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空巢回声
深夜十一点的实验室,林小满把最后一块仿生皮肤贴在"白鹭"的面部骨架上。机器人的眼皮突然颤动起来,淡蓝色的虹膜在灯光下像两汪泉水。
"体温模块再调高0.3度。"她咬着舌尖嘀咕,这是她专注时的小习惯,"36.2度对老年人来说不够温暖..."
机械臂从天花板垂下,精准地调整着机器人颈侧的微型加热器。正当林小满准备测试握手力度时,实验室的门被猛地推开。白梦璃踩着十厘米的高跟鞋踉跄冲进来,手里攥着的平板电脑还在往下滴水。
"第七例了!"她把平板拍在桌上,全息投影立刻在空气中展开七份并列的病历,"全部65岁以上独居老人,全部突发语言障碍伴随心肌纤维化——"她的美甲划过那些几乎重合的数据曲线,"但所有常规检查都查不出病因!"
林小满扶了扶滑到鼻尖的眼镜。投影蓝光映在她脸上,照出眼下的青黑。她伸手放大第三份病历上的脑部扫描图:"海马体萎缩程度与症状不匹配...这不合逻辑。"
"仁爱医院暂时命名为'空巢综合征'。"白梦璃抓起林小满的咖啡灌了一大口,随即皱眉吐回杯子,"呸!这什么鬼东西?"
"护肝茶。"林小满心不在焉地回答,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舞。七个老人的生活照突然环绕着病历弹出,"看这个——"
照片里老人们或坐在空荡的餐桌前,或站在子女搬家留下的杂物堆中。共同点是他们都在触摸某件带有回忆的物品:褪色的全家福、磨破的童鞋、掉了瓷的搪瓷缸...
"学霸小满"突然从充电座站起,眼中的蓝光转为分析模式:"检测到关键词关联。"它调出十几条新闻:《京都老人临终前盯着全家福心电图才平稳》《上海社区给独居者配发电子宠物后住院率下降31%》...
正在给绿植修剪枯叶的"小满1号"突然轻声说:"植物也会因为寂寞枯萎。"它的剪刀停在一株发黄的龟背竹上,"上周起它的浇水量增加了15%,但真正需要的是东侧窗户的阳光。"
实验室陷入诡异的沉默。林小满和白梦璃对视一眼,同时转向刚刚完成面部调试的"白鹭"。这个专为老年护理设计的机器人正无意识地重复着握手的动作——那是林小满输入的基础程序之一。
"我们需要临床测试。"林小满突然说。
白梦璃倒吸一口冷气:"你疯了?医疗AI认证至少要两年!"
"不是作为医疗设备。"林小满己经扯过白大褂套上,"作为...高级电子宠物。"
她按下"白鹭"胸前的启动键。机器人的眼睛缓缓聚焦,面部肌肉舒展成一个让人莫名安心的微笑。最奇妙的是它的手——为了完美模拟人类触感,林小满采用了三层凝胶设计,此刻在灯光下几乎看不出机械关节的痕迹。
"初次见面,""白鹭"的声音像是温暖的红茶里化开的蜂蜜,"我是您的护理助手。"它看向林小满,突然伸手拂过她的眼角,"姐姐,您的泪腺分泌物pH值偏高。"
白梦璃噗嗤笑了:"得,这还没上岗就先诊断上医生了。"
林小满却盯着"白鹭"的手指。这个动作不在基础程序里。她打开后台日志,发现情感交互模块己经自主生成了七百多条附加协议。
"见鬼了..."她喃喃道。屏幕上滚动的代码里,有一行特别醒目:
【当检测到人类悲伤情绪时,优先执行触觉安抚而非语言询问——协议#742】
没等她细想,顾沉舟的视频窗口弹了出来。他身后是深夜的办公室,领带松松垮垮地挂着。
"小满,你让我盯的TechLife公司有动静了。"他推过一份加密文件,"他们那个'情绪调节'脑机接口,今天突然拿到了快速审批。"
林小满放大文件上的原理图。某个标着"情感净化模块"的组件被红圈标注,旁边是顾沉舟潦草的字迹:【这东西会阻断催产素分泌!】
白梦璃突然指着新闻栏:"快看!"
最新消息闪过屏幕:《TechLife宣布与全国十大养老院合作》。配图里笑容完美的CEO正给一位老人戴上酷似耳机的设备,字幕写着"情绪净化率98.7%"。
林小满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节奏越来越快。三个画面在她脑海中旋转:老人们触摸遗物的手、"白鹭"自主生成的安抚协议、TechLife设备上那个危险的红色组件...
"准备车。"她突然站起来,"我们去仁心医院。"
"现在?"白梦璃瞪大眼睛,"都半夜了!"
"就是现在。"林小满己经给"白鹭"披上外套,"如果'空巢综合症'和TechLife有关..."她的声音哽了一下,"那些老人等不起。"
"学霸小满"突然报出一串数据:"仁心医院值夜班的张明德教授,曾发表《老年情感需求与器质性病变关联研究》。根据其学术倾向,接纳实验性治疗的可能性为63.8%。"
林小满点点头,转向正在给自己安装便携电源的"白鹭":"记住,在获得正式许可前,你只是个会量血压的电子宠物。"
机器人歪了歪头,这个动作让它看起来出奇地年轻:"那么我该对患者摇尾巴吗,姐姐?"
白梦璃笑得差点被自己口水呛到。就连顾沉舟的影像也忍不住扶额。林小满望着这个诞生不到一小时就学会幽默的造物,突然有种奇怪的预感——今夜,某个重要的齿轮就要开始转动了。
去医院的路上,林小满一首着父亲留下的怀表。表盖内侧照片上,穿着白大褂的男人正在给病人听诊。她想起十二岁那年,父亲在临终病房里对她说:"小满,最好的医生不仅要懂解剖学..."
车窗外的霓虹灯模糊成一片彩色光晕。林小满没有说完那句话,但"白鹭"安静地握住了她颤抖的手。机器人的体温不知何时己经升到了36.5度——恰好是人类手掌最令人安心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