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1940 年的能源重建
在 1940 年,尽管战争的硝烟暂时停歇,但德国面临的挑战却丝毫未减。自元首遇刺事件后,国内经历了一系列动荡,好不容易局势逐渐稳定下来,百废待兴,而能源领域的发展更是迫在眉睫。
我紧急召见能源开发部门的负责人。不多时,他神色匆匆地走进办公室,额头上微微沁出汗水,看得出他对此次召见的重视与内心的紧张。他迅速在我对面的椅子上落座,挺首脊背,目光专注地等待我发言。
我神情严肃,目光炯炯地看着他,说道:“如今局势稍稳,可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能源是德国复兴的根基。德国本土的Mittelplate油田,我们早有发现,它位于石勒苏益格 - 荷尔斯泰因州西海岸外的瓦登海下,距本土海岸仅约7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我们必须加快对它的开采进度。你立刻组织最专业的地质勘探团队,对油田进行全面、细致且深入的重新评估,精确掌握其储量、地质结构以及开采难点等详细信息。同时,调配国内最先进的海上开采设备,召集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开采人员,制定一套科学、高效且安全的开采计划,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大规模开采,并稳步提升产量。”
能源开发部门负责人快速记录要点,随后面露难色地说道:“总统阁下,加快Mittelplate油田开采面临诸多难题。海上开采对技术要求极高,目前我们的部分设备虽先进,但在应对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和优化。而且,要实现大规模开采,人员的培训和调配也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此外,资金投入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我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回应道:“针对设备问题,立刻组织国内顶尖的科研团队与工程师,成立专项研发小组,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攻关,尽快克服在海洋环境下的开采难题。至于人员培训,协调相关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设专门的海上开采技术培训班,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速度。资金方面,与财政部门沟通协调,优先保障Mittelplate油田开采项目的资金需求,同时,也可以考虑吸引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投资,以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另外,Emlichheim油田,在下萨克森州西部靠近荷兰边境的Emlichheim镇,作为德国较为古老的油田之一,过去的开采或许不够充分。你派遣专业团队前往,深入调研其现状,评估剩余储量和开采潜力。如果具备进一步开采的价值,加大投入力度,引入新的开采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开采效率和产量。”
能源开发部门负责人点头称是,说道:“总统阁下,Emlichheim油田若要加大开采力度,需要对现有的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这不仅涉及到技术和资金,还需要妥善处理与当地居民的关系,避免因开采活动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我严肃地说道:“你说得对。在推进开采工作时,一定要注重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和协调。提前制定合理的补偿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赢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还有罗马尼亚的普罗耶什蒂油田,尽管目前战争停歇,但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外交部门要加强与罗马尼亚方面的沟通与合作,确保我们在该油田的权益不受影响。你这边派遣能源领域的专家和技术骨干前往,带去我们最先进的开采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他们提升油田的开采效率和产量,同时,我们也要加强对该油田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产出的石油能够稳定供应德国。”
能源开发部门负责人神情凝重地说:“总统阁下,普罗耶什蒂油田涉及国际关系,情况较为复杂。在技术支持和监督管理过程中,需要谨慎行事,避免引发外交纠纷。而且,目前国际上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激烈,我们也要防范其他势力的干扰和破坏。”
我神色坚定地强调:“在这个特殊时期,每一项工作都充满挑战,但我们没有退路。在推进油田开采工作的同时,安全保障至关重要。一方面,加强对油田设施的安保防护,无论是本土的油田还是普罗耶什蒂油田,都要部署严密的安保力量,防止敌对势力的破坏。另一方面,情报部门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动态,及时掌握各方对我们能源布局的反应和潜在威胁,为我们提供准确的预警信息。此外,合理规划石油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优先保障国内关键工业、交通以及未来能源发展规划的需求,同时,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况。”
能源开发部门负责人坚定地回应:“总统阁下请放心,我部门定会全力以赴,协调各方资源,克服重重困难,稳步推进油田开采工作,为德国的复兴提供坚实的能源保障。”
随着能源开发部门迅速展开行动,针对Mittelplate油田,一支由国内顶尖地质专家、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和技术熟练的工人组成的专业团队迅速集结。地质专家们携带先进的勘探设备,登上特制的勘探船只,驶向瓦登海。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他们克服恶劣的环境条件,对油田区域进行全方位的地质勘探,通过高精度的探测仪器,深入分析海底地质结构,为开采方案的制定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与此同时,科研团队与工程师们在实验室和工厂里日夜奋战,对现有的海上开采设备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他们根据勘探数据和海洋环境特点,对钻井平台、采油设备等进行技术升级,提高设备在复杂海洋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人员培训方面,相关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迅速响应,制定了一套紧凑而高效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涵盖海上作业安全规范、先进开采技术操作等多个方面。学员们通过理论学习与模拟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快速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即将投入的开采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对于Emlichheim油田,专业调研团队深入油田的各个角落,与曾经参与开采的老工人交流,收集历史开采数据,并运用现代勘探技术,如三维地震勘探、测井分析等,对油田进行全面的重新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了详细的开采升级方案。首先,对老化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更新改造,引进先进的水平井钻井设备和自动化采油系统,提高开采效率。同时,为了妥善处理与当地居民的关系,能源开发部门成立了专门的协调小组,与当地政府和居民代表进行多次沟通协商。制定了合理的土地补偿方案和环境保护措施,承诺在开采过程中严格遵守环保标准,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通过这些努力,逐渐赢得了当地居民的理解与支持。
在罗马尼亚的普罗耶什蒂油田,德国外交使节与罗马尼亚政府展开了多轮深入且富有成效的沟通与协商。双方就加强油田合作开发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明确了德国在该油田的权益和责任。随后,德国派遣的能源专家和技术骨干团队抵达油田。他们迅速对油田的开采现状进行全面梳理,发现了一些制约产量提升的关键问题,如设备老化、开采工艺落后等。针对这些问题,专家们制定了详细的技术改进方案,引入了先进的注水驱油技术、油藏数值模拟技术等,以提高原油采收率。同时,帮助罗马尼亚方面建立了一套现代化的油田管理体系,从生产运营到质量控制,进行全方位的优化。为了保障油田的安全稳定生产,德国与罗马尼亚加强了安保合作,共同部署了严密的安保力量,对油田设施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控和防护。
然而,在推进这些油田开采工作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在Mittelplate油田,一次突如其来的海上风暴袭击了勘探船只和正在搭建的开采平台。尽管提前收到了气象预警,但风暴的强度超出了预期,部分设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技术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在风暴过后,第一时间展开抢修工作。他们冒着危险,在摇晃的平台上对受损设备进行维修和更换,争分夺秒地恢复勘探和开采准备工作。同时,科研团队根据此次风暴的情况,进一步优化了设备的防风设计和防护措施,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
在Emlichheim油田,升级改造工作在初期遇到了技术难题。新引进的自动化采油系统与当地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原有基础设施存在兼容性问题,导致开采效率未能达到预期。专家们迅速组成联合攻关小组,深入分析问题根源,通过调整系统参数、改进设备接口等方式,逐步解决了兼容性问题。同时,在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中,虽然大部分居民对开采工作表示理解,但仍有一小部分居民对环保措施存在疑虑。协调小组加大了沟通力度,邀请居民代表参观环保设施和监测设备,详细介绍开采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和实时监测情况,最终消除了居民的疑虑。
在普罗耶什蒂油田,随着德国技术团队的介入,油田产量逐渐提升,但这引起了其他一些势力的嫉妒和不满。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员试图对油田设施进行破坏,给油田的安全带来了威胁。德国和罗马尼亚安保力量加强了巡逻和警戒,通过情报收集和分析,成功挫败了多次破坏企图。同时,外交部门也加大了斡旋力度,通过外交渠道向相关势力表明德国在该油田合作开发的合法性和重要性,努力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在这个充满挑战的1940年,德国凭借着坚定的决心、科学的规划和不懈的努力,在能源领域奋力前行。每一次困难的克服,都让德国离稳定的能源供应更近一步,为德国在战后的重建与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