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查账之法干系极重,王平切记万勿外泄!”
宣帝收回游移的目光,再度看向王平郑重说道。
王平抱拳行礼道:“陛下宽心,此方法臣仅告知李大人一人。”
戴昼稍作停顿,凝视着地面发问:“陛下,户部右侍郎林明,该当如何处置?”
宣帝眯起双眼沉思片刻,开口道:
“侵吞税银之事,单凭林明一己之力难以成事,陇州、河州、西州三州的税务,朕会亲自派密谍司去暗中探查,此外林明所管辖的其他州府,亦要逐一彻查,在此之前切莫走漏半点风声。”
王平原以为宣帝会雷厉风行地将林明拿下,却不料是这般安排。
他心中暗想,此番怕是不止一个户部侍郎要落马,朝中部分官员乃至地方官吏恐都将牵连其中。
前世他曾阅览过一篇帖子,提及明初一桩惊天贪腐大案,亦是户部侍郎公然染指国家税银,最终六部侍郎以下数百官员被斩首,受牵连者多达数万……看来无论哪个帝王,皆无法容忍这般贪腐行径。
事情至此己有定夺,宣帝轻轻摆手示意众人退下。
王平心头震动,神情庄重地抱拳,正欲跟随戴昼与李玄正步出御书房,忽闻宣帝开口将李玄正留下。
王平和戴昼交换眼神后,一同走出御书房。
戴昼望着御书房外层层堆叠的乌云,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神色复杂地低语:“这局势,怕是要生变了。”
他转头看向王平,郑重说道:“近段时日务必多加留意,此事波及范围恐怕极广,李家受创必然怀恨在心。”
“你不久后就要调任刑部,切莫再生事端,安稳度过在户部的这段时日便好。你的履历己然足够出色,老夫定会为你美言,无需担忧。”
“你年少便才华出众,唯有厚积方能薄发,往后行事越沉稳越好。”
王平本无意卷入这场风波,却被这两位老谋深算之人拉了进来。不过听着戴尚书这番话,心中还是颇为感动。且不说其他,单论戴尚书对他的关照便无可挑剔,只是户部之事,他还是能避则避。
他看向戴尚书,点头躬身道:“大人教诲,下官定当牢记于心……”
“只是户部余下事务不多,下官自觉身体欠佳,不知能否请个假?”
戴昼深深看了王平一眼,眼中含笑,随意挥了挥手道:“准你一个月假期,在家好生休养,若一月未愈,便再给你续假一月。”
“待假期结束,首接赴任刑部即可。”
听了戴昼这番话,王平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二人边说边朝着宫门外走去。
...............................................................
御书房内。
宣帝望着立于殿中的李玄正,重重叹了口气道:“是不是操之过急了?”
“回禀陛下,微臣以为时机己然成熟。”
李玄正面色平静,从容应答。
“说说你的理由!”宣帝神色凝重,沉声追问。
“启禀陛下,从户部去年的账册来看,朝廷收支状况己逐渐向好,江南道、南淮道虽仍有不足,但趋势向上。”
“依据王平殿试文章所述,我大宣完全可在国力积蓄充足后北伐草原,获取土地后迁移人口。”
“而李家在江南道行事嚣张,占地极广,削弱世家的良策,其一在于兴办教育,其二便是迁移土地宗族。”
“依微臣之见,当前不过是稳步推进,只要在北伐前压制住天下世家,北伐之后,世家便再无威胁社稷之可能。”
李玄正目光炯炯,宣帝听闻后沉默许久,起身背过身问道:“如此一来,你如何面对李家亲眷……”
“陛下过誉,天下乃陛下之天下,是万民之天下,并非李家私产。祸乱百姓、圈地藏民,微臣或许有愧于李家人,但无愧于天下苍生。”
“微臣问心无愧!”
李玄正深深躬身行礼,宣帝摇头未语,转而问道:“这么多年了,还不打算续弦?”
李玄正默然不语,宣帝长叹一声,摆摆手道:“罢了,朕懂你的心思,回去吧。”
“至于李桐,朕定会给你一个交代,务必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谢陛下隆恩!”
李玄正抱拳行礼后转身离去。
待李玄正离开,宣帝重新落座批阅奏章,许久后突然开口吩咐:“把人严密看护好了,若有差池,让他们提头来见!”
“遵命!”
思无量神情肃穆抱拳领命,随后退至一旁,身影渐渐隐没在房间阴影之中。
宣帝抬起头,望着殿外失神,许久,才摇头感叹道:
“不愧是世家.....人才辈出。”
“可惜眼界太差,识人不明啊……”
...............................................................
户部,度支房内。
虽说戴尚书批准了长假,但该整理的物件仍需收拾妥当。
此番离开户部,或许下次归来,这里的有些人便无缘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