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次赵铁衣上门要人后,内兹佩尔斯长老终究没敢再为难火灵儿,不久便回到了克里七岛港造船厂。不过随她一同前来的,还有几位来自部落的青年才俊。长老们的说辞很体面:“这是圣女的护法。”
赵铁衣看着这几个年轻人,心里颇为不爽。年纪轻轻,个个趾高气扬,一看就是被惯坏了的“贵族子弟”。
但眼下造船厂人手紧缺,他也只能勉强接受了这批“护法”。
“别指望我给你们开小灶。”他在分配任务时冷冷地说,“能留下的,是真本事;混日子的,趁早滚蛋。”
几个青年面面相觑,没人敢应声。他们很快就被安排进了最繁重的工段——焊接装甲板、搬运火药桶、打磨船体龙骨……
赵铁衣看着他们咬牙坚持的样子,嘴角微微上扬:“看来,还行。”
殊不知,这些才俊们并非真的只是来“护卫圣女”,而是长老们精心安排的一招“美男计”——他们真正的任务,不是保护火灵儿,而是盯着赵铁衣,防止拐走他们的圣女。
赵铁衣当然不知道这一点。他只觉得这些年轻人虽然出身贵族,倒也还算能吃苦。至于火灵儿……她倒是对这群“护法”表现得极为淡然,仿佛根本不在意他们的存在。
但内兹佩尔斯的长老们可不这么想。
在他们眼中,赵铁衣是个危险的存在——既有技术、又有胆识,更关键的是,他和圣女的关系太过亲密。
“一个联邦来的外人,怎能轻易接触我们最神圣的人?”
“万一动了不该动的心思……那可就麻烦了。”
于是,在造船厂热火朝天的背后,一场关于信仰、权力与情感的暗流,也在悄然涌动。
铁甲舰的制造己到了最后阶段。
自从得知沈照雪、楚昭南他们在丛林中第一次与西班牙交战的消息后,赵铁衣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如果没有制海权,那么就只能在岸上被动挨打。
为了确保这艘战舰尽快完工,造船厂最近几乎昼夜不停地运转。工人们三班倒,车间灯火通明,锤击声、电焊声、蒸汽机轰鸣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奏响了一曲紧张而激昂的乐章。
这艘铁甲舰全长约80米,宽18.3米,排水量约为7600吨,在克里七岛港的船台上显得格外庞大而威严。其主装甲带由联邦联合墨家最新研发的复合钢甲构成,最厚处达350毫米,足以抵御当时主流中口径火炮的轰击。
舰体采用全钢铆接结构,内部设有多重防水隔舱,即便部分舱室进水,也能保持足够的浮力与稳定性,这种设计正是继承大明宝船的经验。大大提升了战舰在战斗中的生存能力。这一关键性的防护理念,最早正是由赵铁衣提出,并在墨家专家的协助下完成了结构细化与实战模拟验证。
动力系统方面,舰上配备两台由大明天工院与墨家联合设计的三胀式蒸汽机,驱动双轴推进器,最大输出功率为6200马力,航速可达15节。燃煤锅炉则经过赵铁衣亲自优化,他不仅重新设计了燃料供给路径,还结合墨家独有的热效率提升技术,大幅增强了续航能力——可在无补给情况下航行近3000海里。
“一艘战舰的灵魂不在炮塔,而在锅炉。”赵铁衣曾这样说过。他对动力系统的专注与改进,使得这艘铁甲舰在远洋作战中具备更强的战略机动性。
尽管风帆己不再是主力推进方式,但为了应对蒸汽系统故障或燃料短缺的特殊情况,舰体仍保留了两根可折叠式桅杆,并配有少量辅助帆装。这一设计既体现了对传统航海经验的尊重,也确保了极端情况下的机动性。而这些桅杆的设计同样借鉴了墨家轻质高强度材料的研究成果。
武器配置上,这艘铁甲舰堪称火力猛兽:
主炮为西门305毫米后膛炮,这些火炮是联邦军工厂根据自身需求特别定制的,布置于两座双联装旋转炮塔中,射程可达8公里,足以穿透敌舰装甲;
副炮包括12门150毫米速射炮,分布在舰体两侧,用于打击中小型目标;
近防武器则包括数门47毫米速射炮与若干机关枪,用于防御靠近的小型船只或登陆部队。
赵铁衣亲自参与了火控系统的调试工作。他站在舰桥上,望着那庞大的炮塔缓缓转动,眼神坚定:
“这不是一艘普通的军舰……这是我们真正的海上长城。”
舰载设施方面也颇具现代气息:
配备了蒸汽弹药升降机与自动装填系统,这些都是联邦工程师团队精心设计的结果;
设有独立的指挥塔、测距仪与信号旗系统,均采用了联邦最新的科技成果;
船员编制约320人,设有军官舱、士兵舱、厨房、医疗舱与淡水净化装置,具备远洋作战与长时间巡航能力。
赵铁衣站在船头,看着阳光洒在钢铁甲板上,反射出冷峻而庄严的光芒。他低声说道:
“有了它,我们终于能在大洋之上挺首腰杆说话。”
克里属洲对造船厂的支持可谓倾尽全力。他们不仅提供了充足的人力、木材与煤炭资源,还调拨了大量经验丰富的工匠和工程师。
这份支持固然包含了对联邦的信任,但也不乏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有了这座海军基地,就等于在出海口布下了一道铁壁。
从此以后,敌人再难从海上发起突袭,属洲的安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障。
“我们不是单纯的盟友。”一位长老私下说道,“我们是在为自己打造一道永不沉没的屏障。”
而作为回报,联邦也给予了克里属洲前所未有的倾斜性投入。
在一次高层会谈中,联邦代表明确表示:“我们不会忘记谁在最关键的时候伸出援手。”
于是,一项项基建工程在克里属洲落地开花:
公路网扩建:连接七大岛屿的主干道全面升级,铺设碎石路面,便于物资运输;
港口改造:克里七岛港增设多个深水泊位,配套仓储设施与码头吊装设备;
电力供应:建立第一座燃煤发电站,为造船厂与居民区提供稳定电力;
教育医疗:新建两所技工学校与一所综合医院,提升当地基础民生水平。
更关键的是,联邦与克里属洲谈妥了几处大型铁矿与煤矿的投资协议。
其中一处位于西克兰山脉深处的铁矿储量惊人,经地质勘探确认其品位高达60%,远超平均水平;
另一处沿海煤矿则具备极高的热值,适合蒸汽舰船燃料使用。
这些资源的开发不仅为联邦提供了稳定的工业原料,也让克里属洲一夜之间从边缘贫瘠之地,变成了富庶繁荣的新兴矿区。
“以前我们靠捕鱼打猎过活,”一位年迈的族老感慨,“如今,我们的孩子能在学堂里学算术、画图样,甚至去联邦大城市读书。”
赵铁衣站在船坞边,望着那即将完工的庞然大物,心中思绪万千。
“有了这艘战舰,联邦在美洲东海岸的海上力量就实现了从零到一的突破。”
赵铁衣低声自语,“这不是一艘船,是一个起点。”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艘战舰,而是守护家园的希望所在。
“沈照雪他们在陆地上战斗,我们在海上也不能落后。”
赵铁衣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未来战场的画面:铁甲舰队横扫大洋,压制敌舰,掩护战友登陆突袭。
“等我们出击那天,就是西班牙人噩梦的开始。”
随着最后一块装甲板被焊接完成,赵铁衣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在这片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我们将不再惧怕任何敌人。我们的铁甲舰将成为自由的象征,让那些妄图侵犯我们的人望而却步。”
而在远方的海域尽头,隐约传来蒸汽船的汽笛声,那是联邦第一批运矿船抵达的信号。
一个新时代,正缓缓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