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成功突围后,深知此次战败虽有赵猛泄密的缘故,但损失兵力却是事实。他即刻修书一封,详细阐述了作战计划泄露的经过以及赵猛从中作梗的种种行径,快马加鞭送往京城,呈递给圣上。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李崇果然趁机发难。他手持弹劾林羽的奏折,言辞激烈地向圣上谏言:“陛下,林羽一介书生,不通军事,贸然出兵导致我军折损众多,实乃罪不可赦。望陛下严惩,以正军法!”众大臣听闻,纷纷交头接耳,不少人受李崇影响,面露对林羽的不满之色。
然而,圣上并未立刻表态。他深知林羽初入朝堂便展现出的不凡见解,且对此次战事背后是否另有隐情心存疑虑。恰在此时,林羽的书信送到。圣上展开细读,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缓。读完后,圣上心中己有定数,他将书信递给李崇,冷冷说道:“李爱卿,你且看看这封信。林羽所言,你作何解释?”
李崇接过书信,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心中暗恨赵猛办事不力,竟让林羽抓住了把柄。但他老奸巨猾,很快镇定下来,说道:“陛下,林羽此信不过是为自己开脱之词。赵猛乃边关守将,怎会做出此等通敌卖国之事?想必是林羽为逃避罪责,恶意污蔑。”
圣上微微皱眉,对李崇的强词夺理心生不悦。但此事关乎重大,仅凭林羽一面之词确实难以定夺。于是,圣上决定派遣钦差大臣前往雁门关彻查此事,还林羽一个公道。
而在雁门关,林羽等人并未因暂时的胜利而放松警惕。他们深知,匈奴定会卷土重来。林羽与张昊日夜巡视城防,组织士兵加固城墙,挖掘壕沟,打造各种防御器械。柳婉儿也未闲着,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果敢,协助林羽安抚城中百姓,组织百姓帮忙搬运物资、照顾伤员。在这个过程中,柳婉儿与林羽接触愈发频繁,感情也愈发深厚。
然而,柳婉儿父亲派来接她的人却不肯善罢甘休。他们在城中西处活动,试图说服柳婉儿跟他们回去。其中为首的管家苦劝柳婉儿道:“小姐,老爷得知您身处险境,日夜忧心。这战场乃是凶险之地,您一个女子留在此处实在不妥。还望小姐以自身安危为重,随我们回去吧。”
柳婉儿坚定地摇头道:“管家,我心意己决。如今边关战事吃紧,林大人他们需要我的帮助。我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管家无奈,只得暗中加紧活动,甚至试图煽动一些百姓对柳婉儿留在军营一事产生不满,想以此逼迫她离开。
就在雁门关内部因柳婉儿之事暗流涌动时,匈奴那边果然如林羽所料,集结了大量兵力,准备对雁门关发动大规模进攻。匈奴单于深知雁门关地势险要,若能拿下此处,便可长驱首入大乾腹地。因此,他此次亲自挂帅,誓要攻破雁门关。
林羽等人得到匈奴即将来袭的消息后,立刻召开军事会议。张昊说道:“林大人,此次匈奴来势汹汹,兵力数倍于我。我们正面硬抗恐怕难以取胜,必须想出奇策。”林羽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匈奴虽兵力众多,但他们长途奔袭,后勤补给必然是个问题。我们可派人偷袭他们的粮草辎重,断其补给,打乱他们的进攻节奏。”
众人商议后,决定由张昊带领一支精锐部队,趁夜绕过匈奴主力,偷袭其粮草营地。而林羽则在雁门关内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应对匈奴的正面进攻。柳婉儿主动提出负责城中的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士兵们的物资供应。
一切安排妥当,只等匈奴大军到来。夜幕降临,张昊率领部队悄然出发。而林羽则登上城墙,望着远处漆黑的夜空,心中默默祈祷此次计划能够成功。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赵猛在得知他们的计划后,再次暗中派人向匈奴通风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