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德军的应对之策与英军的坚守
在德军那戒备森严、弥漫着紧张肃杀之气的指挥部内,气氛凝重得仿若实质,仿佛能将空气都凝结成冰。巨大的作战地图悬挂在墙壁上,如同一片红蓝交织的战场缩影,不同颜色的标识宛如相互缠斗的毒蛇,象征着各方势力在这片欧洲大陆上的激烈角逐与殊死博弈。指挥官冯·施坦因,身姿挺拔如松,身着笔挺的军装,胸前的勋章在黯淡的灯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他站在地图前,面容冷峻如千年不化的寒冰,深邃的眼眸中透露出一种鹰隼般的锐利与决绝,正紧盯着地图上的东线与西线,脑海中如同高速运转的精密机器,思索着如何破解苏联可能参战这一棘手难题,那目光仿佛要穿透地图,洞悉未来战局的每一丝变化。
“诸位,苏联一旦在东线开辟新战场,对我们而言,无疑是一场灭顶之灾。这将像一把无情的利刃,毫不留情地切断我们的兵力部署,彻底打乱整个战略布局。”冯·施坦因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从幽深的谷底传来,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字字句句都如同重锤般砸在每一位将领的心头,“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起来,想出应对之策。要么用尽一切手段阻止苏联参战,让他们知难而退;要么做好充分准备,迎接两线作战的严峻挑战,绝不能让局势失控,否则我们将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会议室里顿时陷入了一片死寂,短暂的沉默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随后,将领们如梦初醒,纷纷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各种观点和方案如潮水般涌来,大家各抒己见,试图找到最完美的应对之法。参谋官汉斯率先发言,他指着地图上的关键节点,语气急促地说道:“我们可以加强对苏联边境的情报渗透,掌握他们的军事部署和战略意图,提前做好防范。同时,对苏联周边的中立国家施加压力,阻止他们向苏联提供物资支持,从侧面削弱苏联的战争潜力。”
战术专家卡尔则皱着眉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情报工作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仅仅被动防御。我认为应该主动出击,对苏联边境的军事设施进行小规模的突袭,打乱他们的部署,让他们不敢轻易发动进攻。而且,我们可以在舆论上抹黑苏联,制造国际压力,让其他国家对苏联参战产生反感。”
后勤部长奥托忧心忡忡地插话道:“诸位,我们还需要考虑两线作战时的物资供应问题。必须提前储备足够的弹药、粮食和药品等物资,确保我们的部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战斗力。同时,要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物资短缺情况。”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得面红耳赤。冯·施坦因静静地听着,目光在众人身上来回扫视,心中权衡着每一个建议的利弊。经过一番激烈的唇枪舌剑,德军最终敲定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要对英国发动更为猛烈、更为残酷的军事打击。他们计划倾尽全力,以排山倒海之势迅速击垮英国,让苏联亲眼目睹英国在德军强大攻势下毫无还手之力,彻底打消苏联与英国合作的念头。他们坚信,只有让苏联看到英国的彻底失败,才能让苏联明白加入这场战争只是无谓的牺牲。为此,德军将调集更多的飞机、坦克和火炮,对英国本土进行全方位、不间断的轰炸和攻击。空军将加大空袭力度,不仅针对英军的军事设施,还包括英国的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和补给线,试图从根本上摧毁英国的战争潜力。陆军则准备发起大规模的地面进攻,突破英军的防线,迅速占领英国的战略要地。
另一方面,在东线全面且深入地加强防御部署。德军决定调遣最精锐的部队,火速增援东线。同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精心构筑更加坚固、更加完备的防线。每一道防线都将被打造成为抵御苏联进攻的钢铁堡垒,从坚固的地堡到密布的铁丝网,从隐蔽的战壕到先进的防御工事,无一不体现着德军的严谨与决心。工兵部队将夜以继日地工作,挖掘更深、更长的战壕,修建更多的碉堡和掩体。炮兵部队将部署威力更大的火炮,设置多层次的火力覆盖区域。装甲部队则随时待命,准备对可能突破防线的苏联军队进行反击。
在遥远的英国本土,这片曾经宁静祥和、风景如画的土地,如今己被战火蹂躏得满目疮痍,仿佛一座巨大的废墟。英军在遭受德国空军一轮又一轮铺天盖地的轰炸后,处境艰难得如同在悬崖边缘挣扎的困兽。然而,即便身处如此绝境,英军依然没有放弃抵抗,他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对祖国的忠诚,努力且坚定地执行着节节抵抗的策略。
士兵们夜以继日地劳作,挖掘着防御工事。沉重的铁镐一次次落下,砸在坚硬的土地上,溅起一片片泥土。一道道战壕如同大地因痛苦而裂开的伤痕,在这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上蜿蜒蔓延开来。新组建的部队和民兵们,大多是刚刚放下农具或工具的普通民众,他们缺乏足够系统的军事训练,手中的装备也陈旧简陋,许多枪支甚至还是一战时期的老古董,有的枪支枪膛磨损严重,射击时甚至可能出现炸膛的危险。但他们眼神中透露出的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保卫家园的坚定决心,却如同一束束微光,照亮着这片被战争阴霾笼罩的黑暗战场。
亨利上校穿梭在这些临时挖掘的战壕之间,目光缓缓扫过这些年轻且充满坚毅的面孔。他看到有的士兵手上满是磨出的血泡,却依然紧握着铁镐,一下又一下地挖掘着;有的士兵虽然面容疲惫,但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不屈的光芒。他的心中五味杂陈,既为士兵们的勇敢和忠诚感到欣慰,又为他们即将面临德军更为猛烈的攻击而深深担忧。他深知,这些士兵们正站在国家生死存亡的最前线,每一次抵抗都可能是他们生命的最后一搏。
“大家一定要坚守住,我们的每一次抵抗,都在为祖国争取着宝贵的时间,为胜利的曙光积蓄力量。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亨利上校用坚定而有力的声音鼓励着士兵们,希望能将自己的信念传递给每一个人。他的声音在战壕中回荡,给士兵们带来了一丝温暖和希望。他走到一位年轻士兵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孩子,害怕吗?”年轻士兵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回答道:“上校,我不怕!为了祖国,我愿意付出一切!”亨利上校欣慰地点点头,说道:“好样的!我们都是为了祖国而战,只要我们坚守住,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在一处战壕里,二等兵汤姆正努力地加固着掩体。他原本是一名普通的农场工人,战争爆发后,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他手中的铲子不停地挥动着,将泥土堆在掩体上。他的脸上满是汗水和泥土,头发也被汗水浸湿,贴在额头上。但他的动作却没有丝毫懈怠,因为他知道,多加固一分掩体,就能多一分生存的希望,就能更好地保卫祖国。
旁边的老兵杰克一边帮着汤姆,一边给他传授着战斗经验:“孩子,打仗的时候,一定要沉住气。等德国人靠近了,再开枪,这样才能保证命中率。还有,要注意寻找掩护,别暴露自己。”汤姆认真地点点头,说道:“杰克大叔,我记住了。您放心,我不会给大家丢脸的!”
在另一个方向,一群民兵正在练习射击。他们手中的枪支参差不齐,有的甚至连瞄准镜都没有。但他们依然认真地练习着,努力掌握射击技巧。教官在一旁大声指导着:“稳住枪身,三点一线,呼吸要均匀,不要着急开枪!”民兵们按照教官的指示,一次次调整着姿势,试图提高射击精度。尽管条件艰苦,但他们都明白,只有掌握了过硬的本领,才能在战场上与德军抗衡。
夜幕降临,战场上一片寂静。但这种寂静却让人感到无比的压抑,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英军士兵们知道,明天等待他们的将是更加残酷的战斗。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的念头,他们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等待着黎明的到来,等待着与德军的下一次交锋。他们坚信,只要他们坚守下去,祖国就有希望,胜利终将属于他们。
本章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