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传奇
英烈传奇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英烈传奇 > 第四十章十三万部归大唐,少年将军迎漠北

第四十章十三万部归大唐,少年将军迎漠北

加入书架
书名:
英烈传奇
作者:
爱笑的花猫
本章字数:
6988
更新时间:
2025-07-09

开武五年的冬天,漠北草原遭遇了罕见的酷寒。北风如刀,卷着鹅毛大雪,将草原覆盖得严严实实,连最耐寒的牦牛都蜷缩在帐篷里,不肯出来。

与王庭府库中堆积如山的牛羊、金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部落的帐篷里,早己是断炊多日。

曾经水草丰美的牧场,如今只剩下被啃食干净的草根;曾经肥壮的羊群,如今瘦得只剩下皮包骨,为了节省草料,不少部落不得不忍痛宰杀老弱病残的牛羊,可这也只是饮鸩止渴。孩子们饿得哇哇大哭,老人们冻得瑟瑟发抖,年轻力壮的汉子们则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睛,望着王庭的方向,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与绝望。

这一切,都源于突摩勒强行推行的“赋税制度”。

起初,各部落还能勉强凑齐赋税,可随着突摩勒的胃口越来越大,加上杜正伦在一旁煽风点火,赋税的数额一涨再涨,从最初的“十取一”,变成了“十取五”,甚至有些部落被要求上缴七成的牛羊。

“再这样下去,不等春天到来,我们都得饿死、冻死在这草原上!” 一个牧民抱着冻僵的孩子,对着天空绝望地嘶吼。

哥布林的部落,虽然因为他小可汗的身份,赋税稍轻,却也日子艰难。他站在自己的帐篷外,看着部落里日渐消瘦的族人,看着那些曾经跟着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汉子,如今却连拉弓的力气都快没了,心中的怒火如同被大雪覆盖的火山,随时可能喷发。

他不止一次想过带兵冲到王庭,质问叔叔突摩勒为何如此不顾族人死活,可每次都被身边的老臣拦住。

“小可汗,不可冲动啊!我们现在兵力不足,王庭虽然不得人心,却还有杜正伦那个汉人在出谋划策,硬拼只会让部落玉石俱焚!”

哥布林只能把怒火压在心底,每日带领族人加固帐篷,分发仅有的存粮,可他知道,这只是拖延时间。存粮总有耗尽的一天,到那时,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这日,雪稍微小了些,哥布林正和几个部落首领商议如何度过难关,他的汉人军师朱闶銘走进了帐篷。

朱闶銘与杜正伦不同,他原是大唐边境的一个教书先生,因战乱被掳到草原,后被哥布林所救。此人学识渊博,且心怀仁善,看不惯突摩勒的残暴,更同情草原百姓的疾苦,因此真心辅佐哥布林。

“小可汗,各位首领。” 朱闶銘对着众人拱了拱手,脸色凝重,“方才我去查看了粮仓,剩下的粮草,最多只能支撑十日了。”

帐篷里的气氛瞬间变得更加压抑。几个首领唉声叹气,有的甚至抹起了眼泪。

“突摩勒那个老东西!简首是把我们往死路上逼!” 一个脾气暴躁的首领猛地一拍桌子,怒吼道,“与其饿死,不如跟他拼了!”

“拼?怎么拼?” 另一个首领苦笑道,“我们现在连战马都喂不起了,拿什么去跟王庭的军队拼?”

哥布林紧紧攥着拳头,指节发白,眼中满是痛苦与愤怒。他何尝不想拼?可他不能拿十三万族人的性命去冒险。

朱闶銘看着哥布林的模样,轻声道:“小可汗,事到如今,我们不能再抱有幻想了。”

哥布林抬头看向他:“朱先生有何良策?”

朱闶銘沉吟片刻,缓缓说道:“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的实力,根本不足以与王庭抗衡。且粮草每况愈下,长此以往,不用王庭动手,我们也必然会饿死、冻死在这漠北草原。”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帐内众人,语气变得沉重:“为今之计,只有两条路可走。”

“哪两条路?” 哥布林急切地问道。

“第一条,” 朱闶銘的声音压得更低,“寻机刺杀大可汗突摩勒。只要他一死,王庭必乱,我们或许能趁机夺取大权,废除苛政,安抚各部。”

帐内众人闻言,皆是一惊。刺杀大可汗,这可是掉脑袋的买卖,风险太大了。

“此计太过凶险。” 一个老首领摇了摇头,“突摩勒身边护卫众多,且生性多疑,刺杀成功率太低,一旦失败,我们整个部落都会被屠灭。”

哥布林也摇了摇头。他虽是突摩勒的侄子,却从未想过要行刺,且此计风险确实太大,他不能拿族人的性命做赌注。

“那第二条路呢?” 他看向朱闶銘。

朱闶銘深吸一口气,说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提议:“第二条路,归顺大唐,寻求大唐的支援。”

“归顺大唐?” 帐内众人一片哗然。

“我们是突厥人!怎么能归顺汉人?”

“那不是认贼作父吗?”

“大唐会接纳我们吗?会不会把我们当成俘虏对待?”

质疑声、反对声此起彼伏。在草原民族的观念里,归顺异族是奇耻大辱,更何况是与他们打了多年仗的大唐。

哥布林却陷入了沉思。他虽然是突厥人,却与大唐打过交道,知道大唐并非如突摩勒所说的那般残暴。尤其是龙天策率领的军队,虽然勇猛,却从不滥杀无辜,甚至在攻占突厥城池后,还会安抚百姓。

朱闶銘等众人安静下来,继续说道:“各位首领,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如今突摩勒残暴不仁,失尽人心,我们继续跟着他,只有死路一条。而大唐,国力强盛,皇帝秦正阳更是一位明君,素来优待归降的异族。”

“想当年,东突厥颉利可汗被擒后,大唐并未赶尽杀绝,反而妥善安置其部众,让他们在河套地区放牧生活,与汉人和平共处。” 朱闶銘引经据典,“我们归顺大唐,并非认贼作父,而是为了十三万族人的生存!大唐需要稳定的边境,我们需要生存的空间,这是互利共赢之事。”

他看向哥布林,语气恳切:“小可汗,您素有仁心,难道忍心看着这十三万族人,活活饿死、冻死在漠北吗?归顺大唐,或许会背负骂名,但能保全族人的性命,让他们有田可耕,有草可牧,这才是最重要的啊!”

哥布林沉默了。他的目光扫过帐内一张张绝望的脸,脑海中浮现出部落里孩子们饥饿的哭声、老人们痛苦的呻吟。

骂名?与十三万条性命相比,这点骂名又算得了什么?

他想起了突摩勒的贪婪残暴,想起了那些被赋税逼得家破人亡的部落,想起了朱闶銘所说的大唐的开明政策。

“我……” 哥布林的声音有些沙哑,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我选择第二条路!为了族人的生存,我哥布林愿意背负一切骂名!”

帐内众人先是一愣,随即,那个脾气暴躁的首领第一个站出来:“小可汗说得对!只要能让族人活下去,归顺大唐又何妨!我跟着小可汗干!”

“我们也跟着小可汗!” 其他首领也纷纷表态,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朱闶銘看着哥布林,眼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小可汗英明。”

“事不宜迟。” 哥布林站起身,“朱先生,立刻起草降书,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大唐长安,表明我们归顺的诚意。同时,传令下去,收拾行装,我们即刻拔营,向大唐边境进发!”

“是!”

开武六年春,一支由十三万人组成的庞大队伍,离开了漠北草原,缓缓向着大唐边境移动。队伍中,有老人,有孩子,有瘦弱的战马,有疲惫的牧民,他们虽然面带倦容,眼中却闪烁着对未来的希望。

当哥布林率十三万部众归顺大唐的消息传到长安时,整个皇宫都沸腾了。

秦正阳正在太极殿与大臣们商议北疆防务,听闻此事,先是一愣,随即猛地一拍龙椅,哈哈大笑起来:“好!好!哥布林识时务,真是帮了朕的大忙!”

要知道,这十三万部众,可不是小数目,他们的归顺,不仅极大地削弱了突摩勒的实力,更让北疆的局势彻底逆转,大唐的边境,从此多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陛下,” 丞相上前奏道,“哥布林率十三万部众来归,足见其诚意,陛下当派一位重臣前往迎接,以示我大唐的诚意与优待。”

秦正阳点了点头,目光在众臣脸上扫过,最终落在了一个年轻将领的名字上。

“传朕旨意,” 他朗声道,“命定远县子、武神军副统领龙天策,即刻率领五千精骑,前往北疆边境,迎接哥布林及十三万部众!”

此令一出,众臣皆抚掌称善。

龙天策如今虽只有十九岁,却己是大唐声名赫赫的少年将军。他奇袭恶阳岭、大破突厥主力、平定砀山匪患、云中城下再败突摩勒,战功赫赫,威名远播,尤其是在与突厥的作战中,更是让突厥人闻风丧胆。派他去迎接哥布林,既显示了大唐对此次归顺的重视,也能让哥布林感受到大唐的实力与善意。

更重要的是,龙天策年轻有为,与哥布林年龄相仿,更容易沟通,也更能代表大唐蓬勃向上的朝气。

正在紫兰轩与玉倾城商议改良农具的龙天策,接到圣旨后,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与激动。

“倾城,我要去北疆了。” 他握住玉倾城的手,语气中带着一丝歉意,“又要让你独守空房了。”

玉倾城笑着摇了摇头,替他整理了一下衣襟:“去吧,这是大事,关乎北疆安稳,关乎十三万百姓的生计。记住,要善待那些来归的牧民,他们也是苦命人。”

“我知道。” 龙天策点头,“等我把他们安顿好,就回来陪你。”

他转身走出紫兰轩,金发黑眸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十九岁的少年将军,跨上神骏的白马,率领五千精骑,向着北疆边境疾驰而去。

春风拂面,吹绿了关中平原,也吹向了遥远的北疆。龙天策知道,这次迎接,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任务,更是大唐与草原民族关系的一个新起点,是一个充满希望与和平的新篇章的开端。

而他,将亲手拉开这新篇章的序幕。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