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太孙:延续千年国祚
大明皇太孙:延续千年国祚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大明皇太孙:延续千年国祚 > 第58章 三王会师,各怀心机

第58章 三王会师,各怀心机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皇太孙:延续千年国祚
作者:
码奴翻身
本章字数:
3264
更新时间:
2025-06-30

朱樉的大嗓门在旗舰的甲板上回荡,他大步上前,重重拍了拍朱棣的肩膀,满脸都是毫不掩饰的羡慕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嫉妒。

“西弟,你这次可是给咱们老朱家挣足了脸面!那帮倭寇,以前跟苍蝇似的烦人,没想到被你一巴掌就拍死了!痛快!”

晋王朱棡也走了过来,他性子沉闷,不善言辞,但也抱了抱拳,闷声道:“西弟,恭喜。父皇定有重赏。”

朱棣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笑容,对着两位兄长拱手道:“二哥、三哥言重了。小弟不过是侥幸,仗着船坚炮利,打了倭寇一个措手不及。倒是二哥扼守麻六甲,为我大明锁住了南海咽喉;三哥在安南开疆拓土,将不化之地纳入版图。这才是为江山社稷立下的不世之功。”

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既谦虚了自己的功劳,又抬高了两位兄长,让原本有些酸溜溜的朱樉听得是通体舒坦。

“哈哈,还是西弟会说话!”朱樉得意地一捋胡须,“本王那镇海城一立,方圆百里的土王都跑来上贡,那金银珠宝,跟流水似的!父皇知道了,定然高兴!”

他压低了声音,带着几分炫耀的意味:“我跟你们说,我这次带回来的奇珍异宝,堆起来能有半个奉天殿那么高!父皇最喜欢这些亮闪闪的东西,这次的头功,怎么也得是我的!”

朱棡在一旁听着,嘴上没说,但眼神里也透着一股自信。他觉得自己平定安南,将一国之地化为郡县,这可是实打实的开疆之功,论功劳,绝不比任何人差。

唯有朱棣,始终含笑听着,目光平静。

他没有提自己缴获的那一百七十万两白银和二十三万两黄金,更没有提那两千名足以改变大明诸多产业格局的东瀛工匠。

他知道,父皇要看到的,不仅仅是财富和功劳。

寒暄过后,三人走入船舱。朱棣命人摆上酒菜,为两位兄长接风。

酒过三巡,朱樉的话匣子彻底打开,开始抱怨起在南洋的艰难:“西弟,你是不知道啊,那鬼地方,又湿又热,蚊子比苍蝇还大!咱们北方的将士,有一半都病倒了。要不是本王手段狠,把那些土著巫医全抓来,用刀架在脖子上让他们献出解药,这仗都打不下去!”

朱棡也感同身受:“安南的山林里,毒蛇猛兽防不胜防。我有一个亲卫,晚上站岗,就被一条竹叶青给咬了,半个时辰人就没了。”

朱棣静静地听着,为他们满上酒,适时地附和几句,眼中却闪过一丝深思。

他知道,两位兄长所说的,都是实话。海外开拓,九死一生,远非在应天府里想象的那般轻松。

但也正因如此,一旦他们在那片土地上站稳了脚跟,所建立起来的权威,也将是绝对的、不容挑战的。

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艰难和未来的财富,却没有看到,父皇召我们回京,真正的意图所在。 朱棣在心中暗道。

“对了,西弟,”朱樉话锋一转,问道,“父皇这次召我们回来,说是要论功行赏。你觉得,父皇会怎么赏我们?”

这才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朱棣微微一笑,端起酒杯,掩饰住眼中的精光:“父皇天恩浩荡,赏赐定然是小不了的。不过……赏赐是恩典,也是规矩。我等身在海外,最要紧的,还是不能忘了君臣之别,父子之纲。”

朱樉听得有些不耐烦:“哎,你怎么跟朝里那帮酸儒一样,满口大道理!咱们是去给老朱家开疆拓土,又不是去当官老爷!没有雷霆手段,镇不住那些蛮夷!父皇应该给我们更大的权力才是!最好是封地之内,军政大权,由我们一人说了算!”

朱棣闻言,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地说道:“二哥说的是。但此事,还需看父皇和朝廷的意思。我们做儿子的,听安排就是了。”

一场会面,在看似兄弟情深的氛围中结束。

送走两位兄长后,朱棣独自站在船头,任凭江风吹拂着他的蟒袍。

“殿下,”心腹谋士,僧人道衍(姚广孝)从阴影中走出,低声道,“看来,秦王与晋王,尚未看透此行的关键。”

“他们看不到那么远。”朱棣的语气淡漠,“他们想要的,是金银财宝,是生杀予夺的权力。而父皇……想要的,是一条既能替他咬人,又永远不会挣脱的锁链。”

他顿了顿,目光投向应天府的方向,那里,将是决定他未来命运的舞台。

“而本王想要的,”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充满了不加掩饰的野心,“是成为那个,既握着锁链,又能决定咬谁的……执棋之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