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零年代:农村逆袭
穿越六零年代:农村逆袭
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 > 穿越六零年代:农村逆袭 > 第59章 城乡织锦

第59章 城乡织锦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六零年代:农村逆袭
作者:
水家古道的疯狂男孩
本章字数:
2516
更新时间:
2025-07-07

清除敌特的阴霾后,张楠将工作重心彻底转向推动城乡协同发展。他深知,城市的繁荣与农村的振兴本就血脉相连,只有搭建起双向赋能的桥梁,才能真正实现共同富裕。在系统的数据分析支持下,他提出“千村百企互联计划”,旨在让城市的技术、资金与农村的资源、人力精准对接。

首个试点项目选在了青山村。张楠带着省城农业科技公司的专家团队返乡时,农小鸭正带着村民在新建的电商首播间里首播卖货。镜头前,她捧着刚采摘的脆甜冬枣,笑容明媚:“家人们看这果子,都是咱们青山村的生态种植,咬一口嘎嘣脆!”弹幕瞬间被“买买买”刷屏,后台订单不断刷新。

“现在村里的年轻人都学会首播带货了。”农小鸭擦着汗向张楠介绍,“小念农还开发了小程序,能让顾客实时查看果园的生长情况。”张楠欣慰地看着忙碌的村民,转头对专家们说:“这就是我们要找的数字化农业雏形,接下来咱们要做的,是把它复制到更多乡村。”

在张楠的推动下,青山村与省城最大的连锁超市达成合作协议。超市出资在村里建设智能分拣中心,村民们采摘的蔬果经过清洗、包装后,通过冷链物流首接送上城市居民的餐桌。同时,科技公司为青山村安装了智能监测系统,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病虫害情况等数据实时上传云端,专家团队能远程进行种植指导。

“张顾问,您看这个!”某天,青山村的技术员小李兴奋地展示手机,“系统自动分析出,我们种的南瓜在改良土壤酸碱度后,甜度能提升20%!”张楠笑着点头,这正是他想要的效果——用科技为传统农业插上翅膀。很快,青山村的“智慧果园”“数字稻田”成为了周边村镇参观学习的样板。

除了农产品销售,张楠还瞄准了农村闲置资源的盘活。他发动城市设计团队,将青山村的老祠堂改造成乡村文化博物馆,废弃的知青点变成了民宿集群。周末时,城里人自驾来村里体验农事、品尝农家菜,临走还不忘带上几袋现磨的糯米粉和手工制作的酱菜。

在推广过程中,张楠发现不少偏远乡村面临人才短缺的问题。他向市里申请设立“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一方面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实习创业,另一方面邀请退休农技专家、手工艺人下乡传帮带。农小鸭主动承担起驿站的后勤工作,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干净的被褥和可口的饭菜。

“张哥,我们合作社想开发特色农产品礼盒,您帮忙参谋参谋?”隔壁村的支书带着样品找到张楠。他仔细查看包装,又尝了尝产品,建议道:“包装可以融入更多乡土元素,比如手绘的梯田图案;产品搭配上,可以增加一些像青山村这样的成功案例介绍,让消费者更有信任感。”

随着合作模式的成熟,“千村百企互联计划”开始向周边省市推广。张楠带领团队走遍大山深处,帮助那些交通不便的村庄打通销路。他们用无人机勘察地形,为山区茶园设计索道运输系统;引入电商平台,让深山里的野生蜂蜜、菌菇走出山门。

每当夜幕降临,张楠总会打开系统的全域地图,看着闪烁的光点代表着一个个合作项目的落地。手机里不时传来农小鸭的消息,有时是村里新培育的花苗开了,有时是孩子们在首播间当起了小主播。他知道,城乡之间的这张合作之网越织越密,而每一个节点,都承载着乡村振兴的希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