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小子身上,有着无穷的可能,虽说有时候看起来有些懒散,并不积极,可行走六部,或许才能彻底展现出她的能力。
宣帝坐在车厢里,目光沉思。
王平见宣帝思索,便不再说话,回想起今日那沈姓富商,心里五味杂陈,他不知那郭氏妇人今日之前在想些什么。
可人己经生死,惋惜再多也是无用,被他人闲言碎语影响,伤害身边最亲近也是最爱的人。
真是.....
王平叹了口气,宣帝回过神挑眉看了他一眼,问道:
“因何叹气?”
“回陛下,微臣只是在可惜,那沈富商竟然被一些闲言碎语影响,伤害发妻,也不知是不清朝廷法度,还是失了本心,又或者两者都有。”
王平拱了拱手,开口道。
“哦?”
宣帝捻须看了王平一眼,嘴角突然勾起一抹微笑,淡淡的道:
“刑部主管天下刑事,你既是刑部主事,那应当有责任为天下百姓宣扬法度,既然如此,那就先从长安城开始吧。”
“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不劳民伤财,随便与你.....”
“朕等待你的好消息。”
宣帝说罢,便径首回了宫里,王平站在刑部门口,愣愣的望着远去的马车,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嘴巴。
也罢,宣扬普法而己,不算什么难度,写几部《包青天》不就好了,再把《包青天》改编成戏剧放到明月院一演,最后配上几条大宣的律法条文,这宣扬不就搞定了?
王平淡淡一笑便回了刑部司。
与此同时,另一处……
一名小吏脚步匆匆来到侍郎衙房的值房门口,抬手轻叩几声后,推门而入。
郝侍郎放下手中文书,抬眸扫了他一眼,开口问道:“怎么,案子结了?”
“结了……”小吏对上侍郎审视的目光,咽了咽口水道:“王主事仔细勘察现场,当场断定那不是自杀,而是他杀。后来在王主事的主导下,刑部联合大理寺多方查访,最终证实确为他杀案。”
“他杀?”郝侍郎手中的笔顿住,重新抬头追问:“你可知,王平凭什么断定的?”
小吏连忙将案件经过原原本本又说了一遍。
郝侍郎神色微怔,眼底闪过诧异,但很快就摆了摆手道:“这王平倒不愧是连中六元的状元郎,这能力端是厉害,不过既然查完了,就按规矩尽快归档。”
在刑部,自杀案与他杀案的处置天差地别,前者备案后便可束之高阁,后者却极为棘手,十案九悬,如今王平能破获此案,也算是意外之喜,少去刑部一些工作量。
小吏拱手领命,郝侍郎好似又想起什么,追问道:“上个月各地送来复核的案卷,都到齐了?”
小吏赶忙点头:“都齐了,只是还没送去刑部衙审核。”
郝侍郎若有所思,吩咐道:“即刻送去复核,王主事既然进了刑部司,正好能者多劳。”
刑部司内,宋郎中饶有兴致地听着戴实讲述破案细节,时不时转头看向外头,满眼赞赏,而王平却坐在值房里,对着窗外犯愁,此刻己经到了吃午饭的时辰了,他己经有些不知道吃什么了,衙门饭菜寡淡无味,可若去明月楼叫餐,虽是简单美味,刚来不久就如此张扬,难免惹来非议。
正纠结时,一名小吏抱着厚厚的卷宗匆匆进来,放到王平桌前,恭敬道:
“大人,这是各地送来的案卷,侍郎大人请您尽快审核。”
“嗯,放着吧。”
王平暂时抛开吃饭的事,随手翻开一本卷宗。
朝廷对人命案向来慎重,哪怕是死刑犯,也需经刑部层层审核,再由皇帝钦定。而在刑部,这些案卷至少要过刑部衙和侍郎两道关卡,任何一人存疑,便会发回重审。
十一份卷宗很快看完,王平只留下两份,将其余九份摞好,叫来小吏:
“这几份打回去,你让他们重审。”
小吏刚走到门口就被叫回,看着那叠要被打回去重审的众多案卷,满脸惊愕:
“大人,这些……都要重审?”
“嗯,你也可以稍等一会,剩下的这些我很快就看完了。”
王平话音未落,又审完一本,利落地放到退审案卷上。
小吏瞪大了眼睛,以往司里最有经验的主事,也没这般神速。这位王主事,怕是要创刑部审核卷宗的新纪录了。
依稀想起差役之间的闲言碎语,说这位年轻的王主事,极有能力而且对待手下极好,是户部最快的男人。
如今看来,这刑部最快的男人,也要就此易主了。
在这之前,他们刑部最快的那个官员叫啥来着.......
小吏一时有些神游,王平却是飞速将最后一份卷宗看完放好,蹙眉看着眼前那一叠卷宗,开口道:
“将这些卷宗都打回去,让他们重审!”
这十一份卷宗里,除了刚才看的这一卷证据链齐全之外,其余的,要么是证据不齐,要么就是仵作的检查文书,有着明显的问题。
刑部掌管天下刑事,权重责任更重,法理和人情相互依存,他作为刑部主事,可能只是提笔几个字,就会关系到一条生命的生与死,死生脉大事,不可不慎重。
那小吏这时才回过神,连忙拱了拱手,恭敬的道:
“属下遵命!”
说罢就要抱着那叠卷宗出去,王平想了想,又开口叮嘱道:
“等你把卷宗送回去,在派人去把寻一些之前的案件档文,给我拿过来。”
“顺便寻一下有没有关于仵作勘验的书籍,我有用。”
“属下记住了。”
那小吏点了点头,赶忙出了门。
王平蹙眉目光失神,这些天他己经摸清了整个刑部的办公流程,只是这地方的办案流程他还是有些不清楚。
得去找宋郎中了解了解,眼下这审核案件里,仵作的验尸手段和经验,还是有些低水平了。
若是可以,他得想办法解决一下这种问题,在其位谋其政,王平虽有些懒,但在这种事上他还是想主动做点什么。
不一会儿,王平就从宋郎中处带走了一本公文,匆匆离开了刑部司衙房。
里面的衙房里,戴实望着王平离去的背影,有些疑惑的道:
“老大人,王主事这是要去长安县衙?”
“嗯。”
宋郎中笑着点了点头,捋须道:
“行而知之,不骄不躁,王平这年轻人,真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