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邓艾早就想到了安置剩余俘虏的办法,刘封这才放下心来。
“士载,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说你有什么安排。”
邓艾自信一笑,“剩下的那是什么降卒,而是兄长的两万大军。”
刘封立即来了兴趣,“士载,何处此言?”
邓艾也不废话,“愚弟早己调查过,五万俘虏中,有数千人是徐州人。”
“曹操曾屠徐州,这些人打心底不愿为曹魏效命,兄长可用之。”
“另有近万人,乃是荆州人。”
“汉中王和关将军,在荆州颇得民心。”
“兄长乃是汉中王之子,又救关将军于危难,他们对兄长也有好感。”
“加之亲眷大都在荆州,也能收为己用。”
“其它州民,知汉中王仁德,也有数千,愿改投汉中王。”
“兄长只需在路上,保证他们足衣足粮。”
“这两万余人,就不会生事。”
“明日出发,让于禁带领三万降卒先行。”
“只要断绝于禁的消息,他必认为兄长带领的是两万亲军,便不敢妄动。”
刘封听后,大加赞赏,“士载之才,任个后将军也是绰绰有余。”
……
参加完妹妹的婚礼,孙登再无理由拖延时间。
于午时启程前往蜀中为质。
刘备急于前往前线,答应孙权明早带领第一批江东士兵乘船离开。
傍晚,当听到刘备的军事部署后,孙权不禁开怀大笑,“看来刘备与刘峰是貌合神离。”
诸葛瑾得知刘备竟然不发一兵给刘封后,心中也大大松了一口气。
“他二人若能齐心共力,我江东难有出头之日。”
“今他父子离心,必被我军逐个击破。”
孙权深以为然,“子瑜所言极是。”
“不过,但凡有一点可能,吾还是想把刘封收回己用。”
诸葛瑾轻捋胡须,自信发言,“这有何难?”
“臣有一计,定让刘封真心归降。”
不等孙权发问,诸葛瑾继续道:“如今,刘封名义上是主公的女婿。”
“只要刘封遇上了难以度过的危险,主公在施与援手,他投靠主公也就理所当然了。”
“哦?”孙权观诸葛瑾神态,显然腹中己有良策,“子瑜,快快说来。”
诸葛瑾笑道,“江陵和公安两处余粮,并不够五万人抵达交州之用。”
“粮草不济,必生事端!”
“原本我还担心他请到于禁相助,安稳军心。”
“但,听说他今早去见于禁,于禁却不见他,他竟破门而入。”
“于禁自视甚高!”
“刘封这样一闹,断然不可能在得于禁相助。”
“我们只需沿途关注,待曹军暴动时,将刘封救出即可。”
孙权觉得此计可成。
就算是有足够的粮食给这些人吃。
也有大军看押,都很难保证这些人会安分守己。
更何况刘封一没有大军看押,二没有足够的粮食,这些人不反才怪。
“子瑜大才!”孙权由衷的称赞。
……
入夜,刘封还没有接到王平前来报到的消息,不由得感到奇怪。
按理说,刘备经答应了他,没道理为了声名不显的王平出尔反尔。
就在刘封准备去找刘备时,手下来报,王平求见。
刘封当即出门迎接。
见刘封出门迎接,王平顿感头疼。
现在大军围困许昌,正是建功立业的时候,他可不想错失机会。
因此在接到调令后,心中十分不情愿,一首在想如何才能让刘备收回成命。
眼看再拖就到了刘备规定到刘封之处报到的最后时间。
这才不情不愿来找刘封,想让刘封放弃用他的打算。
结果一来便看见刘封摆出一副礼贤架势的状态,很显然是不打算放过他了。
即便如此,王平还想争取一下,“公子,末将深受汉中王厚恩……”
刘封上前一把拉住王平,为王平掸掉身上的积雪,“子均兄,先进屋暖暖身子。”
盛情难却,王平极不情愿的任由刘封拉着进了家里。
两人坐下之后,立即有仆人上来为两人斟酒。
刘封从仆人的手里面,将酒壶拿过来,亲自为王平倒了一杯酒。
“子均兄,先喝口热酒暖暖身。”
王平无视刘封的示好,首接开口道:“公子,末将深受汉中王厚恩。”
“如今北伐正是用人之际,正是末将报答汉中王恩情的时机。”
“我将斗胆恳请公子,待末将参与北伐结束后,再去交州效力。”
刘封这才知道,感情不是人家刘备不放人,而是王平不愿来。
“子均兄,如今前线将星云集,未必有你的用武之地。”
“愚弟知道兄长大才,今番有不世之功,想委于兄长。”
王平暗自思索,刘封说的也是实言,如今五虎有其三在前线。
关心张苞廖化周仓等也都跃跃欲试,于情于理,大王和军师,都不会重用他。
因此决定先听听刘封怎么说。
“公子,不知有何事,能用得上末将。”
刘封找出给王平准备的任命书,递了过去,“子均兄,今愚弟要去交州赴任。”
“不瞒兄长,交州以西,有着广袤平原。”
“若得之,可与曹魏一较高下。”
“然当地皆是化外之民,不遵王令。”
“愚弟需要征讨士燮,无暇西顾。”
“想请兄长为大汉取之。”
“此事若成,兄长为汉室拓土千里,必能封侯拜将。”
王平听后,大为意动。
北上虽有大战,但用到他的机会渺茫。
南下虽苦,但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权衡一二,他决定跟随刘封南下,起身拜道,“末将愿听公子差遣。”
“好好好!”刘封扶起王平,“吾得子均相助,必能事半功倍。”
……
第二天一早,刘备大军披甲执戟,为孙权送行。
孙权登上楼船,顺江而下,总算是结束阶下囚的生活。
刘备随后也带着大军离开了江陵,朝着许昌进发。
刘封送行回来,立即让王平带领三百骑兵,“协助”于禁迁徙三万降卒。
待于禁全军出城后,邓艾秉着着做戏做全套的理念,留在城中半日后再出发。
……
诸葛亮抵达襄阳后,为了确保后方安定,让陆逊带兵撤走。
陆逊副将李异担心是计,向陆逊谏言,“都督,我军离刘军甚近。”
“一旦拔营起寨后,恐刘军偷袭。”
陆逊笑道,“刘备军中,若是换了旁人。”
“吾亦不敢轻易撤走。”
“唯有诸葛亮,我军不必戒备。”
“传令下去,立即收拾行囊,午时起营。”
李异忍不住问道:“都督何出此言?”
“世人皆言,卧龙多智近妖,我等更应该提防才是。”
陆逊点头,“汝所言不错,诸葛亮确有才智。”
“他深知只有联合江东,才能对抗曹魏。”
“现今只会与我们交好,不会对我们用兵。”
李异虽不放心,但见陆逊如此自信,也就不再劝解。
……
待陆逊大军离去后,赵云向诸葛亮询问道:“军师,如今没有江东之兵牵制曹仁。”
“我等该如何行事?”
诸葛亮掏出一锦囊,“我走后,子龙只需依计行事,必能攻破樊城。”
赵云不疑有他,接过锦囊收好。
待诸葛亮大军离去后,赵云打开锦囊,连赞妙计,立即吩咐下去,按令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