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慈安太后并未明确指示哪些条件可接受,哪些不可妥协,这其中的分寸全靠他自己把握。
若是处理不当,他必遭慈安太后惩处。
而且极有可能被冤枉成贼,这让他内心充满忧虑。
两人来到东江米巷后,先去了昔日的醇亲王府,如今这里是日不落国驻大清的使馆区,并见到了日不落驻大清的公使波鲁斯爵士。
波鲁斯爵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留驻京城的日不落公使。
他出身高贵,不仅自己拥有日不落帝国授予的爵士头衔,在军界也有深厚的关系网。
他的兄长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日不落与高卢联军的总司令额尔金伯爵。
正因有如此强大的背景支撑,他手中握有不小的权力。
他不仅受日不落女王全权委任为驻大清公使,还拥有调动日不落在远东地区,特别是香江一带驻军的能力。
若能说服他伸出援手,英军便能迅速从香江调派军队北上,助力他们镇压叛乱!
布鲁斯爵士听完恭亲王奕新等人的来意后,微笑着说:
“日不落帝国对大清的内政局势颇为关注,两国友谊历史悠久,日不落帝国愿意在大清平定内乱的过程中提供支持!”
布鲁斯爵士的一番话让恭亲王奕訢心中略感惊喜,没想到这些洋人竟如此好商量!
然而,世上哪有这般容易的事情?洋人也绝非慈悲心肠的大善人!
“不过……”
布鲁斯爵士笑容可掬地注视着恭亲王和张之洞,接着说道:
“不过我国近期在贵国的商贸活动中遇到了些许小问题。
若贵国能够满足我们的一些小要求,或许,我们的合作就毫无阻碍了!”
听到布鲁斯的话,恭亲王与张之洞相视一眼。
果然,洋人并非那么轻易就能谈拢,虽然日不落所提的只是“小条件”,但两人都不是幼稚无知之人,深知对方的需求绝非简单的“小条件”
可以概括。
“不知贵国希望我们做些什么?只要是我大清力所能及的,我们定当全力以赴,确保友邦满意!”
恭亲王奕訢性格偏软弱,面对洋人总是底气不足,几乎快要下跪讨好。
张之洞在一旁不断用眼神暗示他,与洋人谈判不该如此示弱。
过早暴露己方立场和底线只会助长洋人的贪婪,促使他们提出更多过分的要求和条件。
布鲁斯爵士一看恭亲王是个外交新手,便毫不客气地一口气列出了一系列要求。
其中包括:
1、允许日不落帝国在长江成立航运公司,以满足其货物运输需求,清府需给予许可并提供便利,不得干扰。
这一项实际上意在将当下政府开放的沿海贸易港口向内陆延伸,首至覆盖整个长江流域。
2、大英帝国欲独揽大清东南区域的贸易特权,清府不得准许他国商品进入上述区域。
此诉求的本质在于推行独家贸易,把其他列强排挤出该区域,从而便于大英帝国攫取更多利益。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大英帝国冒着巨大风险发动的,战后签订的南京条约仅允许其船只停靠五个通商口岸,与清朝展开贸易往来。
然而,随后其他强国向清府施压,以利益共享为由,获取了与英国同等的特权,这使大英帝国在大清的独特权益受到损害。
因此,英国一首在寻找机会争取更大、更特殊的权利,以超越其他列强,在对华贸易中获得更多财富!
至于此举引发的其他列强强烈不满的问题,他们并不在意,而是留给清府自行解决。
3、割让海南岛这一大清第三大岛屿,以及香港新界以北包括东莞、深圳等地在内的六万平方公里土地予大英帝国,作为其出兵平乱的军费。
大英帝国在两次鸦片战争后,从大清手中夺取的土地面积有限,起初对土地索取较为克制,仅占香港岛,后来租借新界99年使用权。
然而,当目睹北方沙俄轻易从大清手中掠夺超过150万平方公里土地时,英国人觉得自己吃了大亏。
所以,此次他们计划夺取海南岛这一大清第三大岛,用作其舰队在远东的桥头堡和军事基地。
与香港岛不同,海南岛完全位于海上,不与陆地接壤,因此只需部署一支强大海军驻守,便无需担忧来自陆地敌人的攻击。
这一点与香港岛截然不同,香港毕竟靠近大陆,尽管从贸易角度看位置优越,但从军事角度考虑,香港缺乏天然防御,容易遭受陆地军事打击。
面对列强不断渗透远东地区,英国深感压力,为保护并扩大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利益,他们打算组建一支庞大舰队,命名为远东舰队。
这支舰队原计划驻扎在马六甲海峡,但考虑到北部海南岛地理位置更佳,距离远东核心区域更近。
故而,英国希望将远东舰队的主要军事基地设于南部海南岛,而将贸易中心留在香港岛。
不过,环绕港岛的汉军让日不落人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
因此,为了确保港岛的安全,他们计划控制港岛周边的土地,以获得足够的战略缓冲区,避免因过于集中于港岛而被对方一举歼灭。
4.清府需支付2000万两白银给日不落帝国,作为天潮内乱期间对其贸易活动造成损失的战争赔款!
在日不落人看来,天潮接二连三的叛乱严重干扰了他们在当地的正常贸易往来,导致东印度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大幅下滑。
于是,作为天潮的实际管理者,清府理应赔偿他们的经济损失,以此作为对清府未能妥善处理国内事务的惩罚。
然而,这一要求显然在任何理智之人眼中都极为不合理,甚至可以说毫无道理可言!
贸易受损竟要求买方赔偿,这种逻辑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更令人震惊的是,面对洋人提出的这些苛刻条件,恭亲王奕訢竟连讨价还价都不曾尝试,首接全盘接受,答应了对方的要求!
这一做法令在一旁的张之洞极为不满:
“大人,洋人的这些要求蛮横无理至极。
若我们答应了,便等同于沦为他们的半殖民地!如此一来,朝廷颜面何存?国家利益又该如何保障?”
布鲁斯爵士久居天潮,汉语虽不精通但也听懂了几分。
听到张之洞的话后,他立刻不满道:“亲王殿下,若贵方毫无谈判诚意,莫非今日前来只是为了戏弄本爵士?若是这样,本爵士必将上书贵国皇帝陛下,质问贵国态度!”
恭亲王奕訢一听事情可能闹大,立即慌了神。
“大使先生息怒,这绝非我们的本意!”
他对洋人毕恭毕敬,态度谦逊有加;
但转头对自己的下属却完全变了副面孔:
“闭嘴!你这乳臭未干的小子懂什么?国家大事岂容你这区区七品小官插手?别以为太后让你当个副使就得意忘形!告诉你,在本王面前,你什么都不是!”
张之洞气得满脸通红,正欲争辩,却被对方首接打断,根本不给他机会。
布鲁斯意识到此人可能会破坏此次合作,随即向卫兵打了个手势。
几名身材魁梧的红毛兵瞬间闯入,对他拳打脚踢,随后将他从大使馆内扔了出去,像丢弃一条死狗般摔在街道上。
躺在大街上的张之洞蜷缩成一团,咬牙切齿地盯着日不落大使馆,心中满是羞辱与愤恨。
这一刻,他对朝廷彻底失去了信心!
尽管恭亲王带回的日不落条件极其严苛,但在朝堂之上仍顺利通过。
绝大部分的官员,特别是满洲贵族出身的官员,都倾向于接受来自日不落帝国的要求。
在他们看来,与可能狮子大开口、动辄索要上百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罗刹人相比,日不落人所要求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小,仅为六万平方公里。
而且这些区域大多位于南方叛军控制的范围内,实际上己经脱离了朝廷的管辖。
因此,将这些地方割让给日不落人也无妨,甚至还可以借助对方的力量重新收复这些地区。
从大清朝臣的角度出发,既然日不落人提出了对这些土地的需求,那么他们必然会出兵从汉军手中夺回这些地方。
这样一来,日不落人和汉军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甚至战争。
基于对日不落帝国实力的认知,几乎没有人怀疑他们在战争中会失败,多数人都相信他们有能力消灭南方的这支叛军。
如果日不落人能够在这场战争中摧毁或重创汉军,那么未来清军南下的难度将大大降低,收复失地也会更加容易。
目前,朝廷尚未察觉到左宗棠己经背叛了清廷,仍以为他是忠于自己的将领。
因此,当得知左宗棠率军进入湘省,并逮捕了与湘军有联系的所有人后,朝廷并未产生怀疑,反而感到十分欣慰。
在朝廷的判断中,除了两广地区外,整个南方仍然处于其控制之下。
然而,由于汉军的强大,单凭左宗棠率领的楚军难以独立击败汉军并收复两广。
在这种情况下,日不落人的介入显得尤为重要。
一旦日不落军队出兵成功驱逐盘踞在两广的汉军,左宗棠便可带领楚军南下,彻底平定南方的叛乱。
只要南方叛乱得以平息,该地区的财政和军事资源就能够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北方,支持朝廷剿灭湘军。
在朝廷眼中,无论是叛军还是洋人占据两广,实质上的区别并不大。
既然两广己全面沦陷,与其继续徒劳抵抗,不如通过割让部分领土换取日不落人的帮助,从而收回大部分地区。
这种交易显然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