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90年末,齐宫。
管仲叩拜齐主。
齐主叫起,赐了支踵。(赐座)
齐主上来就问:
“你叫管仲还是殷仲?”
“启禀君上,在下随母姓,管仲。”
管仲淡定的回复,这是一个逃不开的话题,他的过往齐主不可能一无所知。
“邸报上讲,楚王殡天,病死在伐随的路上。如今定的谥号是武,楚武王真是英雄一世啊”
齐主只想知道这个管仲怎么回复这个问题。他才能决定能不能用他。
管仲听了,齐主的意思是楚武王英雄一世,只是死在自己手里。需要他给个解释。
“回禀君上,楚王的确勇冠诸侯,但是也容易亡国。”
“怎讲?”齐主很好奇,这个写出割盐利以肥周的年轻人,必定对天下局势了若指掌,不然写不出这样的话。
“楚国强,只强于兵戈,也必亡于兵戈。”
“国计民生和治军备战,都是同等重要的事。
内政外交其实都是相连的,都要顾及到。就像伊尹讲过,治大国若烹小鲜,
而楚国只好兵戈,这是死穴。”(军政立国)
齐主挑眉,有点不太认可。
“有句古话,从前朝流传至今,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管仲一笑,他是殷商后裔,能不理解这句话吗。
“如果一味地法古就是正理,那前朝为什么会亡呢?难道前朝不在意兵戈吗?”
齐主被怼了也不生气,和和气气的说:“你接着说。”
“楚国,一味的整军备战,所有的政令都是围绕扩张,的确能够快速崛起,但是难以长久。”(扩张经济难以持久)
“若有一天,楚国没有扩张之地了,国家还怎么运行?也许不用等到那一天,楚国的男儿,就死光了。亦或者一场战就元气大伤,再被偷袭就亡国了。”(战争创伤大)
“倘若楚国能善待百工贸易,不视之为洪水猛兽,能向伊尹一样,细致认真的对待民生的每一个环节,那么哪怕有一天,吃个败仗还能东山再起”
(搞活民间经济,确保战争可持续)
“一个国家,百姓要吃饭,要穿衣,婚丧嫁娶,衣食住行,都是天性,人之常情,作为君主应当理解,不能束缚”(保持民间经济顺应民心)
“再者楚王一味好武,执政策略也要求整齐划一,任何问题都一刀切,一旦有战事,反应倒是快了,全民皆兵,但没有战事百姓如何生存?”(粗暴的干涉经济,企图以扼杀经济活力来维持军政秩序)
“危机危机,是危也是机,楚王为了避免危险,把有可能的机遇也放弃,我认为他太过鲁莽。”
管仲不能正面解释刺杀楚王的原因,因为齐主没有正面问,说明齐主不想捅破这层窗户纸。
但是他又想告诉齐主,楚玄博弈的失败其实错不在玄门,技术和贸易能有什么错?只要认真的管理,这只会是民生的助力,国力的底蕴。
他们诚心归附,楚王却出尔反尔,看起来是防患于未然,其实是军事无敌,执政无能。
还白白搭了先玄女一条人命,他们报仇有错吗?
齐主听了管仲的应答,沉默良久。
对于这个玄门族长他是问过妹妹喜沫的。喜沫缄口不言一问三不知,明显要保他。
但是他齐主有暗探啊,不妨碍他把玄门贸易灭邓和楚玄谈判的过程拼凑出来。
实际上如果他是楚王,楚国换成齐国,能用贸易撬动一个国家的防卫能力,他是很高兴的。
顶多多敲打着点,多派人打探着点。因为这种方法对齐国来说损失最小,获利最大。
不能因为手底下的人有威胁有能力,就灭了他吧?!有本事的事,哪个是好驾驭的?
用人要疑,疑人要敢用。
楚王的确是过于鲁莽了。
那也没办法,楚国那个境况,被周王室死死的遏制着,如果不用军事挣脱,还能怎么办呢?
只能说玄门选错效忠对象了。
齐主微微一笑。
“说的好,尤其是那句治大国如烹小鲜”
“卿可先回去,我若有事必会诏卿商议”齐主下了逐客令。
管仲叩拜起身离场。
齐主等人都走了,对着屏风后边说了一句,
“出来吧,你还要躲到何时?”
出来了一个十来岁的男孩子,笑嘻嘻的向齐主行叩拜礼。
“小白,也就只有你敢闯进我的书房。”
这是公子小白,是齐僖公的小儿子,喜沫同父同母的亲弟弟,也是莒国公主之子,老来得子异常宠爱。
“姐姐说向(游说)说到我这里了,她怕你一怒再杀了这个人,她就没地方呆了,要我关键时刻首接扑上去救他。”
“知道了。”
“那我就告退了”然后也不等齐主同意,首接站起来就要走。
“站住!回来!”齐主都无奈了,姨母宠这孩子宠的有点没边了。他每次一要求管管,姨母就用<不是国君的料,自然不用懂那么多规矩>来怼他。
公子小白哦了一声,又规规矩矩的跪坐听训。
“你听了管仲的话,什么想法?”
“没啥想法,我没听懂”
公子小白的话,把齐主噎个半死,他怎么会有这么不着调的弟弟呢,看看人家卫公子朔,比他小,但是刻苦努力远超他!!!
“他的意思是说,民生是国本,和军队一样重要。”齐主最后还是妥协了,耐心的教导。
公子小白听了,拧着个眉,吭哧瘪肚半天,最后来了一句
“原来如此,有道理,什么是民生?”
。。。。。齐主赶紧唤侍者,让周公主把公子小白领她宫里,好生管教,把太公家史抄个一二十遍的,再把他放回齐国太夫人那里。
没规没矩,不学无术,这么块料让他怎么和九泉之下的母亲交代。
打发了公子小白,齐主走出书殿,漫步向后花园。
管仲这个观点,齐主很欣赏。
齐国是富国,有海盐,有冶炼,有桑麻丝绸,有粮食,并不专攻军事,和郑国那样的军事强国比,的确容易受到威胁。
所以除了海盐,也为了自身生存,齐国要和军事强国结盟,如郑国,鲁国。
但是郑国己经乱了,当年郑庄公何等威武,敢射天子!如今太子忽继位后,他稳不住局势,郑国就乱了,一蹶不振,由强转弱只有短短几年。
对比楚武王,相同的军事大国,相同的内政格局,说衰落就衰落,再想崛起就没有机会了。
再看看鲁国,也到了盛衰的关节上了。
一味好武,盛极而衰,的确是有道理的。
管仲的确是个人才。
只是这人才,可是会弑君啊,杀的还是楚武王这种雄主。
自己真的能驾驭吗
管仲走出齐宫,静姝在齐宫门外正在等他。
“姝儿,你怎么来了,等了多久?”
“我陪长公主来的,她担心你,早你一步就进宫了,她怕君上杀了你”
管仲首乐,伸手去扽静姝的耳垂。
管仲想,他的总玄女长大了,己经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女子了。
不仅美,还很强大,是妇好那样的女子。
“君上要是怕我弑君,不召我不就行了,何必给我机会近身呢”
“能见我,至少说明他想认识我”
“咱们回药庐吧”然后牵起静姝的手,拉她上马车。
喜沫在齐宫的后花园找到了齐主。
他正在鱼塘喂鲤鱼。
喜沫走上去行礼。
齐主并没有看她,还盯着一群鲤鱼在争食。
“你看这些鱼,都在争,不停的争,只是为一口吃的”
喜沫上前看了看,没有说话,她在等齐主接下来说的重点。
“你觉得这个殷仲,他想争什么?”
喜沫看着齐主手上的鱼食,她明白齐主想问什么,如果齐主手里没有殷仲想要的,或者是殷仲想要的齐主给不起的,他就用不了这个人。
他可能就真的会杀了他。
“据我所知,玄门想要是一个安全的新家园,他们当初找楚王要的就是列土封疆,汉水土地”
齐主想了想,觉得这件事虽然有点难度,但不是做不到。
他给的起。
“你觉得这个殷仲,他有什么弱点或者把柄吗?”
喜沫知道,她哥哥这个人,没有把柄的人不敢真用。
“我也是刚见到他,他就被你宣召过来,我怎么知道他好什么怕什么,你也没给我机会知道啊”喜沫想了想,接着说出自己的目的
“既然你不放心他,我有一个主意,让你更快的了解他。”
齐主这才把身子转向妹妹,定定的看着妹妹,等着她说出主意。
“鲁国内政己经困顿了,我儿子己经没有办法了,各派势力一会打架,一会又合作的,不如把管仲派过去,解决这团乱麻。”
喜沫说的时候特意加重管仲二字,提醒哥哥,要用管仲,就不要太介意他的过往。
“你再派个信得过的,近距离观察,这样你心里就有底了”
齐主转回身把手里的鱼食都撒了出去。
“有道理!”
齐主觉得能解决鲁国的问题,那齐国的问题也就能解决。
能力,喜好,长短就都知道了。
三天后,管仲在地部医馆接到了齐主的诏令。
君上令:
命公子纠为齐国全权特使,赴鲁国参详政事。
命鲍叔牙和管仲从旁辅助。
管仲看着这诏令,他明白齐主认可了他的好战必亡论,又不敢贸然用自己,用鲁国试自己。
静姝走上前,看了看诏令,开口说:
“带上我吧,我己经去过曲阜一次了,见识过鲁国之险。
公子纠我没听过,但是鲍叔牙我熟悉。”
“好”
管仲也是这么想的,门主怎么能不带着自己的总玄女呢
鲍叔牙看到诏令,知道自己又要出使鲁国了。公子纠他熟悉,但是管仲是谁呢?
问了传旨的宦者,才知道是长公主义女家的族长。就住在自家的医馆里。
他飞奔到药庐,就看见静姝身边的管仲。
长身玉立,英姿挺拔,温润如玉。
只是他和静姝站在一起,非常般配,这点鲍叔牙不太高兴。
“在下商人管仲,初次见面,请多指教”
“在下鲍叔牙,获悉君上诏令,特来与阁下相会”
这个时候,有人挑帘也进了门。
“哎呀呀,我来的真是时候,看来你俩都见面了”
然后特意看着管仲,也自我介绍起来:
“我是公子纠,是这次出使鲁国的正使,以后这一路就拜托二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