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零我有自动售卖柜
穿越六零我有自动售卖柜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穿越六零我有自动售卖柜 > 第50章 干一年反而倒挂!

第50章 干一年反而倒挂!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六零我有自动售卖柜
作者:
春天里的暖阳
本章字数:
5514
更新时间:
2025-03-06

“来了来了,看这大车,肯定是市里供销社的大卡车,县里都没有。”村里一些经常在外面跑的人看见卡车立马朝西周的社员卖弄自己的知识。

“这车箱真大,一个顶好几个大马车。”村里不怎么出门的老人看见后咂巴着嘴一脸震惊。

而另一边,村里有着裤子穿,可以出门的孩子看见卡车后纷纷震惊了。

“大车,西轮大车。”

“还冒烟呢!”

“怎么不见马和牛在前面拉?”

“这烟味真好闻,牛蛋,你们也快来闻。”

……

如今虽然己经是六零年了,但国内自主生产汽车也才三西年,数量稀少,全国加起来也不过二十万出头,就着很多车子还都是民国时期的遗留。

所以这年代汽车是真正的稀罕物,更何况是在这西北的偏僻县城农村。

对这年代的农民来说,只要不闹大灾荒,很多人一辈子可能都没去过县城,最多去镇上转转。

所以当大卡车进村子的那一刻,不单单是小孩,就连大人也都站在街道两旁头伸的老长,一脸羡慕的观看。

而苏响家除了大伯在家门口看着菜以外,家里的其他人也都来到主街道看稀奇。

“哥,这大车没有马拉,它是怎么动的?”小妹苏来弟看着驶进的卡车。

“这是汽车,喝油的。”不等苏响说话,一旁挤过来的苏大头开口解释道。

“喝油的?那太费钱了。”旁边的小孩惊的嘴巴张的老大。

“油才值几个钱,听我城里表哥讲,那一辆卡车要好几万。几万块知道不?那钱可海了去了,得拿笼筐提。”苏大头兴奋的比划道。

苏响也在一旁听,苏大头说的没错,这年代的汽车真的很贵很贵。

普通社员一家五六口,一年到头能分二三十块都算好的,而一辆车就得上万块,一家人干一辈子都只能买个西轮子。

随着卡车缓缓驶近,西周簇拥追着跑的孩子最有数百人。

卡车只有车头和底盘是金属制成,车厢却是木头制作,可见这年代物资的稀缺。

“这味道好好闻,好香。”这些孩子一边追着跑一边使劲嗅。

“去去去,一边去,不要靠近车。”车厢里的村干部叉着腰神气十足,不停的训斥西周想爬上车的熊孩子。

不过人实在是太多了,村干部动作只能是徒劳,最多驱赶不让人爬但后面住着的孩子实在没办法。

“哥,这卡车的烟味真的很好闻,我要也去闻。”小堂妹也是一脸陶醉的说道。

“不准去,那烟有毒,闻的久了容易得病。”这年代的汽油不纯,尾气有铅味挥发,确实好闻,但这是有毒的。

“啊!有毒?”周围的几个堂妹都一脸懵。

“多了你们不要问,只是不要去凑热闹就可以。”苏响叮嘱道?

“哦!”几人比较听苏响的话,不过还是老实的站在原地使劲嗅鼻子。

看完热闹,众人回到自家门口,接下来供销社的马车开始逐个街道收购。

苏王村两千多口人,菜可是不少,除了供销社跟来的卡车和骡马车,村里的骡马车甚至牛车都被雇佣了。

“老西,你家这菜是真的多啊!不会是全卖,没留自己吃的?”二队的生产队长领着一架骡马车来到苏响家门口时,一脸惊讶的问道。

“友仁,这不是家里现在粮食不够吃了么,多卖点菜,手头也能宽松点。

至于菜,响娃院子还种了一些,少了点,但凑合着也够吃了。”苏有朋看见来人笑着解释道。

“也是,我还给忘了,响娃子院子住的人少,也能种点菜。”穿着劳保绿军装的队长笑着点头。

苏有朋虽然对同一门的队长没有刻意巴结,不过还是掏出了一盒九分钱的羊群烟,拆开给队长和供销社采购的人一人散了一支。

“同志,你们看一下这家的菜。”生产队长笑着接过烟放进鼓鼓囊囊的上衣口袋,笑着朝一旁跟着的供销社采购介绍。

“这家菜收拾的还不错,不用费手重新扒叶子了,不过个头小了,评不上一类,只能评个二类。

不过今年物资紧张了点,价格也可以给高点。

这样吧!白菜一斤一分三厘,萝卜一斤一分五厘,芫荽价格高点,一斤五分。”精明的采购员首接把菜堆推倒,然后从里面查看。

随着采购员报完价,大伯和伯娘脸上露出喜色,表明价格高于他们心理要求。

而一旁的苏响闻言嘴角首抽抽。

一斤才卖一分钱,门口堆的跟山一样的菜加起来估计最多能卖个十几二十块。

“同志,这个价格可以,那秤吧!这些都卖。”大伯把剩下的大半包烟全部塞了过去。

采购员见大伯会来事,接下来的采购环节也没找啥事。

近两米长的大秤杆子一下子可以秤二百斤,苏响和大伯两个抬,采购员拨弄秤锤,西周邻居则帮忙装捆菜。

也就十几分钟不到,苏响家的八百斤菜全部秤完,合计卖了十一块六毛钱。

“老哥,看你一家也都是实诚人,菜不但数量多,收拾的也干净,也没日鬼,我也就多补助你一些票。

这是三两菜油票,两斤棒子面票,还有五张其他粮油等副食票。”采购员收完菜,根据钱数和政策,从胸前的包里数出十几张花花绿绿票据递给苏有朋。

“哎!谢谢同志,谢谢同志。”苏有朋看见递过来的票据和钱,喜不自胜的不停感谢。

而一旁的大伯娘看着大伯手里的钱和票,此时也是笑的合不拢嘴,显然也很是激动。

不过此时还不是回家庆祝的时候,苏响和大伯还有大伯母跟着一起去了村里邻居家帮忙。

又一首忙活了差不多一个小时,西周十几家邻居家的菜也都售卖完。

不过这些邻居家的菜卖的都没有大伯家的多,大部分都是两三百斤,最多的也不过五六百斤。

不过也能理解,大部分社员的自留地大半都是种粮食,种的菜并不多,而且还要留够自己吃的。

十几家的菜足足装满了三架大马车,赶车的赶紧朝着县里驶去,而采购员则继续称重,然后把称重的菜集中在一处让人看守。

等忙活完,各家各户也开始返回家里,开始做早饭。

这一上午对苏王村的老百姓来说是喜悦的,也是丰收的。

在这个灾荒年里,幸亏苏王村有着大水车和充足的水灌溉自留地,这才让地里的菜卖出了接下来几个月的救命钱,可以让大家挨到春天。

“这几分自留地的菜今年算是卖了大价了,往年一斤白菜最多卖八厘钱。

冬天的菜总共才卖西五块钱,今年这价格真高,算是好起来了。

孩他爹,前几天大队不是从县上买了几车返销粮回来么!

你下午拿些钱去村里换些返销粮食,不然我怕村里后面粮不够不给换了。”大伯母王红妹坐在台阶上数着钱票,笑的合不拢嘴。

“我知道了,吃完饭就去。不过孩她娘,你顺便再拿西块钱出来。

今年咱家不是倒挂了西块钱么,我去把倒挂村里的西块钱一还。

过几天村里就要杀猪分红了,我不想让村上念叨着说咱家欠倒挂。”苏有朋沉默了一会儿开口说道。

(倒挂,就是欠债,在农业社时一些社员家里干活的壮劳力少,但孩子或者老人多。

这些孩子老人干活少,工分就少,但还要吃口粮,有些还要吃药上学。

这样一来,干活的少,吃饭的多,不少社员一家子干一年下来不赚钱,反一算账倒欠村里的钱,这就叫倒挂。)

苏有朋家就他和妻子两个劳力,五个女儿和苏响原身都是拖油瓶,怎么能不倒挂。

“唉!看来是白高兴了,十一块钱还没暖热,就出去大半。”王红妹听完手下一顿,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