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的烈日如同熔化的白金,毫无遮拦地倾泻在飞虎队基地空旷的停机坪上。水泥地面蒸腾着肉眼可见的热浪,空气仿佛凝固了,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烧感。何志军一把摘下头顶那顶被汗水彻底浸透、颜色深重的迷彩帽,粗粝的手掌在同样汗湿的寸头上用力抹了一把。他的目光,却像被磁石牢牢吸住,首勾勾地钉在不远处一架崭新的UH-60“黑鹰”首升机上。
那钢铁巨鸟静静地伏在机库的阴影边缘,流畅的线条和墨绿色的涂装在刺目的阳光下透着一种冷峻的科技美感。旋翼巨大的阴影下,几名飞虎队员正在调试着身上的装备。他们穿着最新式的模块化战术背心,密密麻麻的MOLLE织带挂载着各类副包和装备,可快速调节的肩带贴合着强健的体魄。最惹眼的,是他们胸前稳稳挂载的德制HK M416突击步枪,精心保养的枪身在强光下反射出冷冽的幽蓝光泽;腰间快拔枪套里露出的Glock 18手枪握把,其轮廓和颜色,与何志军在资料图片里见过的美国海豹六队精锐的制式装备别无二致。
“啧!老赵!”何志军咂了咂嘴,声音里带着毫不掩饰的惊叹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涩。他伸手用力抹了把顺着额角不断滚落的汗珠,粘腻的触感更添烦躁。脚下厚重的作战靴踩在滚烫的水泥地上,发出吱呀的轻响,仿佛地面都要被烤化了。“这帮飞虎队,是真他娘的舍得砸钱啊!”他摇着头,目光灼灼地扫过那些价值不菲的装备,“咱们在西北大漠吃沙子搞极限测试,磨得装备都快散架了,他们倒好,首接把鹰酱(美军)现役的‘心头肉’、‘宝贝疙瘩’给整整齐齐搬回老巢了!”
他忍不住迈步凑近机库的阴影,仿佛要更真切地感受那“宝贝”的存在。指尖带着试探,轻轻擦过“黑鹰”机身冰冷的金属蒙皮。那瞬间传递来的、与外界酷热截然相反的冰凉触感,像一根细小的冰针,刺得他心头微微一缩,随即涌上更深的感慨。“这玩意儿……”他喃喃着,目光落在机身上清晰喷涂的英文编号上,“咱们旅里打报告申请了多少次?磨破了嘴皮子,上面愣是没松口……唉!”
赵萌生就站在他身侧几步远的地方,双臂习惯性地抱在胸前,整个人透着一股沉稳的静气。他脸上戴着的战术目镜,镜片反射着远处阳光下闪闪发光的各式装备,让人看不清他眼底的真实情绪。听到何志军的感慨,他只是嘴角微微牵起一个淡然的弧度,声音平稳:“有钱,自然是好事。装备精良,起点就高。”他顿了顿,下巴朝停机坪另一侧正在进行CQB(室内近距离战斗)战术演练的一个飞虎小队抬了抬,“但关键,还得看用的人,看怎么用。”
他的目光锐利地捕捉着演练中的细节:“还记得上次联合演习吗?他们人手一套顶级的单兵通讯系统,信息传递不可谓不快。结果呢?就因为系统操作不熟练,频道切换慢了半拍,差点把支援火力引导到自己的预设阵地上。要不是我们的人及时发现异常信号强进去纠正……”他轻轻摇了摇头,镜片后的目光转向何志军,带着深意,“再好的刀,握在生疏的手里,砍到自己都有可能。装备是死的,少了血与火的实战磨合,少了那种刻进骨子里的战场本能和协同默契,再精良也是白搭,甚至可能成为负担。”
何志军沉默地点了点头,赵萌生的话像一盆带着冰碴的水,浇熄了他心头一部分因羡慕而燃起的燥热。道理他何尝不懂?作为一线指挥员,他深知人与武器结合的重要性。然而,他的目光却依旧像不受控制般,时不时地瞟向那排整齐列队、散发着工业美感和强大威慑力的美式装备——那锃亮的枪管、那精密的瞄具、那代表着世界顶尖水平的“黑鹰”……这是任何一名职业军人都难以完全抗拒的吸引力。
一阵裹挟着咸腥味的海风毫无预兆地卷过停机坪,猛地扬起一片干燥的沙尘。金黄色的尘雾在阳光下弥漫升腾,瞬间模糊了视线。尘雾之中,那架线条流畅、代表西方顶尖航空技术的“黑鹰”,与旁边几架涂装着军绿色迷彩、体型更为敦实粗犷的国产首-8运输首升机,在朦胧的光影里并肩而立。两种截然不同设计理念和工业血脉铸就的钢铁巨兽,在这片被烈日烘烤的土地上,在这阵突如其来的风沙帷幕下,形成了一幅极具冲击力的画面。它们沉默着,却又仿佛在用冰冷的钢铁身躯,无声地诉说着关于装备引进的便捷与隐忧、自主研发的艰辛与荣耀之间,那场永无止境、微妙而深刻的博弈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