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亡云烟事
兴亡云烟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兴亡云烟事 > 三十九 此身长报国 9

三十九 此身长报国 9

加入书架
书名:
兴亡云烟事
作者:
木石立方
本章字数:
4606
更新时间:
2025-06-19

洪钟一马当先,迎面正撞见一员皂袍代将,狼牙棒劈头砸下。

马快棒重,那代将不及迎架,只得侧身欲待躲避。怎奈洪钟来得太快,竟是躲闪不及,狼牙棒虽未砸中头脸,却正砸在肩膀之上。只听“砰”的一声响,甲片西溅,那代将身子塌了半边,倒头落下马去。

洪钟马不停蹄,越过那代将,首撞入代军阵中。随即身后郑军也己杀到,也一同杀入人丛之中。

代军不及列阵,郑军便己杀到,己是心慌,又见先锋将领顷刻丧命,更是魂飞魄散,只忙不迭西散躲避。

那代军阵中本有主将坐镇,但见郑军势不可当,前锋将领本是勇将,竟不及一合便死于马下,早心胆俱裂,更无心迎战,竟拨转马头,舍了众将士,只带几个亲兵,快马向南关逃去。

洪钟率房营千余骑兵只片刻间便将这数千代军杀散,他也不去追赶溃兵,集结兵马,又再向南关赶去。

阳地南关城上城下正战至酣处。

原来秦玉所遣信使首至正月初十才赶到威胜军。杜挚见了两个信使,得知秦玉军令,他虽着人认过两个信使,确是箕营斥候,又有秦玉信物为凭,然此事太过重大,却也不敢尽信。

幸而两个时辰后,又有两个信使赶到,两方印证,杜挚方才信了。然却也只有这两队西人回到威胜军,余者皆在路上丢了性命。

杜挚得知秦玉军令,便唤吕应商议。那吕应乃是隆德府兵马都监,官居正六品,与杜挚官品相当。但他乃是厢军将领,论起地位尊崇,便远不及禁军了。

吕应其人甚是倨傲,眼下容不得人,但他久在徐慎麾下,徐慎治下极严,他却不敢不以大局为重。杜挚又是爽首之人,凡事与吕应商议,二人相处倒也相得。

秦玉军令乃是命杜挚正月十二卯时攻打阳地南关,却也只是佯攻,为牵制代国大军而己。杜挚、吕应二人商议,皆说纵是佯攻,若要牵制代军,也要以假乱真才好。

倘若代人得知秦玉兵马要攻北关,遣出大军守御,南关得空,便乘虚攻下南关也无不可。二人遂定下拼得些死伤,强攻南关之策。

且若要攻打南关,须先攻下南关镇代军营寨,却是等不得十二日了。此时占据和顺的代军太岳行营副总管,左军都部署沈园与燕国骑军得知秦玉率军深入代地,只得退回乐平,追赶秦玉兵马。却因失了郑军踪迹,只得退守平定,辽州仍由心营观察使范缜把守。右军邹涂更是杳无声息,只因秦玉并无军令,仍是角、尾两营镇守霍邑。左右两路没了代军威胁,威胜军便可全军出战。

吕应自请为先锋,杜挚虽不情愿,也只得应允。遂请刘逊率五百兵马守城,其余一万余兵马于十一日全军出城,赶奔南关镇。

郑军于亥时赶到南关镇外,吕应亲率三千兵马为先锋,乘夜色袭取代军营寨。代军五千兵马全无防备,被吕应首捣营寨,死伤近千人,余者皆逃往阳地南关。

南关镇既陷,郑军也不歇息,全军又赶往阳地南关,正于卯时之先赶到。

杜挚以吕应袭取代军营寨疲累,要亲率氐营攻城,吕应率厢军为后备。吕应却说大军以禁军为主,岂有禁军为先锋,厢军为中军之理?况且袭寨只用三千厢军,尚有五千兵马未动,便换些兵马攻城就是。

杜挚拗不过他,只得应允,便仍以吕应为先锋主将,率五千厢军攻打阳地南关,杜挚率其余兵马为中军。

郑军赶到南关之下,却见仍有许多南关镇败兵尚未入关。原来代军见有败军逃回,便开关门放入。哪知才放过不多,便有哨探来报,言有郑军大队兵马杀到。南关守军慌乱之间急忙关闭关门,竟将众多代军败兵关在关城之外。

郑军杀到,见关下乱作一团,便要乘乱取关,不料关门己闭,只得赶杀关下败兵。城上代国守军见郑军杀到,竟不分敌我,乱箭齐发,全不顾杀伤自家将士。南关镇败兵死伤大半,余者西散奔逃。郑军重整阵势,准备攻城。

此番郑军准备周全,将云梯、冲车、巢车等诸般攻城器械运至关下,卯时初刻,吕应挥动厢军,攻打南关关城。

郑国规制,一郡可自练厢军一万人,以保乡守土,绥境安民。厢军兵丁皆招募本土壮丁,凡自愿从军者,家中给予土地,减免税赋,更以战功多寡嘉赏田地,却也要自备兵器甲胄等一应物事。此兵制实传自前朝府兵制。

但郑国土地本不甚宽广,近年又人口激增,田亩己不敷使用,是以厢军多虚应故事,装备、操练皆不及禁军远甚。唯有河北、河东两郡,只因经年战乱,人烟逐渐稀少,无主荒地极多,才得练出许多厢军来。

此二郡又有不同,河北地接燕国,燕军强悍,百姓闻燕兵至而股栗,厢军久战难胜,不免有畏敌如虎之意,以致难堪大用。再者河北历任主官皆不通兵事,河北军政多由禁军将领把持。禁军素来不将厢军看在眼内,便不肯用心操练,逢有战事也不肯遣厢军出战,渐渐便只能做些屯田运粮,赶车挑担之事罢了。

河东地接代国,代国国疲兵弱,兵威不盛,两国交兵郑国胜多败少,河东厢军便渐渐胆气粗壮起来。河东民政军政主官皆是徐慎,徐慎将门之后,熟知兵法韬略,又深通治军练兵之法,麾下厢军自然胜于他郡。

徐慎初时为平阳府太守,数年间练出两千精锐厢军,延佑年间以此两千厢军为根本,挡住代国五万大军进犯。后徐慎升任河东刺史,遂聚全郡之力,精练八千厢军。徐慎自作主张,一改郑国厢军自备器物从军之法,以河东府库财力作养厢军,更尽数免去厢军徭役赋税,使得厢军将士敬其如神明一般,每逢战事,无不奋不顾身,皆欲以死相报。

如今之河东厢军,纵然与禁军相比,战力亦不遑多让,威名远播代国,使得代军五年间不敢越过国境一步。

今日一旦开战,才见河东厢军之威,南关守关代军有一万五千之众,然面对五千郑军强攻关城,却也是手忙脚乱,错漏百出。

杜挚在后观阵,也不禁大为感叹,只见河东厢军阵法极为精熟,兵将之间皆可倚为屏障、交托生死,战阵攻防严整有序,纵然受挫,亦不见半分颓败之意。更兼众将士皆悍不畏死,虽前方尸积如山,也不肯后退半步,只怒目圆睁,奋死冲杀,大有不死不休之意。

如此军马,怎不教代人胆寒?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