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步兵推进,巩固战局(1940 年 12 月第 1 周)
1940 年 12 月初,欧洲大陆被寒冬的阴霾所笼罩,冷风如刀割般呼啸而过。德国装甲部队己如利刃般成功撕开斯洛文尼亚的防线,为后续部队的推进开辟出一条通道。德国步兵部队宛如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钢铁劲旅,在 12 月 1 日破晓时分,迎着凛冽的寒风,沿着装甲部队开拓出的道路,从边境向着斯洛文尼亚首都稳步进发。他们肩负着巩固战果、扩大占领区域的艰巨重任,每一个士兵都深知自己所承担的使命重大。
首站突破:科佩尔城郊的交锋(12 月 1 日 - 12 月 2 日)
12 月 1 日上午 8 时许,德军步兵的推进在紧邻边境的科佩尔城郊正式打响。科佩尔,这座斯洛文尼亚举足轻重的港口城市,其城郊地势较为平坦开阔,但此刻却布满了斯洛文尼亚军队仓促构建的防御工事,宛如一道道狰狞的屏障。高大且密集的铁丝网纵横交错,在寒风中发出“呜呜”的阴森声响,仿佛是在向即将进犯的德军发出充满敌意的挑衅。反坦克壕沟像一道道巨大而深邃的伤疤,横亘在道路之上,犹如不可逾越的鸿沟,给德军的推进增添了重重困难与阻碍。
德军步兵在装甲部队的紧密掩护下,小心翼翼地朝着防御工事步步逼近。士兵们身着先进的防弹衣,这种防弹衣采用了新型的复合材料,不仅轻便灵活,不妨碍士兵们在战场上的行动,而且具备极佳的防护性能,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烁着冷峻的金属光泽。他们手中紧紧握着新式突击步枪,枪身散发着冰冷的气息,仿佛随时准备喷吐火舌。士兵们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警惕,时刻留意着敌方防线的一举一动。
当他们逐渐靠近敌方防线,大约上午 10 点左右,斯洛文尼亚军队的枪声毫无预兆地骤然响起,密集的子弹如雨点般朝着德军疯狂射来。“噗噗噗”的声音不断响起,子弹打在装甲车辆和周围的地面上,溅起一片片尘土。一名德军下士扯着嗓子大声呼喊:“找掩护!准备反击!”声音在枪炮声中显得格外响亮。士兵们迅速且有序地利用周围的地形以及装甲车辆作为掩体,沉稳地端起突击步枪,眼睛紧紧盯着瞄准镜,以极高的专注度和精准度向敌人射击。“哒哒哒”,德军的突击步枪也随即发出怒吼,与敌方的枪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激烈的战场交响曲。
与此同时,德军的装甲部队也发动了猛烈攻击。新式坦克的引擎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仿佛远古巨兽在咆哮。坦克的火炮不断轰鸣,一枚枚炮弹如流星般带着尖锐的呼啸声砸向敌方防御工事。“轰!轰!轰!”巨大的爆炸声此起彼伏,敌方防御工事瞬间被火光和浓烟所笼罩,土石西处飞溅,原本看似坚固的防线在炮火的洗礼下开始摇摇欲坠。
在激烈的交火中,德军步兵充分展现出顽强不屈的战斗意志和出色娴熟的战术素养。他们以小队为单位,彼此之间配合默契无间。一部分士兵勇敢地挺身而出,吸引敌方的火力,为队友创造进攻的机会;另一部分则迅速而灵活地迂回到侧翼,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敢的行动力寻找防御工事的薄弱环节。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枪炮声交织在一起,士兵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毫不畏惧。
经过一整天的浴血奋战,至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这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给一切都染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德军成功突破了科佩尔城郊防线的前沿部分,但敌方的抵抗依旧顽强,他们凭借着剩余的防御工事,继续负隅顽抗。在这一天的战斗中,德军有数十名士兵受伤,他们为了推进付出了血的代价,但他们成功打开了前进的通道,为后续的行动奠定了基础。
12 月 2 日,天刚破晓,晨曦的微光刚刚照亮大地,德军再次发动进攻。随着冲锋号声响起,德军步兵如猛虎下山般朝着敌方防线冲去。经过数小时的激烈拼杀,中午时分,太阳高悬天空,照耀着这片惨烈的战场。德军终于全面突破了科佩尔城郊的防线,斯洛文尼亚军队的抵抗逐渐瓦解。德军继续向着内陆挺进,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仿佛在宣告着这片土地即将被纳入德国的掌控。
挺进卢布尔雅那平原,沿途村镇的清剿(12 月 3 日 - 12 月 5 日)
12 月 3 日,德军步兵踏入了广袤无垠的卢布尔雅那平原。这片平原地势开阔平坦,冬日的寒风在平原上肆虐,吹得枯草沙沙作响。村庄和小镇星罗棋布地分布在这片平原之上,作为斯洛文尼亚重要的农业产区,这里人口密集,物产丰富,对于德军巩固占领区域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德军深知控制此地的重要性,遂于当日清晨开始对平原上的村镇展开清剿行动。
在平原上的多姆扎莱小镇,德军遭遇了当地小规模抵抗力量的顽强阻击。小镇的街道狭窄而曲折,两旁的房屋紧密相连,高低错落。这些房屋为抵抗者提供了良好的掩护,使得德军的推进变得困难重重。12 月 3 日下午 2 时许,德军先对小镇进行了严密包围,形成了瓮中捉鳖之势。一名德军军官手持扩音器,用斯洛文尼亚语向镇内喊话:“放下武器,我们不会伤害平民!继续抵抗毫无意义,只会给你们带来更多的痛苦和损失!”然而,回应他的却是一阵更加密集、猛烈的枪声,显示出抵抗者坚决抵抗的决心。
德军步兵随即展开行动,他们充分利用街道两旁的房屋和墙壁作为掩护,小心翼翼且有条不紊地向镇内推进。士兵们两两一组,配合默契。一组全神贯注地负责观察周围的动静,时刻警惕着可能出现的敌人,为另一组提供掩护;另一组则瞅准时机,快速而敏捷地移动。每当遇到抵抗,他们便熟练地用突击步枪进行精准射击,凭借强大而密集的火力压制敌人。“哒哒哒”的枪声在狭窄的街道中回荡,伴随着敌人的惨叫和房屋的倒塌声,整个小镇陷入一片混乱与战火之中。
清剿行动持续到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小镇的废墟上,给这片饱受战火摧残的地方增添了几分凄凉。德军逐步控制了小镇的部分区域,但抵抗者仍在一些角落负隅顽抗,给德军造成了一定的麻烦。
12 月 4 日,清晨的阳光洒在小镇的断壁残垣上。德军继续在多姆扎莱小镇清剿残余抵抗力量。在搜索过程中,他们发现了隐藏在地下室的武器库。这些武器库就像一颗颗潜在的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给德军带来巨大的危险。德军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对其进行排查和处理,每一个动作都精准而谨慎,丝毫不敢懈怠。他们深知,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经过数小时的努力,他们成功消除了安全隐患。
与此同时,德军开始在小镇分发生活物资,试图通过此举安抚当地居民。德军士兵们将一袋袋粮食、一箱箱药品和一包包生活用品整齐地摆放在广场上,有序地组织居民前来领取。尽管部分居民对德军仍然心存恐惧,眼神中透露出警惕与不安,但看到德军分发物资的实际行动,态度也逐渐有所缓和,开始愿意与德军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一些居民甚至主动向德军提供关于其他抵抗力量的线索,这为德军进一步清剿行动提供了便利。
12 月 5 日,经过两天的艰苦清剿,德军完全控制了多姆扎莱小镇。小镇的街道上,德军士兵们巡逻的身影随处可见,秩序逐渐恢复。随后,他们沿着卢布尔雅那平原继续稳步推进,对沿途其他村镇逐一进行排查和控制。每到一处,德军都采取类似的策略,在确保军事控制的同时,尽量安抚当地居民,力求稳固后方,为进一步向首都推进奠定坚实基础。他们深知,只有赢得当地居民的支持或者至少让他们保持中立,才能更加顺利地实现对斯洛文尼亚的全面占领。
逼近首都:采列镇的关键争夺(12 月 6 日 - 12 月 7 日)
12 月 6 日,德军如同一头步步紧逼的巨兽,逐渐逼近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而采列镇成为了他们前进道路上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节点。采列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恰好位于交通要道之上,是连接周边地区与首都的核心枢纽,宛如一颗镶嵌在战略版图上的关键棋子,掌控此地,便能对首都形成有效的威胁。
斯洛文尼亚军队深知采列镇的重要性,在此投入了大量兵力,精心构筑了坚固且复杂的防御工事。镇外的高地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碉堡和战壕,彼此相连,形成了一道看似难以逾越的坚固防线。这些碉堡犹如一个个蛰伏的钢铁巨兽,黑洞洞的枪眼虎视眈眈地盯着来犯之敌;战壕则像一条条蜿蜒曲折的蟒蛇,盘踞在高地上,给人一种阴森而压抑的感觉。
12 月 6 日清晨 6 时许,天色还未完全亮透,德军步兵在装甲部队和空军的强大支援下,对采列镇发起了全面进攻。空军的轰炸机率先呼啸着出动,如黑色的死神般划破天空。一枚枚炸弹如雨点般从轰炸机腹部落下,带着尖锐的呼啸声砸向高地上的防御工事。瞬间,高地上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巨大的爆炸声此起彼伏,仿佛要将整个高地都撕裂。火光和浓烟在清晨的天空中格外醒目,照亮了整个战场。
装甲部队则在地面炮火的掩护下,如钢铁洪流般向着高地缓缓推进。新式坦克的引擎轰鸣声震得大地微微颤抖,坦克的火炮不断发出怒吼,一枚枚炮弹精准地朝着敌方碉堡开火。“轰!轰!轰!”炮弹准确地命中目标,炸得碉堡砖石横飞,部分碉堡甚至首接被夷为平地。防御工事在德军强大的火力打击下,开始出现一道道裂缝,摇摇欲坠。
德军步兵趁着轰炸产生的硝烟,如猛虎般迅速向高地发起冲锋。他们端着突击步枪,喊着口号,毫不畏惧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勇无畏地向前冲去。身上的防弹衣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为士兵们抵挡了不少子弹,使得他们能够在枪林弹雨中继续前进。尽管敌人的火力异常凶猛,不断有士兵受伤倒下,但德军依旧顽强推进,没有丝毫退缩之意。
在激烈的战斗中,一名德军士兵腿部不幸中弹,身体失去平衡摔倒在地。他的战友们迅速反应过来,不顾自身安危,立刻冲过去将他扶起。“坚持住,我们一起前进!”一名战友大声喊道。在简单而迅速地对伤口进行包扎后,受伤的士兵咬着牙,在战友的搀扶下,继续顽强地向前冲锋。战场上,这样的场景不断上演,德军士兵们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一步步向着敌人的防线逼近。
12 月 7 日,经过一整天一夜的惨烈激战,战场上硝烟弥漫,尸体横陈,到处都是战争留下的痕迹。德军终于突破了采列镇外高地上的防线,斯洛文尼亚军队的抵抗彻底瓦解。德军成功占领了这一关键战略要点,为逼近首都卢布尔雅那扫清了最为关键的障碍。至此,在这一周的推进过程中,德军步兵稳步向前,逐步巩固了在斯洛文尼亚的占领区域,向着全面掌控的目标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他们的旗帜在采列镇的高地上迎风飘扬,仿佛在宣告着德军的胜利和对这片土地的逐步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