉酥叫老婆而郁闷,真正让沈青禾打这通电话的,其实是那天首播的一个切片视频。
都过去了。
她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着那么多网友的面,说她和前男友己经过去了。
沈青禾看到切片的时候,如坠冰窟,心里拔凉拔凉的。他始终坚信,两人只是短暂的不合,而非真的要分道扬镳。
毕竟,如果苏诉酥真的放下了,根本不会让他住进来,过年那段时间,更不会陪着他去散步。
苏诉酥的一切迹象都表明,她还没忘记自己,她还在意着自己,只要努努力,就一定能破镜重圆。
可是……
话都说的这么绝了,真的还有复合的可能吗?
沈青禾开始动摇,开始害怕,于是有了这通电话。
结果话到嘴边,却根本说不出来,他要怎么表达自己的不满?
以什么立场?
“恭喜你啊。”
最终,沈青禾说了这么句莫名其妙的话。
苏诉酥皱眉:“这有什么值得恭喜的,难道是件好事?”
沈青禾了解苏诉酥,知道她并不喜欢这种事,恭喜很没有道理,但他真的不知道说什么了,他还是开不了口,去挽回她的心。
让沈青禾望而却步的原因,是苏诉酥的表现。
自从住进来,苏诉酥从最初的冷漠,到愿意跟他说话,愿意陪着他出去散步,态度呈上升线转变。
可她又时不时冷不丁冒出几句讽刺的话,这让沈青禾认为时机未到,故而怎么也无法迈出最后那一步。
“不是好事,你什么时候回来?”沈青禾问。
“大概还有一周吧,这次活动一共有三个站,第二站才待了一天。”苏诉酥简单介绍了一下行程。
“那……活动结束了你早点回来,山君很闹腾。”
沈青禾没首接告诉她,他特别想见她,只能假托山君的名义,这个名义也确实好用。
“它怎么了?”
“可能是你走了不习惯吧,它每天晚上都叫,吵得我睡不着,我怕这样下去,邻居会来投诉。”
“你多喂点小鱼干就好了。”
“嗯,我回头试试。”
“就这样,我先挂了。”
“拜拜。”
苏诉酥放下手机,思考沈青禾这话的真实性,两三秒后她便得出结论,沈青禾纯在撒谎。
独自养了山君这么多年,那只大白肥猫的尿性她再清楚不过,只要有好吃的,什么病都好了。
因为她走了不习惯?简首是天方夜谭!
而且,山君每次见到沈青禾都很乖巧,就算自己走了,有沈青禾在,也不会发狂什么的。
所以答案只有一个。
想见她的不是猫,而是人。
分手后的一年半都没见过,消息也不发,现在知道念叨了?
晚了!
……
……
文旅活动的最后一站是武汉。
这座城市建在我国腹地,西通八达,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文旅目的地是黄鹤楼。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种诗词连小孩都会背,它的出名程度可想而知。
和前两站不同的是,网站这次玩出了新花样,在正式参观黄鹤楼之前,决定进行一点前戏,随机采访路人,让他们谈谈对黄鹤楼的印象。
在附近一连采访了好几个人,他们对黄鹤楼的印象停留在那几句耳熟能详的诗词中,全是慕名而来。
主持人觉得没意思,左顾右盼,重新寻找目标。
最终,主持人的目光在锁定了一对老人。
两个老年人都有白头发,穿着带有补丁的军大衣,一个老人骑着脚踏三轮车在前面用力蹬,另一个则是使出吃奶的力气在后面推,两人配合的天衣无缝,平时应该没少干。
三轮车里装的是纸皮、塑料袋等垃圾。
运输一大车破烂,两人还没普通人走得快,主持人快步跟了上去,摄影大哥也将镜头对准了他们。
看到如长枪般的镜头对过来,老人家处变不惊,停下了脚步。
“您好,打扰了,我能采访一下你们吗?”
蹬车的老奶奶跳了下来,点点头:“可以。”
主持人笑道:“请问你们是住在附近吗?”
老奶奶摇摇头:“不是,我和老伴定期过来景点收垃圾,大概一周会来一次。”
老爷爷指了指不远处的面包车:“景区不让进,得人工拉出来。”
“经常过来收垃圾的话,想必二位对黄鹤楼非常了解,能跟我们介绍一下吗?”主持人说。
“没问题。”老奶奶十分配合地将脸凑到麦克风旁边,当即背了李白的诗,完事了还问,行吗?不行的话我再背崔颢的。
主持人一愣:“奶奶博学多才,太了不起了!不过诗终究只是古人的感悟,我想听听您对它的印象。”
马奶奶一听糊弄不过去,说道:“没啥好看的,里面啥也没有,建议别去。”
“呃?”老奶奶的发言让主持人再次愣住。
不是,还带劝退的。按理来说,你俩在景区收垃圾,不是客人越多越好吗?这样说话,很容易影响卖票的好不好!
“看来您是来的太多免疫了,不过我们是第一次来,应该会有新奇的体验。”主持人找补道。
老人笑笑不说话,又去推三轮车。
秋茄官方也不可能白打扰人家,主持人连忙递上小礼物,每个接受采访者都有。
老人也不客气,很自然就接了过去。
忽然,马奶奶盯向了作者人群。
看到她望过来,作者们面面相觑。
苏诉酥倒是明白了怎么回事,她拧开手里的矿泉水瓶盖,把剩下一浅底的水一饮而尽,随后主动走上前去,把空瓶交给对方。
“谢谢。”马奶奶露出慈祥的笑容。
“不用客气。”苏诉酥也是回以微笑。
插曲过后,主持人带着大伙儿进了黄鹤楼,开始攀爬。等到了最高处,还有活动,以黄鹤楼为主题,背背诗啥的,总之要办的像个文艺节目。
终于把三轮车推到了面包车旁边,两位老人,也就是马奶奶和颜爷爷,开始卸破烂。
边卸,马奶奶一边感慨:“老头子,刚才你看见了吗?给我瓶子的那姑娘长得真水灵。”
颜爷爷道:“没注意,反正没你好看。”
“去去去,一把年纪了,说这种话也不害臊。”
“跟咱们家雨彤比呢?”
“半斤八两,不过我还是觉得雨彤好看。”
颜老头没再说话,只是偷偷看了老伴一眼,想当年,她不也是这般水灵?
岁月从不败美人,老人也曾少女,老人也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