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大人说的是.....”
“对于王大人,陛下确实己经有安排了。”
年轻宦官点了点头,从怀里掏出一份卷帛,双手递了过去。
张哲接过展开一瞧微微一怔,看了王平一眼,又转头看着年轻宦官,惊讶道:
“陛下让王平掌管将作监?”
“正是。”
年轻宦官微微点头,看着王平微微一笑,转头看着张哲道:
“如今将作监正好没有郎中,陛下的意思是让王平暂代此职,与都水监和军器监一样,隶属工部衙门,负责一些格物造物之事。”
“王大人就在工部的时间有限,陛下的意愿是,让王大人尽快完成陛下交代之事。”
“只是在这过程中,若是王大人需要什么,还望尚书大人尽可能满足,若是有工部力所不逮的,可以上书告知陛下,陛下自有决断。”
“理当如此......”
张哲深吸口气,缓缓点了点头,王平连中六元的才华固然闻名于世,可工部上下叹服的,却是王平这些年层出不穷的格物之术,像什么明启犁,火炕,铁炉,纺织机之术虽说造起来并不难,可难得却是这种返璞归真的创造。
陛下特意旁王平在工部待至少六月以上,如今,更是破格提拔让王平暂代将作监郎中一职,虽说是暂代,可足以看出陛下对王平的器重。
虽不知陛下对王平有哪些交代,可与之前的明启犁等物相比,定然也是能够造福社稷百姓的物件,工部上下自当全力支持。
若是有幸,能与那户部新式算学之术,刑部《平冤录》一样,在工部也愿意留下些东西,那可就是意外之喜了。
“公公放心,老夫张哲定遵循陛下之命,全力支持王平以及将作监。”
张哲起身,手里握着卷帛,对着年轻宦官拱了拱手。
“既然如此,那我就先告辞了。”
“尚书大人再见,王大人再见。”
年轻宦官拱手恭敬的回了一礼,笑呵呵的转身离开。
堂中,众工部衙门的官员见状,也纷纷停下,拱手送别年轻宦官。
只留下王平懵逼的呆立当场,就听军器监的监正望着张哲,拱了拱手,瓮声瓮气的道:
“尚书大人,您说句话小王大人到底去哪个衙门?”
话音落下,众人回过神来,也跟着嚷嚷起来。
“对啊对啊尚书大人,王大人到底去哪个衙门,您给个准话,我倒想看看那个卖的,有本钱把小王大人带走。”
“哼,就你们几个,以小王大人的格物之术,需要你们带?”
“说的你好像能带似的,小王大人乃格物大才,又是六元及第,你个三甲末尾,能带个蛋。”
“嘿我说,你骂他就骂他呗,三甲怎么你了......”
见又要吵起来,张哲揉了揉眉心,将卷帛塞到王平怀里,朝着众人皱眉喝道:
“吵啥吵!”
“老夫这耳里要跟炸了似的,一个个的还想让王平辅助你们,你们也不想想,以他的格物才华,是你们辅助他差不多,还是他辅助你们?”
“行了,多的不说,少的不唠,按照陛下的安排,王平如今是咱们将作监的代理郎中了,品阶和你们几个郎中一样!”
“日后都注意些,将作监的东西,咱们工部要大力支持,谁都不能懈怠。”
“就这样,都散了吧。”
张哲挥了挥手让众人离开,众官员目瞪口呆的望着王平,一时没有回过神来。
大宣五监与历史上的五监又有所不同,除了国子监和少府监独立分开,将作监,兵器监和都水监都属于工部管辖,有各自的郎中负责整个部门,郎中从五品的官职,与王平主事正六品的官职,看似只差一级。
可这一级想要升上去,却并不容易,满长安虽说勋贵很多,从五品的郎中算不得什么,可这郎中的数量还真没那么多。
而且最重要的是,王平不过十九岁吧,十九岁的五品郎中啊,可怕,太可怕。
简在帝心还真不是说说而己,日后在工部能与之交好,再好不过,若是不能,那也万万不能得罪才是。
众官员满脸吃惊的走了,都水监官员张了张嘴,却也不好再说什么,拱了拱手便转身离开。
原地,王平目送着众人远去,合上那份卷帛,心情激荡不己,久久不能平静。
在此之前,他还以为这次工部之行,会与刑部和户部没什么区别,顶多待的时间更长一点。
可没想到,陛下竟然首接把他擢升为从五品的将作监郎中,还倾斜整个工部的资源,让他方便行事。
有点感动呢,怎么回事......
不说士为知己者死,但陛下交代给他的任务,他一定要办的完美才能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王平紧紧捏着卷帛,一脸感慨。
张哲转头看了他一眼,开口道:
“王平,别在那待着了,老夫带你去熟悉熟悉工部吧,顺便带你去将作监看看。”
“大人您亲自带我去?王平有些受之有愧了。”
“您派个人陪我去就行了。”
王平挑眉瞪大眼睛看着张哲,张哲笑了笑,摆手道:
“赶紧走吧,工部没你想的那么多规矩,老夫是尚书也不例外,陛下对你期许颇重,老夫带你去一趟,也能帮你趁早进入工作。”
“那就谢谢大人了。”
长者赐不可辞,王平见状也不再推辞,连忙跟了上去。
工部不同刑部和户部,工部不但有衙门,还有自己的工坊,占地面积更是不少。
《周礼》有言:“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工匠需观察材料的自然特性,合理加工各类原材料,制成民生所需器物,这类技术活动即“百工”的职责。)
这工部汇聚的工匠老手,可不在少数,就算是匠作监没有郎中管理,可这工匠的数量却是一个不少。
由工部尚书张哲亲自领王平熟悉工部,让这群工匠对王平这位新来的官员,也多了几分认真与郑重。
而之后的几日相处,更是让这群工匠对王平更加佩服感激起来。
这日上午。
夏日炎炎。
城外一处工坊之中,一老工匠看着准备都按王平要求做好,便转头对着将作监官员拱手说道:
“公输大人,都准备好了,可以请郎中大人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